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余博
旅游产业发展水平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展现文化自信自强的生动载体,是推动实体经济快速发展的有效动力,是打造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湾区城市的重要要求。当前,青岛正把文化旅游作为七大现代服务产业链之一抓实抓好,围绕加快打造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市政协委员纷纷踊跃建言。
“青岛拥有得天独厚的滨海资源,在国内、国际享誉盛名。”市政协委员,山东省青年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青岛青年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董事长、青岛市导游协会会长孙学峰说,其实除自然景观外,青岛还有丰富的人文、建筑、饮食等方面要素资源,足以支撑游客四季来青岛都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孙学峰认为,在因地制宜开发建设旅游项目、形成差异化旅游产品的基础上,可整合包括官方、自媒体等在内的渠道资源,统一主题开展宣传推广,把“青岛旅游”的品牌打出去。同时,可以把青岛优质的工业资源、教育资源等与旅游资源相结合,打造“工业游”“港口游”“研学游”等特色旅游产品,提升青岛旅游层次和深度。
文化和旅游不分家,要想打造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一定要推出更多的文化产品,让游客拥有更优质的文化体验。市政协委员、山打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总导演吴小曼认为,文化对于提升旅游品质、形成差异化特色旅游体验有着重要作用,能赋予“青岛旅游”更多的文化内涵。可以针对不同年龄层的游客推出不同的文化产品,如举办沙滩音乐节、艺术创意集市等,改扩建更多主题博物馆、展览馆,通过丰富多样的文化产品吸引更多游客来青。同时,还可以在网络上推出拥有青岛特质的文化旅游体验官,通过他们的视角向全国乃至全球宣传推介青岛。
为支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今年青岛出台了多项举措,深化文化、旅游与金融合作,为文化旅游企业提供一站式便捷金融服务。针对中小型文旅企业融资贵、融资难等问题,市政协委员,青岛银行总行机构管理部经理、高级经济师刘永梅表示,建议出台文旅产业金融风险补偿措施,以“政银合作”模式,推动文创金融融合发展。借鉴政府扶持科技企业的成熟做法,牵头成立针对文旅产业的担保机构。发挥政府引导资金对社会资本的撬动作用,依托财政资金的增信作用,银行可以运用市场化手段将社会资源配置到文旅产业重点领域中,提供精准化的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