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岛日报社(集团)数字报纸
A04:爱军之岛 拥军之城
“永暑礁守礁王”、平度籍老兵李文波迎来独属于他一个人的退役仪式~~~
“永暑礁守礁王”、平度籍老兵李文波迎来独属于他一个人的退役仪式
礁石之魂矢志不渝 三十三载守望深蓝
  图1:李文波光荣退役。

  图2:1992年李文波在永暑礁上。

  图3:1995年李文波在永暑礁上。

  图4:李文波(后排右二)与年轻官兵交流。

  图5:李文波(前排左一)带领年轻官兵分析水文气象数据。

  图片均据人民海军公众号

  在南海的碧波万顷中,有这样一位“守礁人”,他如同一块坚韧不拔的礁石,任凭岁月流转、风吹浪打,始终屹立不倒。他就是南沙某守备部队高级工程师李文波,“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是他军旅生涯的生动写照。7月14日,这位平度籍老兵迎来了独属于他一个人的退役仪式,为33年的坚守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泪水与海风交织,是离别的不舍,更是对这片深蓝深沉的爱。

  人物档案

  李文波,山东平度人,1985年7月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物理海洋专业,1985年8月入伍,1988年3月入党,技术5级,专业技术大校军衔。30多年来,李文波多次赴南沙执行海洋气象观测和守礁任务,创造了守礁次数最多、时间最长等多项纪录,累计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军内外气象部门提供水文气象数据上千万组,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高度评价和赞扬。1996年9月,他被表彰为全军先进气象工作者;2011年,被海军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12年,被评为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全军优秀基层干部,并被国家海洋局评为“2011年度海洋人物”;2013年8月,荣立一等功;2019年4月,被海军表彰为人民海军70周年突出贡献个人。

  “投笔从戎”奔向深蓝

  从一名醉心科研的大学生,到远赴南沙历经重重磨炼的老兵,李文波以半生无悔奉献,践行着踏出校门时的人生抉择。李文波选择“投笔从戎”,源于儿时便深深埋在心中的军旅梦,“我从小就对军人特别崇拜,成为一名军人一直是我的梦想。小时候看了很多军旅战斗片,那些英雄为国奋斗的故事深入脑海。大学毕业的时候,刚好听到部队征兵的消息,就征求家人的意见,他们非常赞同我的想法,于是我的3个志愿全填了部队的去向。母校得知后也很支持,为我积极联系打听入伍事宜。”

  为了参军,李文波放弃了去国家机关工作的机会。1985年8月,与家人和母校告别后,他整好行装,正式踏上了自己与蔚蓝海洋难舍难分的军旅之路。李文波成了一名海军,被分配到东海舰队某海测船大队,负责海洋调查工作。

  主动请缨远赴南沙

  1988年,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我国在南沙建成了第74号海洋气象观测站——永暑礁海洋气象观测站。1991年,李文波所在的部队接到通知,需要选调两名懂气象的干部,到新组建的南沙守备部队工作,李文波挺身而出,主动向组织递交申请书。

  部队领导找李文波谈话时告知他,“南沙工作条件艰苦,你要有心理准备。”李文波斩钉截铁地答道:“当军人就意味着牺牲,越是艰苦的地方越能实现人生的价值。”这句话不仅承载着他的决心,更是他此后33年来的信条。

  初到南沙,李文波与战友们在浪打日晒、犬牙交错的珊瑚礁上夜以继日地奋战。数月后,南沙开发建设的第一手测量资料从他们手中诞生。

  一砖一瓦筑起海上家园

  1992年9月,李文波第一次登上南沙永暑礁,当时的孤礁周边宛如一片“蓝色荒漠”,一望无际的茫茫大海将这里包围,礁上寸草不生,陪伴士兵们的只有猎猎风声与涛声。

  “永暑礁的条件十分艰苦,我们就住在老礁堡,每次守礁长达几个月,淡水和蔬菜、食品仅靠大陆补给。”面对如此艰苦的环境,李文波一行人并未气馁,而是拿出“遇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神,从无到有搭建起一个海上家园。再苦再累,他也只是一笑而过:“我们不能等条件好了再奋斗,应当靠不懈奋斗让这里的生活同样精彩。”

