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民胡女士严重憋气,被家人送往青岛市市立医院。病人主气道堵塞到仅有一线缝隙,生命危在旦夕,本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分秒必争,迅速开通紧急救助绿色通道,应用支气管镜技术,成功为病人清除一个个气道“路障”,摆脱死亡威胁。
气道仅一线缝隙
患者生命危在旦夕
即将进入花甲之年的胡女士,不幸罹患乳腺癌,手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放疗后进行了气管切开,抵抗力低。8月8日早晨,胡女士起床后感觉憋气逐渐加重,不能平卧,家人焦急地带她来到市立医院本部耳鼻喉科就诊。接诊的高峰医生迅速为老人进行喉镜检查,发现似有异物阻塞了大部分大气道,仅留有一丝缝隙。于是立即将病人转诊到本部呼吸科门诊,张淑立主任医师接诊后发现患者呼吸急促,口唇颜色开始发绀,面色青紫,指出:“病人病情严重,必须紧急进行气管镜检查。”尽管当时已晚,呼吸科所有在班医生都主动延迟下班,迅速做好准备后,胡女士顺利被推入支气管镜室。
气管镜操作过程面临更大的难题就是患者无法平卧,只能半坐位,这是对气管镜操作人员最大的考验。魏东副主任指挥若定,王毅副主任医师从容镇定地拿起气管镜开始操作。在所有人的默契配合下,王毅副主任医师小心翼翼地为患者打开主气道,并启用冷冻探头,一步步有惊无险地操作,最后成功取出了所有堵塞在气管的异物,患者憋气症状好转,面色也逐渐红润。
呼吸内镜诊疗
锻炼出专业精英团队
术后,病人转入呼吸科病房继续治疗。患者从发现憋气症状加重来市立医院就诊,到明确诊断大气道阻塞,再到支气管镜取出结痂痰块及肉芽组织解除阻塞,成功救治,离不开呼吸科、耳鼻喉科的迅速联动与合作,离不开青岛市市立医院过硬的技术团队和畅通的应急救治流程。
呼吸内镜技术不仅可以协助临床医生明确疾病的诊断,缓解呼吸道等不适症状,减轻病人的痛苦,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还可以帮助医生明确恶性肿瘤的分期。在副院长、本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刘学东的带领下,呼吸内镜已成为本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一大亮点,近十几年来,医院先后派出多名医护人员到北京、上海等国内知名医院学习,目前科室已经开展支气管镜下异物取出术、气道廓清术、支气管镜下冷冻治疗术等十多项支气管镜技术,平均每年完成900余例呼吸内镜诊疗,锻炼出一支专业的呼吸内镜技术精英团队。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杨健 通讯员 刘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