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岛日报社(集团)数字报纸
A04:周一见
《弄潮》《烟火人间》《百川东到海》三部原创大戏全国次第绽放~~~
《弄潮》《烟火人间》《百川东到海》三部原创大戏全国次第绽放
以戏韵之美彰显青岛魅力
《弄潮》剧照。
《烟火人间》剧照。
《百川东到海》贵州演出剧照。

  5月28日、29日,吕剧《百川东到海》在贵州省国际会议中心剧场上演,而就在此前不久,另外两部标注着“青岛制作”的大戏也走出了青岛:5月17日、18日,话剧《烟火人间》亮相桂林大剧院,参与纪念西南剧展80周年暨第八届全国话剧优秀剧目展演;5月19日,现代京剧《弄潮》二度晋京,在中央歌剧院唱响……剧种多元、题材多样、形式创新,青岛大戏正以最为绚烂的姿态绽放于更广阔的舞台,展现出青岛题材、青岛制作的影响力。

  三部大戏亮相全国舞台

  三部在全国舞台上亮相的青岛大戏,不论在题材还是在表现形式上,均有亮眼之处。

  青岛市话剧院创排的原创话剧《烟火人间》以一个有百年历史的青岛里院为背景,围绕着上世纪改革开放进程中“向阳院”居民的生活展开,塑造了众多平民百姓的鲜活形象。全剧以杨老十和胡文进这对欢喜冤家的情感延展为主线,将普通老百姓的柴米油盐和家长里短的人生故事娓娓道来,用小人物的视角折射大时代的变迁,为观众呈现了一幅温暖的“人间烟火图”。

  现代京剧《弄潮》以传统国粹碰撞当代工业题材,将“连钢创新团队”自主创造智能无人全自动化码头的坎坷历程,艺术化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弄潮》进行了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在人物塑造、京剧艺术语言的表达、舞台呈现等方面都有新的突破,推动了京剧艺术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吕剧《百川东到海》改编自同名长篇小说,以上世纪30年代青岛人民抗击日寇为背景。男主人公唐淳年及其家人在故土沦陷、民不聊生的情势下,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投身革命,通过各自的方式为中华崛起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活。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该作品由贵州文化演艺集团和青岛演艺集团联合出品,贵州省歌舞剧院和青岛市歌舞剧院联合制作,贵州省歌舞剧院交响乐团、舞蹈团、合唱团与青岛市歌舞剧院吕剧团、曲艺团、民族乐团的演员、演奏员共同演绎。这一演出也是两地文化演艺深度交流融合、共同推动舞台艺术创作和传播的一次成功探索。

  创新文艺形式宣传青岛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三部青岛大戏是新时代语境下的全新艺术产物,也是青岛本土文艺工作者不断守正创新、反复躬亲实践结下的硕果。“在新时代,聚焦新的青岛,以创新的文艺形式宣传青岛,这是青岛文艺工作者所肩负的时代使命与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青岛演艺集团分管艺术创作工作的张乐群是地道的青岛人,“从小耳濡目染了老一辈文艺工作者在舞台上的辛勤耕耘,如今接力棒传到我们的手中,使命必达!”

  在青岛城市文化记忆中,舞台艺术一直是青岛的一份骄傲。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青岛京剧团、青岛话剧团、青岛吕剧团、青岛歌舞团相继成立,一出出大戏、好戏,在不同的年代,带着不同的色彩,让青岛这座“艺术之城”的文艺浪潮不断奔涌。上世纪60年代,《柜台》晋京演出是青岛城市文艺“高光”时刻的起点。《柜台》是青岛业余剧作者高思国以服务业中的一件小事为素材创作而成的,经青岛话剧团提升打磨,参加了华东剧演、进京汇报演出,后被改编成电影以及京剧、吕剧、评剧等。

  传承青岛文艺的荣光,讲述新时代的文艺故事,近来在全国多地舞台上展示风采的三部青岛大戏就是最好的例子。以二度晋京演出的青岛京剧《弄潮》为例,专家们认为,这部戏以京剧艺术呈现出智能无人全自动化码头的建设历程,它的创作体现了青岛市京剧院关注现实的艺术担当。其实早在1991年,青岛市话剧院就曾创排过著名剧作家代路编剧的《海边有个男儿国》,把上世纪80年代青岛码头工人的生活搬上舞台,获得了“五个一工程”奖。如今,《弄潮》反映的是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艺术表达。“这是青岛市京剧院十几年来厚积薄发的一部戏。”青岛市京剧院院长张欣表示,“我们从200多个备选名字里选了‘弄潮’两个字。其实不只是港口建设者们在‘弄潮’,整部戏的创作、舞美、后期改编等环节都在‘弄潮’。”