  李文波回忆,起初在礁上最主要的食物是罐头,补给的蔬菜仅能撑过半个月。他和战友们垦地种菜,在岛上建起了“三防”菜地。除此之外,用水情况也十分紧张,“南沙一带一月到五月是旱季,六月到十二月是雨季。旱季基本不下雨,最困难的时候一桶淡水要坚持用上三四天。”

  由于各类设施不完善,李文波还要参与礁上设施建设工作,扛水泥、搬器材、搭砖头……没有大型机械,战士们便顶着炎炎烈日,凭借自己的双手,从一砖一瓦开始建起水池、仓库、新房等设施,还在南沙建起了第一套地面气象自动化观测系统以及南沙第一个大气波导站,创造了南沙水文气象事业的十多个第一。

  与世隔绝的礁上没有手机、电话,仅能靠每隔几个月换班接送船传递书信和家人联系,“我们安装了‘卫星锅’,想家的时候,大家就挤在一起看唯一一台电视机,希望能从电视上看到远方家乡的画面,缓解思乡之情。”回首往事,这些与战友并肩奋斗的时光,在李文波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历经两年编写出指导教材

  “最早在南沙只有一个海洋观测站,就是永暑礁观测站,我们主要是进行水文气象观测和气象保障任务。水文观测主要是海浪、潮汐的观测,气象观测包括风速、风向、气温、气压、相对湿度等,加起来有20多项。”李文波告诉记者,建站之初,为了让气象报表数据精确无误、字迹工整,自己便买回一台旧电脑,最终设计出了南沙第一套水文气象月报表程序,让制表工作更为便捷准确、事半功倍。后来,李文波发现观测站缺少一本专业指导教材,便把所有空余的时间都扑在编写教材中,埋头于厚厚的专业书籍里,趁下礁时去有关科研院所查阅资料、请教专家。经过两年的日夜钻研,他终于编写出南沙第一本《海洋水文气象观测教材》。

  33年来,李文波带领海洋气象分队官兵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军内外气象部门提供了一千多万组水文气象数据,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高度评价和称赞。李文波介绍,水文气象观测工作事关部队舰艇以及来往商船的安全,不仅要高强度工作,更需要严格把控精确度,为各方判断做决定提供可靠的信息,同时也是一项危机重重的任务。“无论白天还是黑夜,我们都要每隔两小时观测一次,每隔三个小时向上级气象部门汇报一次观测结果。有的时候南沙天气恶劣,就要加密观测频率,晚上不睡觉值班保证一切平稳运行。即便遇到十几级台风,观测活动也不能停止,要顶着大风大浪到海面进行观测。”李文波说。

  迎着台风测量水文气象数据

  李文波坦言,在一次次取得突破与荣誉的背后,自己也曾彷徨过,自己坚守南沙的信念和对水文气象事业的热爱,历经了岁月的洗礼沉淀。起初,在远离祖国大陆的沧海孤礁上,李文波日复一日重复着高强度的测量工作,长时间与世隔绝的孤寂也时不时催动着心中紧绷的那根弦。这位满怀一腔热血的青年,曾一度不敢望向那一望无际的大海——他怕自己找不到方向,更怕自己打起退堂鼓,辜负立下誓言的自己。

  然而,就在李文波迷茫之际,一场台风“吹”来了转机。李文波永远记得那天,一场猛烈的台风席卷而来,奔涌的浪头从天边一直嘶吼到了眼前,撞击在礁盘上溅起了十来米高的浪花,地面仿佛都在跟着颤抖。在大自然面前,巴掌大的岛礁就像海中浮萍般显得格外渺小。李文波此前从未见过如此大的风浪,在这样恶劣的天气里测量水文气象数据,危险程度不言而喻。“外面那么危险,即使缺失几组数据也情有可原,上级应该会理解。”李文波本以为可以休息几天,然而这时他注意到,台长谈新成直接披上了雨衣,自顾自地往身上绑着安全绳,准备冒着狂风暴雨迎难而上。

  那时的李文波不理解台长为何要如此冒险,甚至将生死置之度外,不禁问道:“台长,一份气象数据犯得着这么拼命吗?”没想到的是,接下来台长的一番话,宛如“一语惊醒梦中人”,为李文波驱散了未来之路上的重重迷雾,让他从此更加坚定了自己所选择的这条守礁之路。

