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岛,有一批职校毕业生,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高校本科生甚至硕士研究生。他们用自己的励志故事证明,人生道路的选择是丰富多样的,有梦想的人总会发光。日前,莱西市职业中专2016级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刘坤回校作学习经验交流,为学弟学妹们讲述了自己的逆袭之路。记者采访了解到,刘坤在辍学6年后重返校园,2019年通过职教高考,以667分、山东省畜牧养殖类专业第二名的成绩考上临沂大学。今年大学毕业后,刘坤顺利入职青岛九联集团。
本版撰稿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康晓欢 袁超
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没有学历“寸步难行”
“2010年辍学后,我在社会摸爬滚打了6年,只有一个体会,没有学历‘寸步难行’。”今年29岁的刘坤告诉记者,初中毕业后,他曾一度感觉学习没什么用,于是刚升入莱西市职业中专不到一个月便辍学了。离开校园后,他先后到西海岸新区、烟台等地打工。
谈起那段艰难的经历,刘坤感慨万千。随着经历越来越多,他感觉再这样下去,人生看不到任何希望。“可以说,我是经历了社会的‘毒打’,才放弃了当初很多不成熟的想法,发现了学习的重要性。”面对记者,刘坤坦然地自我剖析。他意识到,必须回到学校,用知识改变命运。“重返校园后我认真读书,2019年通过职教高考,以667分、山东省畜牧养殖类专业第二名的成绩考上临沂大学。2023年毕业后,我顺利入职青岛九联集团,作为后备生产经理在公司总技术部工作。”刘坤的励志事迹,感染了莱西市职业中专的学弟学妹们。
谈到自己重返校园之路,刘坤直言很幸运,“当时再晚一天就入不了学籍了。”作为一名“大龄”学生,回归校园后,老师和同学都给予他极大的鼓励和帮助。“老师天天鼓励我,不管是学科老师还是班主任,都对我特别好,经常鼓励我不要放弃。”刘坤表示,自己非常珍惜这次失而复得的读书机会,也想付出所有的努力取得最好成绩,对得起自己和身边所有帮助过自己的人。
重返校园最终圆梦
然而,求学之路并非都是坦途,刘坤很快感受到了落差。毕竟已经6年多没接触课本知识了,“我初中时英语基础就比较薄弱,重新开始学,很多知识都忘得一干二净了。”为了完成自己的大学梦,刘坤将落差转变成动力。那段时间,他每天什么都不干,一门心思背单词、学语法、看网课,用了近两年的时间,终于将英语成绩提高了上来。
在3年的高中生活中,除了老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父母的无条件支持也给了刘坤无穷的动力,塑造了他强大的内心。“既然选择了重新学习,就要为自己拼一把,相信你一定行。”父母的鼓励,给了刘坤更大的勇气和决心。
2019年,通过春季职教高考,刘坤以667分、山东省畜牧养殖类专业第二名的成绩考上临沂大学动物医学专业本科,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实现了大学梦想。
“上大学后,我看到了天地的广阔,也深切感受到大学带给我的改变。非常感谢老师的教导、同学对我的帮助。”刘坤说,人生需要阅历,而上大学丰富了他的阅历,也改变了他的人生。在刘坤看来,即便在黑暗的时刻,只要咬牙坚持下去,生活总会让人看到一种向上的希望。
走出校门再次踏上社会,如今的刘坤更加自信,顺利入职青岛九联集团,让他对自己今后的人生道路充满希望。
【对话】
深刻体会到知识改变命运
记者:当初为什么决定重返校园?
刘坤:由于年龄小,又没有文化,在社会上东奔西跑也找不到什么好工作。如果一直在工厂里做个小工,感觉人生没有什么希望。
记者:读了大学有哪些体会?
刘坤:主要是更好地塑造了个人三观。上了大学后,对于“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的体会更深刻。学到的东西越多,越能提高自己的认知,更有利于个人将来的发展。
记者:职业中专有哪些特色?
刘坤:通过职校考入大学,由于学习专业知识的时间比普通高中学生要长,大学毕业后就业优势会更大一些。
【延伸】
助职校学子成才出彩
记者了解到,像刘坤一样,通过职教高考升入大学,在职校中并不鲜见。作为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山东省规范化中等职业学校”,莱西市职业中专以职教高考和技能提升为根本抓手,立足乡村振兴发展需求,开辟多个赛道助力学子成才。2020年1月,全国首个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项目在山东启动,在全省率先探索建立“职教高考”制度。为适应形势发展,莱西市职业中专依托2016年设立的“普职融通班”,着力搭建人才成长“立交桥”,为学生提供更多升入本科高校的机会。
在实际教学中,莱西市职业中专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重点,面向市场调整专业、面向岗位设置课程,不断提高专业建设水平。目前,已开设园林绿化、农产品贮藏与加工、畜禽生产技术、建筑工程施工、工程造价、直播电商服务、机电技术应用等7个中职专业。同时,与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济宁职业技术学院、潍坊工程职业学院联合举办了畜牧兽医、学前教育、建筑工程技术、大数据与财务管理、园林工程技术、食品检验检测技术等6个“三二连读”“五年制高职贯通培养”大专专业,实现中职、高职、高中三种办学类型协调发展。据校长王萍萍介绍,近年来,学校高考本科录取300余人,学生对口就业率98%,优质就业率93%。
“对不同层次班级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动态管理,充分调动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目标和教师的教学目标更加明确,文化课和专业课齐头并进。”王萍萍称,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学校通过考察学习、业务培训、教学能力大赛等活动,以及青蓝工程、青年教师培养工程,进一步促进教师理论和业务的深度融合,努力打造一批“双师型”教师人才。在学生管理上,坚持“从严”执教,注意学习习惯养成,扣紧教材打基础,并着力激发培养学生兴趣,成立舞蹈、书法、合唱等社团,营造“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浓厚氛围。
此外,学校坚持文体并重,新制定符合学生体育锻炼兴趣的体育教学、大课间活动计划,持续开展传统武术进校园活动,配备专业指导教师,制定科学的训练方案,走出特色成才之路。学校还与青岛海升现代农业有限公司、莱西市良种繁育场、莱西市俊豪果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建11个校外实训基地,与青岛九联集团合作建设“肉鸡营养实验分析中心”,与日庄镇沟西村合作建设“莱西市职业教育涉农专业公共实训基地”。
在满足学生实习实训的同时,探索“党建+产业+基地+村庄+智库”的人才培育模式,举办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20余期,培训2000余人次。学校先后获评“青岛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示范基地”“青岛市高素质农民培育示范基地”“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性职业院校”。“我们致力于办人民满意、社会满意、家长满意的职业教育,开辟多元化育人路径,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技术人才。”王萍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