  城市和戏剧“联动”出圈

  戏剧“弄潮”,推动“青岛”再度出圈。话剧《烟火人间》的演出,一开场便让观众们切身感受到了怀旧的力量和时代的变迁。里院晾晒的地瓜干、杨家门口的煤球、冒着蒸汽的开水房、咿咿呀呀的大金鹿自行车,加上青岛大姨口中鲜活生动的方言,直接将观众拽回了上世纪80年代。舞美设计采用360度旋转的机械转台,以全面呈现院落面貌,舞台空间形象兼具写实与意蕴,充满生活质感,清晰地展现出故事背景的年代感。演出结束之后,桂林观众谭晓华激动地表示,这是一部用心之作,感谢主创团队给观众带来这么棒的一部话剧,“《烟火人间》是青岛的一张文化名片,我期待着到青岛这座城市去看看。”而在临时组建的微信群内,当地观众热烈地讨论着剧情,还有人提议“组团”到青岛“吃蛤蜊,喝啤酒,逛里院”。

  “全国话剧优秀剧目展演创办于1956年,最初名为‘全国话剧会演’,而青岛话剧院恰巧也在同一年建院,冥冥中的巧合带给我们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青岛市话剧院院长傅维坦言,此次纪念西南剧展80周年暨第八届全国话剧优秀剧目展演意义非凡,参评剧目颇多,全国共申报了84部大型剧目和27部小剧场剧目,文化和旅游部组织专家评审,从中选出了34部大型剧目和5部小剧场剧目。话剧《烟火人间》成功入选,无疑是对青岛市话剧院整体艺术质量的重大肯定。“更重要的是,《烟火人间》是青岛人的集体记忆,我们希望把纯正的青岛味道和风土人情搬上舞台,这部戏就是一幅展现老百姓日子的画卷,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身边人的影子。我们希望把青岛的‘烟火’展现给全国观众,把更多的优秀舞台作品推向全国。”傅维如是表示。

  同样充满着青岛气质的作品《弄潮》在讲述“青岛故事”的同时,也让更多人了解到青岛这座城市在“红瓦绿树、碧海蓝天”之外的更为硬核的特质。剧中不仅有鲅鱼饺子、青岛方言,张连钢及其团队鲜活而真切的建港故事,展示着青岛城市发展的不凡路径。北京观众于喜媚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部戏特别好,“我喜欢青岛这个城市,但是对于青岛港的历史不太了解,这部剧让我对青岛有了更生动的了解。《弄潮》在舞美、道具等方面都很有创意,也让我对这个城市有了更多热爱。”

  / 延伸 /

  看了一台戏 爱上一座城

  一部剧带火一座城,是近来屡见不鲜的热搜话题,比如8集短剧《我的阿勒泰》,让北疆的旅游热度直线飙升;贾玲电影《热辣滚烫》的取景地佛山,成为旅游打卡的热门目的地。相较于电视、电影更为庞大的受众群体,戏剧舞台上的演出总被视作小众之作,产生的影响力似乎远不及影视作品。但是越来越多的戏剧实践表明,带火一座城,戏剧也可以——它在舞台上呈现出的城市风貌令人惊艳,出彩的台词和主题歌脍炙人口,对城市人文底蕴的深度书写更是令观众印象深刻。

  戏剧舞台展现城市风貌

  在桂林演出的时候,话剧《烟火人间》的导演黄港与当地观众进行了一次深度交流。他深刻感受到这出北方大戏来到南方城市,并未遭遇“水土不服”,相反,南方观众对于戏中展现出的亲情、乡情有着深深共鸣。

  黄港回忆,现场有一位观众提出,剧中人物得知里院要拆迁时,表现得有些过于兴高采烈,与整部大戏所要表现的对过往岁月的留恋与不舍不太契合。对此,黄港特意向他们介绍了青岛独有的里院建筑和里院生活,“剧中演员高兴地说‘拆迁了’,意在表达生活条件改善的一种心情,老里院并不会随着居民的搬出而被拆除,它们会作为青岛独特的城市记忆保留下来。”黄港还向观众发出邀请,请他们到青岛来看看焕发出全新生机的老里院。

  此次互动,也让黄港认识到《烟火人间》对于青岛文旅的意义。“一部戏带火一座城”并非只有影视作品能做到,舞台剧做得好,也能让外地观众对青岛心生向往。黄港坦言,新时代的文艺创作一定是与城市的发展、经济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因为有了中山路的改造,促成了话剧《里院》《烟火人间》的创作;因为青岛地铁的发展,诞生了话剧《地铁六号线》。”黄港说,随着这些剧目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展演,青岛的城市特质、历史发展、人文风貌必将传播得更远。

  现代京剧也有“流行歌”