  听到李文波的问题,谈新成停下手中动作,语气严肃地答道:“在我们永暑礁海洋观测站建立之前,南沙海区重大沉船事故时有发生,几乎每次事故都与气象和海况有关。我们的职责不仅是测量上报一些冰冷的数据,肩上扛着的更是无数在海上漂泊的人们的生命。”

  “是啊!这份工作并不仅仅是提供观测数据那么简单,看似轻飘飘的几页汇报,背后承载着生命的分量!”台长的话语触动了李文波内心最为柔软的角落,他不再犹豫,也当即披上雨衣,系上安全绳,与台长一同冲入了雨中。

  “越是恶劣的天气,采集到的气象数据就越有价值。在水文气象领域,‘平均值’的参考价值十分有限,只有采集到更多‘极值’,才能彻底摸清这片海域的脾性,为上级和周边舰船、渔民提供更加准确的气象数据保障。”测量时,谈新成的话语一字一句砸进了李文波的心底,对于水文气象测量这份琐碎枯燥的工作,李文波的心中有了全新注解。从此以后,李文波将这份责任铭刻于心,并将其作为延续至今的准绳。

  带着牺牲战友的誓言坚守半生

  在南沙的漫长岁月里,是深植于这片土地上的动人故事与战友间的深情厚谊,化作不竭的精神源泉,让李文波半生坚守、无怨无悔。南沙不仅是他的另一个“家”,更是心灵永恒的港湾,一抹挥之不去的牵挂。33年来,李文波迎来送往,送走了一批又一批战友,在那些定格的送别镜头里,除了生离还有死别。一路走来,他带着战友们的嘱托,以超越时光的坚守与热爱,对祖国许下深情的告白。

  1993年,从空军气象学院毕业后主动申请到南沙的李永强踏上了南沙岛礁,正式成为与李文波并肩作战的战友。李文波回忆,上礁后,李永强与他睡上下铺。两人同吃同住同工作,彼此之间亦师亦友亦亲人,他们一起倾吐衷肠,互相学习,共同奋进,度过了最为艰难的一段日子,可以称得上是“生死之交”。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14年,在一次前往华阳礁执行气象站升级改造任务的途中,李永强乘坐的小艇在登礁途中突遇5米高的拍岸浪,艇上19名官兵全部被打落海中。危急时刻,李永强不顾自身安危,奋力将小艇艇长乔龙、挂钩手张港推向浅滩,自己却被又一个拍岸浪卷入海底。战友们获救了,李永强的生命却永远留在了他挚爱的南沙。

  李永强牺牲的噩耗传来,对于李文波来说是晴天霹雳。宿舍里、气象站再也寻不到李永强的身影,他悲痛欲绝,一连好几天都吃不下饭。知道战友牺牲的消息后,李文波的妻子更加担心李文波工作的危险性,不止一次劝他离开这个岗位,再不济便选调回大陆的单位,这样还可以定期与自己的家人相聚。

  战友离世的苦闷、家人的担忧像一张苦闷的网紧紧裹住李文波的内心。当李文波无意间翻开李永强留下来的日记和学习心得,李永强生前的一笔一画直击李文波的心底。

  时至今日,李文波仍然清晰地记着那些笔记中的话语:“只要南沙需要,我就会铆在南沙。”“我要将生命融入到自己魂牵梦萦的南沙礁盘,融入到自己热爱的南沙气象观测事业里。”“哪怕有一天倒下,也要倒在南沙。”……李文波颤抖着双手一页页翻阅下去,回过神来才发现自己早已在不知不觉中泪流满面,此刻,一切都有了答案。

  “我要带着牺牲战友的那份誓言坚定地走下去,我要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礁上更美好的明天,我要用自己的双眼替他们看到未来。”从那以后,李文波的内心再无动摇,就像一块礁石,任凭风吹浪打依旧岿然不动。

  / 幕后 /

  结婚5天后就回到南沙

  正所谓“忠孝难两全”,李文波将自己的青春和全部心血奉献给了南沙守礁事业,在他的心中,一直存着一份对家人的愧疚。“我是1991年结的婚,结婚5天后就回到南沙。1992年孩子才两三个月,我又上了礁。每当思念家人却迟迟收不到家书时,心里也是苦闷得很,盼来一封信就是最大的愿望了。”李文波总是与家人聚少离多,2003年4月,李文波回平度老家探亲,才知道母亲正卧病在床,因为担心影响他执行任务,家人选择瞒下这件事。2005年9月,李文波的母亲病危,李文波匆匆赶回平度,但在病床前陪伴照顾母亲仅10天就接到命令返礁。返礁途中,当他收到母亲病逝的噩耗时,止不住泪流满面。李文波的外婆、大伯等6位亲人相继离世,而他都因在南沙执行守礁任务没能见上最后一面。

