新建及改扩建75处中小学、幼儿园,增加学位5万多个;全区幼儿园公办率提升至61%,普惠率达到98%,全面解决“入园难”“入园贵”……近年来,青岛市即墨区围绕建设活力宜居幸福现代化新区,坚持把教育作为重大民生工程之一,不断优化完善政策、机制,全区教育发展驶上“快车道”,跑出“加速度”。
家门口建起新小学
上学时间缩短一半
市民孟晓琳家住即墨区北杭新邸小区,2022年秋季,大女儿小萱就读于即墨第三实验小学。虽然小区和学校只有1.5公里,但每天早晨开车送孩子上学必然经过青威路,早高峰车流量大,15分钟到校是常事。“路虽然不长,但早晨送孩子上学要堵车,很头疼。”孟晓琳称。
孟晓琳的烦心事,在2023年解决了:为了解决青威路北侧部分社区的适龄儿童就近入学问题,即墨区新建的第三实验小学惠欣路分校投入使用。“我们去参观过学校,崭新的设施看上去很高大上,还有游泳馆、科技馆和图书馆。”孟晓琳称,更让她感到惊喜的是,学校还设有餐厅和带空调的午休室,孩子吃午饭和睡午觉再也不用去托管班了。除此之外,分校的师资力量也很强大,家长们放心。
2023年9月,小萱转入分校就读。“这个学校离我家近,现在开车送孩子的时间缩短了一半。”孟晓琳称,现如今,她的小女儿小杉也在第三实验小学惠欣路分校就读一年级。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我们更好满足了群众在家门口上好学的愿望,要让更多师生享受到明亮的教室、宽敞的宿舍、干净的食堂、美丽的校园。”即墨区教育和体育局分管基建的负责人郭吉栋告诉记者,2021年以来即墨区累计新建及改扩建75处中小学、幼儿园,增加学位5万多个,进一步提高了优质教育资源供给能力。
乡村学校大变样
还能参观海洋馆
姚苗苗家住即墨区鳌山卫街道,2022年,女儿小雪就读于鳌山卫中学。2023年,一所崭新的九年制学校——蓝谷实验学校投入使用,将原鳌山卫中学和中心小学整体迁入,小雪从初二开始搬进了新学校。
“以前村里有不少人,费老大劲把孩子往即墨城区或者青岛市区送,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有这么好的学校,真是给我们做家长的省了心。”姚苗苗女士称,她去参观过学校,校舍是新的,桌椅板凳是新的,食堂、塑胶跑道、足球场、篮球场更让她充满期待。除此之外,学校还建起了海洋馆,让孩子们从小就能获得海洋科普知识。更让她惊喜的是,学校高度重视师资力量的培养,多名老师被评为市、区级的先进个人和优秀教师,小雪的班主任经常和她沟通,还询问孩子在家的情况。
蓝谷实验学校的建成投入使用,极大地满足了鳌山卫街道居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也进一步提升蓝谷核心区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不仅在鳌山卫街道,近三年来,整个即墨区的教育水平都迈上了新台阶:2021年,即墨区出台新一期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域统筹,全力攻坚,加快补齐教育短板。为保障计划实施,即墨区成立专班顶格推进,对部分重点项目由区级领导牵头驻校蹲点,现场调度指挥。2022年,《以优质均衡发展打造现代化教育强区》被列为区人大1号议案。“即墨区成立了党委和政府定期研究教育工作专班,并每年将学校建设列入政府投资项目和为民要办实事,确保每个教育规划落地见效。”郭吉栋说。
一个不落
全面改善乡镇办学条件
解决好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是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除了城区的学校,即墨区还将目光投向郊区,全面改善乡镇学校办学条件。针对部分农村学校布局散、规模小,基础薄弱、制约发展的现状,即墨区在科学规划建设新校的同时,近年有序撤并56处小规模学校,优化整合教育资源。“我们通过集团化办学、教研协作体、农村支教等形式,以城帮乡、以强扶弱,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让农村学生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教育。”即墨区教育教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宋红岩说。目前,即墨区的高中阶段教育已实现大变样。“近年来,即墨区新建、改扩建3所高中学校,建设职业教育园,大幅改善了高中办学条件,增强了发展后劲。”郭吉栋表示。
新学校要有新气象。为把新学校加快办成群众家门口的好学校,即墨区坚持“建成一所优质一所”加大帮扶支持力度,采取“名校办分校”“老校带新校”“城区托镇街”等模式,发挥优质资源辐射带动作用,助推新校高位发展。
打出组合拳
破解“入园难”“入园贵”
在破解“入园难”“入园贵”上,即墨也打出强有力“组合拳”。近年来,建设37处公办园,回租回购34处民办园,撤并119处小规模村办园,认定普惠性民办园210所,提供及挖潜公办学位1.8万个,大幅提高了学前教育普及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即墨区这次是既扩增量,也提质量。即墨区创新推行“联盟办园”发展模式,采取“优质公办园+分园”“局属园+镇街中心园”“优质公办园+民转公幼儿园”等形式,实施局属园联盟管理“七个一”和“镇域一体化”联盟管理“四个跟进”,同时建立捆绑式考核评价和资源共享制度,增进城乡间、区域间和园际间交流学习,同步提高全区幼儿园办园水平。
基本实现校校有食堂,保障6万余名学生中午吃得饱、吃得好;安全运行265辆校车,1.8万名农村学生上学放学实现风雨无阻;做好“5+2”课后服务,受益学生10万余人;健全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困难学生救助体系,不让一名学生因困失学……即墨区在教育上的一系列利好举措切实增进了民生福祉。
本版撰稿摄影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康晓欢 通讯员 王斐 王功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