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岛日报社(集团)数字报纸
A13:悦读
新书上架~~~
~~~作家邱华栋与高洪雷在青对谈“虚构与非虚构” 不断地阅读与专业训练是通达写作的必由之路
~~~2024青岛市大学生读书节开幕
“作家的写作课”传授真经
作家邱华栋与高洪雷在青对谈“虚构与非虚构” 不断地阅读与专业训练是通达写作的必由之路
  邱华栋(左)与高洪雷对谈。

  从零星迸发的灵感,到鸿篇巨制的经典著述,作家的写作密码何在?近日,在青岛市作协主办的“信号沙龙”上,中国作协副主席邱华栋和著名作家高洪雷带来了一场以“虚构与非虚构:从《空城纪》到《海上丝绸之路》”为主题的“作家的写作课”。两位以不同视角书写丝绸之路的作家真诚分享,传授真经。

  书写丝绸之路“隔空共振”

  邱华栋的虚构作品《空城纪》和高洪雷的《海上丝绸之路:从青岛到红海》,有着特殊的“历史映照”和深厚的渊源。如果说《空城纪》让读者从废墟中看到历史的市声人烟,感叹陆上丝绸之路“湮没的辉煌”;《海上丝绸之路:从青岛到红海》则带领读者“沉浸式”游走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地标,领略从陆上丝路到海上丝路的文明余晖。在中国图书评论学会组织评选的2024年8月“中国好书”推荐书目中,两部作品同时登榜。

  两位作家在阅读彼此作品时的奇妙碰撞与隔空共振也成为一段书坛佳话。“高洪雷是我崇拜的对象,他以前的作品《另一半中国史》《楼兰啊楼兰》,就让人感到特别震撼。”作家邱华栋透露,自己曾仔仔细细读过高洪雷的《大写西域》,“书中关于西域的历史地理的呈现,对我的写作都有启发。”高洪雷则在阅读《空城纪》的过程中,感受着邱华栋在历史和文学之间自由转换的境界,“文学家的想象力,让空城里边的棺椁也好,雕塑也好,都活了过来。读这部书的时候会非常明确地感觉到,你不像是在读一部天马行空的历史小说,而是读一部有根有据的传和记。就像从天山雪峰上流下来的雪水变成了小河,在戈壁大漠绿洲间缓缓流淌。”

  写作需要“狠功夫”

  面对着诸多的写作爱好者,邱华栋从个体的写作经验出发,坦言写作这种文学行为属于个体劳动。“很像是一个人在荒野中行走,然后去创造。文学的魅力,在于共同的精神。”邱华栋的《空城纪》具有很多非虚构的史料基础,又有着虚构的想象力的飞腾。他希望通过这本小说,展现“那些或痛彻心扉,或感人至深的故事,共同构成了我们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但就具体的写作过程而言,邱华栋认为,艺术确有天生的一面,所谓灵性,就是灵机一动的感觉。但是,即使有灵性的存在,还是要不断地阅读,读得越多见得越多,最后就能在参照中写得更好,这是个狠功夫。“更重要的还是专业训练。上大学后,我就模仿很多作家的作品,比如博尔赫斯。当时在文学社,每个人读完一本小说之后都要马上进入仿写,读完海明威的短篇,每个人模仿海明威的风格。如果每个阶段不经过训练,那种所谓的天才也好,天赋也好,都会丧失。”

  高洪雷则透露了自己的每天笔耕不辍的“三个8小时理论”“自己平时比较忙,特别是做企业的时候,任务更重。之所以还有时间搞文学,就因为‘三个8小时’——一天24个小时,第一个8小时都在工作和学习,第二个8小时都在睡觉,人和人最大的不同在于第三个8小时你能干什么。”高洪雷透露,自己的“第三个8小时”,多数时间都是在书房读书,“写作就像跑步,千万不要停下,只要一停下来就跑不动。所以大家一定要写。我现在60岁了,我还得坚持写。我的职业人生结束了,文学人生刚刚开始。”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周洁 主办方供图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青岛日报社
Copyright © right 青岛日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大爱青岛
   第A03版:大爱青岛
   第A04版:加快城市更新建设 提升市民生活品质
   第A05版:深读
   第A06版:发布
   第A07版:从车间走来
   第A08版:身边事
   第A09版:身边事
   第A10版:都市圈
   第A11版:都市圈
   第A12版:星光岛
   第A13版:悦读
   第A14版:地产
   第A15版:业界
   第A16版:天下
《唐诗光明顶》
“作家的写作课”传授真经
让青春在阅读中闪亮
青岛早报悦读A13“作家的写作课”传授真经 2024-10-31 2 2024年10月3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