  除了与亲人间的遗憾以外,由于常年守礁,李文波患有多种慢性病,特别是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常痛得他下不了床、走不动路。长期与世隔绝,也让他的思维时常比别人“慢半拍”。33年的漫长守礁路上,许多战友相继转业离开,最初的守礁队伍里,只剩下李文波一人。常有人问李文波,“付出这么多,值得吗?”李文波的回答总是不变:“南沙守礁是我一生的荣耀,就算下半辈子坐轮椅,也没什么后悔的!”

  / 延伸 /

  “南沙精神”薪火相传

  “在南沙,感人的事迹,辛酸的故事一抓一大把,几天几夜都讲不完。如今随着岛礁的条件越来越好,‘老南沙’们吃过的苦,年轻官兵大多已经不必再吃,但是那段艰苦的岁月却不能被人忘记,要随着‘南沙精神’代代传承下去。”历经半生风雨,李文波心中最放不下的便是南沙。随着离自己退休的日子越来越近,除了继续坚守岗位以外,李文波也把目光投向了专业领域越来越多的新鲜面孔。他将毕生本领倾囊相授,多年来,带出了60多名气象观测专业骨干,其中50多人荣立三等功,2人被评为全军先进水文气象工作者,为单位培养了大量人才。

  退休前夕,李文波比起平时更加忙碌。那段时间,来自各个基层营连的邀约不断,李文波从不推辞,辗转于各个基层营连之间,作为亲历者为年轻的官兵们讲述那段艰苦的岁月,用“老南沙”的奋斗故事激励他们赓续传承“南沙精神”。

  7月14日,退役仪式上,当浓缩着李文波半生军旅时光的视频播出时,33年的风雨征程犹如电影画面在他脑海中回放,“在南沙工作生活了30多年,有汗水,也有泪水,更有亲身参加南沙建设,目睹南沙发展的幸福感和献身使命、报效国家的责任感。南沙早已是我的家,坚守在这里的动力是对祖国的忠诚,也是对家的眷恋与牵挂。”李文波动情地感慨道。

  站在离开南沙的舰船甲板上,李文波深深回望渐行渐远的永暑礁——如今的礁上已然一改当年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孤寂、辛苦仍常伴守礁士兵,但越来越完善的基础设施,越来越便利的交通,越来越先进的补给模式等,处处昭示着一代又一代守礁人的筚路蓝缕。新一代90后、00后士兵正成为新生主力军,坚守在岗位上继续书写下一段“南沙传奇”……

  “离开南沙心情还是很复杂的,在这里工作了33年,全部心血都献给了南沙,我舍不得这片海,舍不得为之奋斗了半辈子的气象事业。但与此同时我也很欣慰,能够成为南沙的建设者、发展的见证者。”生命因南沙而璀璨,事业随海潮共澎湃。李文波用33年的光阴,诠释了何为“坚守”、何为“奉献”。如今,他也要迎接人生中的新旅程,谈及退休后的打算,李文波最希望的便是好好陪伴家人,“以前没能照顾到他们,有时间想和他们一起四处走走,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也想找机会回到平度老家,重温过去的时光。”

  本版撰稿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姜丹宁 通讯员 黄鑫陇 刘朋朋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青岛日报社
Copyright © right 青岛日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今日看点
   第A03版:今日看点
   第A04版:爱军之岛 拥军之城
   第A06版:青岛与世界干杯
   第A07版:青岛与世界干杯
   第A08版:一线探访
   第A09版:都市圈
   第A10版:深读
   第A11版:短新闻
   第A12版:赢战法兰西
   第A13版:健康周刊
   第A14版:医声
   第A15版:常青树周刊
   第A16版:天下
礁石之魂矢志不渝 三十三载守望深蓝
青岛早报爱军之岛 拥军之城A04礁石之魂矢志不渝 三十三载守望深蓝 2024-07-30 2 2024年07月3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