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10月29日讯 金秋时节,即墨区移风店镇农民种植的生姜喜获丰收。10月29日,青岛早报记者走进即墨区移风店镇女儿村的生姜田里,浓郁的姜香伴着泥土的芬芳扑鼻而来,田间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据介绍,今年女儿村生姜亩产可达12000斤,每亩收入约4万元。近年来,移风店镇结合市场需求,引导农民种植优质生姜,全镇大姜种植面积千余亩,成为当地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之一。
生姜迎丰收供不应求
在移风店镇女儿村的生姜田里,农户们分工合作,采收生姜,他们或蹲或坐,忙着翻挖、分拣、装筐,人群中时不时传来欢笑声。“今年我种植的1.5亩生姜亩产可达12000斤,每亩收入约4万元。生姜产量高、行情好,销售供不应求。”望着丰收的大姜,女儿村村民李松举喜上眉梢。
“咱这地里种出来的生姜就是好,由于使用鸡粪、猪粪等有机肥,产出的生姜分量足、口感好,外形也‘俊’。”李松举古铜色的脸上洋溢着笑容。因为前几天下过一场秋雨,土地松软,李松举用叉子轻轻地松一下土,一块饱满的金黄色大姜就破土而出。他的妻子忙着给生姜清理泥土、剪枝。看着自家田地里挖出的个头硕大、形状饱满的生姜,李松举自豪地说,正是由于女儿村生姜品质好,才确保了销路畅通。每年10月底生姜收获的季节,各大超市的工作人员都会主动联系他收购生姜,很多商贩也会“闻”着姜味找上门来。
延伸产业链拓宽致富路
记者了解到,移风店镇女儿村位于大沽河和流浩河汇流处的北岸,地势低洼,自古以来多水灾。相传唐朝时一官员在汛期入村访查,发现男子皆去筑堤防汛,村中只见妇孺,遂称此村为女儿村。生姜是女儿村传统的种植作物,已经有100多年的种植历史。女儿村生姜以块大皮薄、色泽鲜亮、丝少肉细、辣浓味美、营养丰富、耐贮藏等优良特性而驰名中外,兼有食用和药用双重价值。近年来,移风店镇结合市场需求,采取“合作社+农户”经营管理模式,引导农民发展生姜种植,开辟农民创收新路径。
移风店镇女儿村党支部书记李成秋介绍,生姜是女儿村农民增收的特色产业之一。全村360多户人家,有一半多种植大姜。为发挥好大姜的品牌效应,女儿村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不断延伸大姜产业链,制作的姜糖、姜片、姜粉、腌制姜芽等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使大姜的收益翻番,拓宽了村民增收致富路。
近年来,移风店镇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壮大特色种植业,为生姜种植大户做好服务,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2020年,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的女儿村双创中心建成使用。村庄利用双创中心农产品展销、网红直播带货、数字化农业展示平台等功能,形成了大姜种植销售,姜糖、姜粉等农产品深加工和乡村旅游农家乐为主的混合发展模式。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康晓欢 袁超 通讯员 张涛 王孝强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