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抓实抓好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提档升级,以“千万工程”经验赋能乡村振兴,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作为省内龙头,助力抓实抓好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提档升级,青岛责无旁贷。事实上,今年以来,青岛已多次顶格部署乡村振兴工作,并明确提出要加快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在此背景下,谋定而动的即墨区又该如何努力,答好这道新时代乡村振兴“命题”?
实干作答
在示范片区引领上下功夫
秋日的即墨,五谷丰登,千家万户谷满粮仓,在希望的田野上,各种收获的作物绘制出一幅五颜六色的丰收画卷。
即墨区遵循“规划先行、片区打造、多元融合、各具特色”理念,坚持系统化、市场化、特色化、品质化“四化”联动,加快推进“4+4+N”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全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示范区。
紧紧抓住顶层设计这个关键,成立由区委书记、区长任双组长的示范片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并研究制定《即墨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高质量建设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考虑到布局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的路上少不了资金“护航”,2021年区政府研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意见》,在土地规模化、产业园区化、服务专业化、经营市场化方面实施了22条扶持政策。同时积极争取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支持,使得大量财政和金融的“源头活水”不断涌向乡村。
透过具体行动可深切感受到即墨区强化规划引领,坚持因地制宜、突出不同片区特色的创新思路。以鳌山卫“茶香梅谷”等4个成熟片区高端引领,段泊岚“果香柳韵”等4个新兴片区聚势突破,温泉“文旅汤上”等其他区域N个片区蓄势聚能的建设示范片区良好格局。
其中龙泉“莲花田园”依托莲花山田园山水廊道等自然资源,着力塑造现代产业与原乡情怀相融合的“城市田园”,示范片区聚焦要素赋能,推动资产资源由闲到活,盘活闲置资产3.5万平方米,流转土地1000余亩;推动经营主体由散到合,培育发展瑞草园、竹韵轩等100余家涉农企业,成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盟,吸引社会资本3000余万元。支部领办合作社工作走在全区前列,满贡、蒲渠里等4个村开设“书记直播间”带货,直播300余场,年销售额1500余万元。片区荣获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新典范地区、“我喜爱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案例等荣誉。
灵山“花乡药谷”已创建为省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经过近几年持续打造提升,基本形成“一核二廊三谷六园”发展框架,片区产业特色鲜明,增收带动作用明显,实现新兴产业从无到有再到优、投资过亿元项目“从0到10”的突破,土地规模化经营面积从2018年的0.7万亩增至7.23万亩,带动集体年增收560余万元,落地大医精诚、北沃医疗等医药项目12家,灵山街道从“市级经济薄弱镇”一跃成为“省级农业产业强镇”。
田横“蓝湾薯乡”片区,则是主打山海经济特色,沿山发展地瓜种植加工特色产业,沿海发展生态养殖,多样化带动农民创业创富。通过这些示范片区建设,串联起全区一百多个新村连片起势跃升,使得全区乡村活力不断激活。
奋楫前行
把产业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如何通过产业振兴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能?即墨区这样回答——
从发展优势来看,即墨区独有的自然地理条件有着适宜农、林、果、蔬、渔各业发展的肥沃土壤,这孕育了多样化农业特色。全区已初步形成“西部种子蔬菜,中部花卉中草药,北部粮油畜牧,东部果茶薯芋、沿海水产,南部农产品物流加工”的总体格局。目前,以种业为主导产业的移风店镇、以畜牧业为主导产业的段泊岚镇、以花药生产加工为主导产业的灵山街道、以大米食用菌为主导产业的蓝村街道等8个各具特色产业的镇街已获评省级农业产业强镇。
立足“特”字下功夫,即墨区重点打造了包括种业、蔬菜、海产品、食用菌、果茶、畜禽、农产品加工在内的7条十亿级产业链,累计引进培育正大等龙头企业42家,年产值过亿元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5家。依托国际种都核心区建设,高起点谋划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以“高端化、精品化、特色化、集群化、国际化”为发展方向,打造以种子为主,种畜、种禽、种苗为辅的“一主三辅”四种共育的空间布局。核心区已引进瑞克斯旺公司、德龙公司、牧原公司、悦海湾公司为代表的重点种业产业链企业44家,研发培育新品种达500余个。其中瑞克斯旺的牛角椒种子占全国市场70%,德龙的线椒品种占韩国市场的90%以上,德瑞骏发的马胚胎移植技术、精液冷冻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全区年产海参苗种约500万公斤,是北方规模最大的海参苗种生产基地……初步形成集种子研发、培育、销售、展示于一体的全产业链。
即墨区不仅有立足土特产延伸产业链的思维,也有跳出土特产看“土特产”的视野,并通过统筹推进品种优化、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引导家庭农场、合作社做优创牌,实现了农产品附加值的提升。
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培育“三品一标”农产品100个,“采食即墨”区域公用品牌连续四年被评为“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年度市场竞争力品牌”。
用心用情
美丽乡村建设显成效
风景美如画,幸福踏歌来。
穿行于即墨各个乡村间,整齐划一的民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一个个匠心独具的景观小品精妙绝伦,一座座别致亮丽的农家新庭院成为村民们的温馨港湾,一条条纵横交错的乡村公路通向远方,汇成一幅美不胜收的田园风光图。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即墨区对乡村水、电、路、气、通讯等公共基础设施进行全面提升,共硬化道路73.6万平方米,实施村庄绿化28.4万平方米,浆砌排水沟23.2万米,修建休闲健身广场177个,对房前屋后长满杂草的闲置地进行绿化美化,建成绿地广场和棋牌活动场所,同时对断壁残垣、乱搭乱建、河塘开展专项整治,消除卫生死角黑点,推动村庄环境“大提升”,点缀和美乡村画卷,提升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截至目前,即墨全区累计创建市级以上美丽乡村示范村166个,示范片区70%以上村庄都创建为美丽乡村示范村,龙泉“莲花田园”片区被评为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新典范地区,西姜戈庄和鳌角石村被评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
环境美了,配套齐了,美丽乡村还引得众多游客纷至沓来,形成东部沿海旅游带和西部农业采摘示范园。节假日期间,各地将当地特色农产品采摘、绿色餐饮、学游体验等旅游资源有机串联起来,不仅满足了游客多元化、高品质的消费需求,更为乡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从垃圾收集、村内道路硬化、卫生改厕、河沟清淤、村庄绿化到面源污染治理、农村公共设施建设……自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以来,即墨以示范片区为重要阵地,由内而外、由表及里系统改善农民居住生活环境。全区建设金口污水处理厂等39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日处理能力达1.1万吨,覆盖村庄200余个;持续完善农村“水、电、路、气、信”等设施,基本实现自来水“村村通”和街巷硬化“户户通”;开展“四好农村路”建设,成功创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从生态宜居到治理有效,从产业兴旺到乡村振兴,即墨乡村不断更新升级,一幅乡村振兴、宜居富民的幸福画卷正徐徐展开。
本版撰稿摄影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康晓欢 通讯员 唐正春 冯亚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