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溱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特有的节令。它以自然节律变化为基础,记录了农业生产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不仅科学地指导了人们的耕作与收获,使人们更加清晰、深刻地认识和掌握了大自然发展变化的规律,还对宇宙世界的物态、现象等作了简洁而准确的诠释。可以说,二十四节气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失的定位坐标,更是人们对生命和自然认知的集大成。
二十四节气,对应十二个月,平均每个月两个节气。节气虽多却各有寓意和象征,既有大自然的动态与走势,又有人们对大自然的顺应与对应,同时在与大自然的相伴相依中,人们还凭着勤劳与智慧,梳理和总结出许多令后人深有同感的真知灼见。二十四节气之所以被一代代华夏儿女传承与恪守,并被普遍认为其充满生活哲理,饱含深刻文化内涵,原因就在于,它是炎黄子孙聪明与才智叠加的优秀历史沉淀之精华,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十四节气虽神奇,但源于生活,本身紧接地气。从字面上看,既简单又明了。比如“立春”,一目了然,与春天相关。再看字义。立,是站起来,竖起来,直起来的意思,既然万物已经高高挺起,下一步自然会款款而来,遍布大地。春天代表着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人们从中可以展望到希望和美好。古诗曰:“花胜已宜春,剪綵更为人。风光今日好,颜貌一时新。”春天生机盎然的景象,怎能不让人心向往之?
还有“雨水”,一看就知道是什么样的气象。雨水的到来,标志着降雨的开始。万物生长一是靠光,二是靠水。雨水对农作物、植物太重要了。它是大自然滋润和生长的力量,没有它的到来,大地将是一片枯萎,死气沉沉。古时候人们祈雨,就是因为雨水能带来丰收和繁荣。现在尽管科技发达,人们可以利用一些手段浇灌土地,但天然降雨会让大地郁郁葱葱,花繁叶茂,别有一番景色。
“清明”“立夏”“秋分”“小雪”“大雪”,随着这些节气的一一到来,人们的脑海里自然而然会产生一系列的联想和想象。这里有生活经验的积累,有经历过的景象的再现,也有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节气,伴随和激发着人们在人生的康庄大道上不断奔跑。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还与祭祀、纪念有关,这无形中让节气变得更庄重更神秘。自古至今,人们在这一天祭祀祖先、缅怀故人、郊游踏青,颇有铭记历史、放眼未来的美好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