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岛日报社(集团)数字报纸
A11:文艺评论
~~~——《我和我的家乡》观后
~~~——青岛画院人物画创作评述
时代心象
——青岛画院人物画创作评述
《开国大典》 赵建成 赵晓建绘。

  亓文平

  我对青岛画院人物画创作的了解多是来自前些年的全国美展,最早接触的是赵建成老师的《西部放歌——灵光》,后来又看到王伟老师的《战士》,以及后来陆续看到青岛画院一些青年画家季颁、孙娟娟等人的佳作不断在全国性的展览中亮相。看过时代心象·青岛画院中国画人物创作回顾展后,我对青岛画院的人物画创作可以说又有了更深入的认识。青岛画院老中青几代人物画家作为一个群体在当代人物画创作中形成了一个品牌影响,他们的创作已经初步具有某种地域创作特征。

  这种特征我觉得大致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首先,写实作为创作的主要表现手段,呈现出一种稳重而又灵动的画风,在写生和写神之间构建起一座有效的桥梁。这既区别于西北地区厚重稚拙的审美追求,也不同于金陵地域的文人雅趣,更不同于上海等地域的变形追求。其次,青岛画院的人物画创作又集中体现了强烈的形式探索意识。从青岛画院早期人物画家赵建成身上更能感受到这种探索。如果说赵建成先生早期的人物画创作,体现了画家对西方构成意识、水墨肌理效果等方面的有意识吸收,换句话说,这是一种因形式而形式的摸索,那么近期的人物画创作,外在形式的探索更多和人物性格和内心的塑造联系起来。比方说《弘一法师》的造像,水墨交融所产生的抽象效果和层次不齐的边缘,似乎产生一种太湖石的精神意象,这同弘一法师慈祥的面容以及高逸的品格产生呼应。很多情况下,我们已经不再把目光集中于这种颇具现代意识的水墨效果上,而是直接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孙娟娟的《舞动青春》《飞天梦》以及季颁的《哈萨克人》等作品也同样具有这样的探寻意识。第三就是强烈的人文主义关怀。不管是赵建成、王伟、谭乃麟、孙春龙、王志东、王山等画家的水墨人物画探索,还是季颁、孙娟娟、赵峰、侯媛媛的工笔画表现,基本上延续了近代以来的人物画现实主义的创作传统。看过青岛画院时代心象·青岛画院中国画人物创作回顾展,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集中的印象,也就是几乎所有的作品都是和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的。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观青岛画院的人物画创作既有反映国家重大历史事件的《开国大典》这样的洋洋巨制,也有反映新时代的变化和新生活新气象的作品,例如赵峰的《走过四十年》、孙春龙《追逐太空》、王山《子夜有你陪伴》、侯媛媛《护航归来》等作品,也有关注少数民族生存状态的佳作,例如谭乃麟的《凉山谣》和季颁的《春到高原》这样的作品,这些无疑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青岛画院的人物画创作对深入生活的强化和对真善美社会主义文艺价值观的坚守。

  我认为青岛画院之所以能够形成这样的一个集体的创作现象,离不开两方面的塑造。一方面是中国近代百年的现实主义人物画传统,另一方面是青岛独特的城市文化气质。近代美术史最具有影响力的变革就体现在人物画,尤其是西方文化传入到中国以后,摄影等现代事物加剧大众对写实的认识和借鉴,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这一百年的人物画发展正是用写实来改革人物画的发展,素描、民间画像这些都因为对造型的重视而被吸收到人物画体系中。

  但是,传统画家的文人身份又使得这种借鉴充满了焦虑,进而造成了人物画脸部,手脚的极端写实和身体极端写意的融合,这并非艺术家的求奇独造,而是在大的时代背景中的审美选择。从以任伯年为代表的海派画家的人物画探索开始,一直到后来的“徐蒋教学体系”形成的广泛的社会影响,中国画人物画创作的主流几乎是和这条发展的路线不可分割的。现实主义人物画的创作优势在于能在社会问题的思考中找到立足点,这个恰恰是在山水和花鸟画遇到尴尬。无疑,青岛画院的这些画家大多具有学院教育的背景,他们的人物画探索基本命题还是延续了这样的一个近代的人物画传统,因此他们作品中所表现出的素描意识、历史意识和水墨观念是和中西融合的语境分不开的。另一方面,青岛百年的历史积淀为西方文化和儒家文化的交融提供了条件,因此,这座城市既有洋气,追求新鲜事物,积极创新的品质,又有儒家文化所强调的“仁爱”等理念。这在青岛画院人物画创作中,既表现在丰富的形式探索,又注重扎实的笔墨语言,这样时尚和传统的审美因素交织于统一表现风格中。

  众所周知,一种地域画风或者群体现象的形成除了要有大量艺术家的传承与研究,还需要形成稳定的创作理念和鲜明的个性特征。青岛画院的人物画创作在反映时代,紧跟时代审美时尚的潮流方面已经有了突出的表现,近些年的人物画所取得辉煌的成果既是最好的证明,但是我认为如果要形成一种更为深刻的影响,必然还是要更多回归中国传统文化中,强化本民族的主体意识,这样我们既能吸收西方人物画造型、色彩、形式之所长,又能强化中国画的写意风范,既能发挥人物画的社会功能之所长,又能充分发挥文人画的心性抒发之特征。实际上,这也是中国画走向现代的一种可能性,因为在青岛画院早期的画家张朋身上我们已经看到这种探索的实践成果。青岛画院的人物画创作作为一种群体现象已经成为近代艺术史研究的一部分,我们期待其有更精彩时代表达。

  作者简介:亓文平,青岛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上海大学美术学博士,北京大学访问学者。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青岛日报社
Copyright © right 青岛日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新春走基层
   第A03版:新春走基层
   第A04版:新春走基层
   第A05版:早报创刊27周年特别报道
   第A06版:强信心 稳经济 促发展
   第A07版:强信心 稳经济 促发展
   第A08版:身边事
   第A09版:文体
   第A10版:嗨钓周末
   第A11版:文艺评论
   第A12版:汽车
可以远离,但不能忘记
时代心象
青岛早报文艺评论A11时代心象 2023-01-07 2 2023年01月07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