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岛日报社(集团)数字报纸
A10:警戒线
~~~李沧警方打掉以招聘名义诈骗的犯罪团伙 抓获嫌疑人十余人
~~~李沧法院成功调解一起打篮球受伤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疑难罕见病门诊精准诊断助患者转危为安
从招聘到离职全是“套路”
李沧警方打掉以招聘名义诈骗的犯罪团伙 抓获嫌疑人十余人
李沧公安打掉以招聘名义诈骗的犯罪团伙。

  早报5月24日讯 5月24日,记者从李沧公安分局了解到,自4月中旬起,李沧公安分局楼山派出所会同分局刑警大队等部门,抽丝剥茧、深挖细凿,成功打掉一个以招聘名义进行诈骗的犯罪团伙,抓获涉案嫌疑人十余人,有力净化了招工用工环境,为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再添战果。

  火眼金睛揭开“案中案”

  今年4月中旬,李沧公安分局南渠治安检查站在例行检查中查获一辆可疑的福特轿车,车内两名乘客携带大量的公司用章和招工用人合同,李沧公安分局指挥中心指令楼山派出所会同刑警大队开展落地调查。

  面对民警的询问,今年32岁的山东菏泽青年王某和青岛本地女子刘某均称自己从事用工招聘生意,公司印章是正规注册企业的,用工合同也是合法签订的。面对众多疑点,办案民警对注册的公司进行了侦查,对应聘人员进行回访调查,通过沿线拓展和快速取证,终于发现了王某等人“招聘”的真实目的。

  二人供述,当天驾驶车辆从青岛市区前往城阳区准备进行的用工招聘,实际上是精心策划的诈骗活动,之前所成立的公司和签订的合同都是为了掩饰诈骗活动,至5月已累计诈骗求职务工人员30余名,涉案金额达40余万元。此后,办案民警又将另外9名诈骗嫌疑人抓获归案。

  设招聘陷阱诈骗40余万元

  经民警审讯,王某等11名嫌疑人对采取网络邀聘、面试验人、分流送人的“一条龙”诈骗行为供认不讳。据涉案嫌疑人供述,该团伙的作案手法就是引诱上钩、被迫脱钩的“套路”,其先是注册多家公司,然后发布招聘信息,在求职者缴纳费用应聘上岗后,再通过设置重重阻碍迫使求职者主动放弃。让求职者想不到的是,所谓的招聘单位、培训单位、用工单位,都是王某等人精心布局的“陷阱”。

  民警走访调查发现,此案中的受害者多是毕业学生、外来务工人员,以王某为首的诈骗团伙利用的就是求职者急于谋职的心态,以“高薪待遇”骗取求职者的中介费、面试费、服装费等,待投入工作后所谓的用人单位又故意设置障碍、制造纠纷迫使求职者知难而退,最终受害人钱财被骗。

  本案受害人韩女士称,她本以为在缴纳中介费、服务费等费用后,可以获得相对丰厚的收入,可上岗后却发现她要接送的“老总”竟然居住在胶州,不仅每天要在市区和胶州来回往返,而且过路过桥费、加油费等都是由韩女士负责,最终因无法履行合同而自行放弃,之前缴纳的各种费用更是“打了水漂”。更让韩女士想不到的是,她工作中的“老总”其实是王某的同伙。

  别被“诱人”招工信息迷惑

  经民警审讯,王某等人的诈骗行为隐藏在看似合法的包装和运作下,如果就单人单个案例剖析的话,求职者个人的遭遇会造成一种经济纠纷、合同纠纷的假象,而且很多求职者都没有意识到上当受骗,反而产生了“自我能力不足、无法胜任”的错觉,甚至出现了多次上当的情况,而这也是王某等人屡试不爽、敢以身试法的重要原因。

  民警在此提醒广大市民,不要被网络社交媒体上不切实际的招工信息和街头的小广告所迷惑。虚假的招工信息,往往以优厚的待遇诱惑急于找工作的求职者,一旦轻信,便有可能掉进“陷阱”,所以对这类诱人的招工信息要慎之又慎。找工作要到有营业执照、正规的劳务市场或官方招聘网站去求职,同时不要相信用人单位的口头承诺,要特别注意将从事工作的各项要求和考核都落在书面上。一旦遇到需要交“保证金、服装费、培训费”的招聘信息,要提高警惕,防止被骗。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杨博文 通讯员 王洪亮 摄影报道)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青岛日报社
Copyright © right 青岛日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城市更新建设,让生活更美好
   第A03版:城市更新建设,让生活更美好
   第A04版:暖新闻
   第A05版:今日看点
   第A06版: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第A07版:青岛面孔
   第A08版:身边事
   第A09版:都市圈
   第A10版:警戒线
   第A11版:文体
   第A12版:悦读
   第A13版:悦读
   第A14版:地产
   第A15版:业界
   第A16版:博览
从招聘到离职全是“套路”
同学间打球受伤应该谁来赔偿
男子得怪病不识回家路
青岛早报警戒线A10从招聘到离职全是“套路” 2023-05-25 2 2023年05月2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