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贾臻
一座城市,三分在建,七分在管。随着城市从增量发展转向存量发展,必须加强对城市的精细化管理,不断提升城市品质,让城市更加宜居宜业宜游。
城市管理问题是关系市民生活的“天大小事”,解决好这些“天大小事”,关系着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市政协委员、青岛理工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院长许从宝看来,精细化管理需要一种智慧,是一种协同、一种尊重,也是一种开放。“当前我国城市正从增量发展转向存量发展,从城市治理的高度来看,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是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实现精细化管理离不开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许从宝说。他认为,城市的主体是市民,在城市精细化管理过程中,要秉持“人民城市”理念,以市民为本,充分发挥市民的主体作用,通过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及时收集反馈市民的“急难愁盼”,用精细化、专业化的服务把市民组织起来、动员起来、凝聚起来,让市民成为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参与者、受益者。
物业服务管理水平决定着居民小区的品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物业领域专项整治,提高物业管理覆盖面和服务水平。对此,市政协委员、山东正航律师事务所主任李秋航认为,应该不断规范提升完善物业管理服务水平,打通温暖千家万户的“最后一米”。“近几年物业纠纷呈上升趋势,主要原因是居民感觉物业公司收费‘物有不值’服务差强人意。对于物业公司而言,只有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才是赢得市场赢得居民认可的关键。作为行政部门,应不断加强巡查监管,在不断指导、帮助、培训物业公司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同时,畅通居民投诉渠道。”李秋航建议,相关部门可以创建优质服务竞技场、设立红黑名单排行榜,通过优胜劣汰倒逼行业规范完善提升,以此确保优质高效的物业服务时刻都在家门口。
韧性城市是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安全底线”,也是其重要的内涵。“韧性城市需要政府主导,强化社会全面参与,统筹引导优势社会资源支持韧性城市建设。同时,韧性城市建设需要强化科技支撑,加强科技赋能。”市政协委员、青岛科技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教授贾小平说,应该充分发挥高校在韧性城市建设中的作用,鼓励通过社会投资、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吸引在青高校发挥专业门类齐全的优势,发展城市韧性理念以及韧性文化,积极设计应急常识和能力教育教学模块;依托高校教学资源,改造新建或共建韧性城市体验和实训基地,大力参与并推动开展社会公众应急基础素养培训。“同时,还应加强韧性城市科研中心建设,加强韧性城市科技和产业支撑,完善政、用、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鼓励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等研发韧性城市新技术和新产品,鼓励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等以第三方形式发布科学专业的韧性城市咨询建议报告,通过硬技术加软实力,推进韧性城市成果转化和应用场景推广实践。”贾小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