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岛日报社(集团)数字报纸
06:未来教育
“双减”落地满一年 谨防“小作坊”抬头

  □王世锋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首次将“减负”上升到了国家层面。

  如今政策落地一年有余,义务教育段学科类培训机构大幅减少,诸多学科类培训机构尝试转型或已成功转型,孩子的作业负担减轻了,家长的家庭负担减轻了,“双减”效果比较明显。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3月份发布的《全国“双减”成效调查报告》显示,近九成的学生和家长对课后服务表示满意,七成以上的学生感受到作业量比上学期减少,近三成家长认为经济负担支出有所减轻。

  不过,“双减”政策之下,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在大部分机构、个人按照国家要求寻求转型的同时,也有人动起了歪心思,试图“重操旧业”,拉拢“小团队”,举办“小作坊式”培训班。

  从各地教育主管部门的查处情况看,有机构“挂着羊头卖狗肉”,打着托管班的幌子,办起了学科类培训班;有些机构美其名曰“开设素质类课程”,实际上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依然开展学科类辅导;还有曾经在学科类培训机构从业的人员辞职后租用居民楼办起了“小作坊式”培训班,在朋友圈里广发“招生广告”;甚至有违法机构,以次充好,漫天要价……

  违规开设的“培训班”不仅不符合政策要求,其教育教学质量也难以保证。一旦出现违约、跑路等情况,家长维权就成为大难题,甚至可能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教育培训类“小作坊”抬头,必须严打严惩。相关部门除了做好规定动作,还应主动出击,严厉查处以“素质拓展”“思维训练”等名义开展的超范围学科类培训,严厉查处以“家政服务”“众筹私教”“研学”等名义进行的违规培训。要利用好现如今多媒体传播的优势,加大曝光力度,形成警示警戒。同时,还应继续做好相关政策的宣讲普及工作,营造良好的“双减”氛围,引导家长、社会主动参与,共同做好“双减”工作。

  换个角度来看,违规“培训班”的存在说明其有一定的市场,说明家长、孩子有需求,反映出社会上依然存在“教育焦虑”。严厉打击“地下培训”的同时,也要注意疏堵结合,从源头上缓解家长、社会的教育焦虑情绪。

  最关键的是要发挥好教育评价体系的指挥棒作用,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正确的育人导向,推进教育改革,完善中高考制度,建立起科学的、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引导全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和人才培养观。

  此外,还要搭建起多元化的教育成长体系,拓宽学生的发展渠道,为每名学生开辟合适的发展路径,以缓解家长的焦虑情绪。对于部分孩子和家长希望利用假期补齐某一学科的学习短板的需求,教育部门应提供合法的渠道给予满足。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双减”不可能一蹴而就。做好“双减”工作,仍有大量工作要做,要谨防“小作坊”式的培训机构抬头,要避免“按下葫芦浮起瓢”,确保“双减”工作扎实有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青岛日报社
Copyright © right 青岛日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01版:首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专版
   第04版:城事·专题
   第05版:国内
   第06版:未来教育
   第07版:未来教育
   第08版:品质崂山
   第09版:青岛之夏
   第10版:艺术青岛
   第11版:三味书屋
   第12版:法治
岛城学生度假“新业态”凸显“蓝色文化”
未来教育
“双减”落地满一年 谨防“小作坊”抬头
青岛日报未来教育06“双减”落地满一年 谨防“小作坊”抬头 2022-08-22 2 2022年08月2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