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对于新发的COVID-19患者(包括怀孕或哺乳期患者),口服二甲双胍14天,随访到感染后300天时,发生长新冠的风险降低了42%;如果在出现症状后4天之内就使用二甲双胍,发生长新冠的风险能降低63%。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科主任王卫庆提醒,“二甲双胍的降糖作用是明确的,其他作用还有待临床数据的总结及研究的进一步证实。建议广大患者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规范使用药物。”
美国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遗传学博士周叶斌也表示:“长新冠是一个潜在致病机制非常复杂多样的合集,只要在新冠感染结束后一段时间仍有身体不适,都可以被确诊为长新冠。所以即便都是长新冠,不同病人的病理原因可能完全不同,有的可能是感染时导致的组织损伤尚未恢复,有的可能是免疫反应异常,有的甚至可能属于心理疾病。在这种情况下,单一药物取得显著疗效,在原理上很难说得通——毕竟面对的是异质性非常高的病人群体,大家可能根本不是一个病,怎么能靠一个药治好呢?”
从COVID-out试验设计的角度,周叶斌认为,“该研究里,长新冠(的诊断标准)是获得医生确诊,不过现在诊断长新冠的标准没有统一,试验里等于连统一的长新冠症状标准都没有,这会让试验里的长新冠异质性更高。二甲双胍作用机理再复杂,能覆盖各种长新冠的不同病理机制吗?我个人比较怀疑。”
曹年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