  说起京剧,你的脑海中浮现出的是髯口、水袖、翎子和美轮美奂的戏服,还是抑扬顿挫的唱腔与演员程式化的动作?听罢现代京剧大戏《弄潮》,会让你的这些刻板印象统统消失。

  中国艺术研究院罗怀臻教授总结了《弄潮》的三大特点:题材工业化、舞台现代感、趣味年轻态。一位年轻观众看完《弄潮》后表示,这部京剧带给他独特的体验感:开头部分从现代化港口项目立项到师父推荐张连钢担纲建设任务,剧情节奏很快,唱词快板很多;到了张连钢夫妻谈心的部分,背景竟然有合唱,唱段快慢相济,唱腔起伏跌宕。总体而言,《弄潮》从故事节奏到高潮唱段都贴合了现代舞台的规律和年轻观众的口味,剧情波澜不断,合唱、京歌、舞蹈综合运用,方言、视觉特效等艺术手段无缝穿插,让年轻人一路追看到底。

  在专业戏迷看来,《弄潮》的内核仍然是严谨的京剧艺术。京剧艺术家吴平对剧中“张连钢雨中操控无人码头运作”的戏份非常欣赏,表演者张建峰运用了京剧里的把杆、劈叉、翻身、错步等身法步形,将京剧的功法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连钢创新团队”在阿姆斯特丹港考察的这场戏也备受吴平称赞,此处将京剧《文昭关》快原板的名唱段演化到新戏里,音乐形象上很丰满,将现代京剧与传统京剧高度融合,堪称“老戏新唱”的典范。

  值得一提的是,新版《弄潮》第七幕《山海碧连天》增加歌曲《山海颂》,歌词凝练,唱腔大气,舞台上张连钢夫妇在海边漫步,追忆往昔,面对现代化港口放歌抒怀,这首歌既有京剧的神韵,又有京歌的亲和力,获得了专家好评。“海风吹,海鸥翔,春潮浩荡……”歌声升华了主题,为整出剧目营造出浪漫氛围,带给戏迷们类似《梨花颂》的美妙体验,颇具传唱度。据悉,市京剧院计划将这首歌做成MV推广,让青岛的山、海、港伴随着歌声“声”入人心。

  “省粹”吕剧走向更大舞台

  如果说话剧《烟火人间》、京剧《弄潮》展示的是青岛的城市风貌以及现代化建设成就,那么吕剧《百川东到海》则对青岛的人文底蕴进行了深挖。吕剧是山东最具代表性的地方戏曲剧种,青岛吕剧有着60多年的发展历史,“《百川东到海》这部作品用现代舞台演绎青岛抗战往事,展示了青岛守正创新发展吕剧的探索成果。”青岛市歌舞剧院院长白洁表示。

  《百川东到海》请来吕剧名家助阵,打造最为纯正的吕剧范本。在创作过程中,导演李利宏以40多万字的小说《百川东到海》作为这部剧的文学母本,将小说的文学魅力与戏剧的艺术表现力相结合,使得全剧既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百川东到海》展示了守正创新发展吕剧的文艺成果。其中最大的亮点是在音乐创作上,将吕剧传统的“四大件”与交响乐队相结合,首次使用大型双管编制交响乐伴奏,情绪音乐和伴唱音乐借鉴电影音乐的创作手法,让传统戏曲更加适应当代观众的审美。舞美方面,则突出故事的发生地——青岛的地域特色,用一条坡道包罗万象,打破单一的写实化空间,营造出更多样化的写意与表现性空间,苍茫山海咫尺间,展现了戏曲舞台上的中国创造力。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原主席仲呈祥认为,《百川东到海》是吕剧在新时代复苏、重振雄风的一次有益的实践,证明吕剧不仅能演家长里短,也能演时代大戏。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青岛的戏剧舞台正在不断发力,以更为年轻、潮范的文艺腔调吸引着“Z世代”群体的目光。一部戏带火一座城的背后,是内容与文化的双向奔赴,“流量”如何变“留量”,考量的正是文化的黏性。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和本质,城市是文化的容器和载体,青岛戏剧舞台正在发力,不断将更多面、更立体、更多姿的青岛故事讲给大众听,以润物无声的姿态展现着与城市风光同样大美的文艺气质,继而留下更多等待书写的青岛故事。

  本版撰稿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周洁

  图片均由院团供图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青岛日报社
Copyright © right 青岛日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今日看点
   第A04版:周一见
   第A06版:周一见
   第A07版:追忆峥嵘岁月
   第A08版:教育
   第A09版:都市圈
   第A10版:身边事
   第A11版:瞰青岛周刊
   第A12版:天下
   第T01版:西海岸答卷
   第T02版:西海岸答卷
   第T04版:西海岸答卷
   第T05版:西海岸答卷
   第T06版:西海岸答卷
   第T08版:西海岸答卷
   第T09版:西海岸答卷
   第T10版:西海岸答卷
   第T11版:西海岸答卷
   第T12版:西海岸答卷
   第T13版:西海岸答卷
   第T14版:西海岸答卷
   第T15版:西海岸答卷
   第T16版:西海岸答卷
以戏韵之美彰显青岛魅力
青岛早报周一见A04以戏韵之美彰显青岛魅力 2024-06-03 2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