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7月4日讯 4日,随着最后一块混凝土顶板浇筑完成,由青岛高新区管委建设部建设、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青岛中医药传承创新基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迎来主体封顶,为保障工程建设按期竣工创造了良好条件。青岛中医药传承创新基地项目是青岛高新区的重点工程,也是青岛市重点项目,项目主体于2023年2月正式开工,计划2024年12月竣工。项目建成后,将有力提升青岛市中医药研发、中医医疗、康复产业等领域发展水平,促进校地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为青岛高新区及青岛市经济社会发展赋能加力,为我国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探索更多青岛经验。
项目建设全速推进
青岛中医药传承创新基地项目位于青岛高新区田海路以南、丰和路以东、规划九号线以北、规划十八号线以西,占地面积约13.9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5.1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实验楼、研发孵化楼、科研保障楼等14个单体。截至目前,项目主体施工已基本完成,进入二次结构、装饰安装施工作业阶段,各项工作倒排工期、压茬推进,坚决完成2024年12月竣工的目标。
据了解,项目建筑造型复杂,支模高度最高达到28.7米,钢筋重量大、支撑高度高,对模板支撑体系承载力及稳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加快施工进度,现场使用了承插型盘扣式脚手架,其承载能力大、操作便利,可以大大节省施工时间。”中铁建工青岛中医药传承创新基地项目总工曹永康说。
数字化技术上阵
青岛中医药传承创新基地项目建设过程中运用了大量数字化技术,搭建智慧展厅,通过BIM建模、人机交互、视频影音等可视化操作方式,实现建筑方案、功能布局、施工模拟等方面的数字化交底、仿真与监控,辅助项目超前策划、高效协同。
采用二维码技术对施工现场实施技术管理,及时了解工程情况,方便快速解决现场问题;使用塔吊可视化系统,实时监测塔机运行中的高度、振幅、旋转等参数;采用多通道无线测温仪进行混凝土自动化测温,实现自动采集上传测温数据;使用智能地磅系统,车辆进厂、自动称重、装卸货物、打印单据等整个过程实现无人干预。
在绿色施工方面,项目提倡资源节约的绿色施工理念,使用绿色施工在线监测及量化评价技术,通过在施工现场安装智能仪表并借助GPRS通信和计算机软件技术,随时随地以数字化的方式对施工现场的能耗、水耗、施工噪声、施工扬尘、大型施工设备安全运行状况等各项绿色施工指标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价。
推进中医药产学研协同创新
青岛中医药传承创新基地紧密依托山东中医药大学,以科研和医疗康养为主,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建设集科研、医疗和成果转化于一体的高水平中医药传承创新基地。项目建成后,将推动国风中医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医药产学研协同创新,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赋予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张孝鹏 通讯员 何政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