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葛海波
年龄:54岁
身份:青岛宏伟海波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莱西市夏格庄镇葛家村农民
跨区作业强度高、工作环境差,虽然很辛苦,但也要努力干好它。”
你有故事,请联系我们
早报热线:82888000
延伸
子承父业
走上“麦客”路
对于“麦客”来说,一般一年就收割小麦这一季最赚钱,每年,他们一下高速,就有不少当地村民在路边等候。进场作业后,村民们在地头上排起“长龙”更是家常便饭。有些村民甚至直接先交上钱,生怕自家被错过。
今年小麦收割速度明显要比往年快,主要原因是今年收割机数量多了,而且全是带打捆机的新设备。“麦客”当中,来自陕西、山西、东北的父子档、夫妻档占很大比例,这也成为今年行业的新变化。如今,葛海波24岁的儿子子承父业,已经跟随他走南闯北两三年了。“儿子读书时利用假期出来,去年大学毕业后,全职当起了‘麦客’。”有了儿子的助力,葛海波为自己做好了人生规划,“再努力几年,干到60岁就不打算干了。”
到了秋天,家里的农机设备就出去收玉米。“咱们虽然从事农机行业,但本身也是种粮大户。”葛海波告诉记者,他家今年种了130亩小麦,“家里还有深翻犁、播种机、播种车、打药机、小型灌溉机等设备,既然从事农业,这些种地的设备都得有,这也是将来农业发展的趋势。”夏天割小麦,秋天收玉米,翻地、播种……葛海波一年到头安排得满满当当。依靠农耕设备,他一年收入三四十万元。
日前,一则网友发布的视频引发热议,视频中,一名跨区割麦的“麦客”帮助老人收割麦子后,老人地头结算收割费,“麦客”坚决不收,指着自己胸前的党徽说:我是一名党员……这一幕发生于2024年5月31日,在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郝老行政村,莱西农机手葛海波正带着跨区收割小麦作业团队在该村作业。给一户村民收割完麦子后,得知该村民家里比较困难,葛海波当即决定不收取费用。当村民执意将钱递给他时,葛海波急忙推辞,表示不要钱并自豪地展示出自己胸前佩戴的党员徽章。视频发出后,无数网友为之动容。6月2日,青岛早报记者连线青岛宏伟海波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莱西市夏格庄镇葛家村农民葛海波,听他讲述20多年“南征北战”收麦的感人故事。
免费帮困难农民收小麦
“当时,我们给一户村民收割完麦子,老人要把费用给我,我知道他家里比较困难,就不打算收他的费用。”葛海波说,5月31日他带着团队在郝老行政村作业,在帮老人割麦时,他得知老人家庭十分困难,当即决定不收取费用。
“干了24年,和很多当地的村民都非常熟悉了,他们对我们非常热情。”葛海波打开了话匣子,“将心比心,村民有难处,能帮的我们义不容辞!”对于不收取费用一事,他反复说,“只是举手之劳,不值一提,换别人也会这样做。”
葛海波介绍,作为全年粮食生产第一季,今年的夏粮已经由南向北陆续开镰。眼下,河南、安徽等地的小麦迎来了丰收季。作为青岛2000多名“麦客”中的一员,5月26日,他带着十几名合作社成员从莱西出发,奔赴河南周口收割小麦。经过几天的辛勤劳作,6月1日下午,在当地经纪人的“催促”下,队伍又赶到了商丘。
“商丘这边说,地里已经能下车了,所以让我们赶紧过来。”葛海波告诉记者,他们跨区收割小麦主要依靠当地的经纪人。现在经纪人都很专业,有些人还成立了公司。这些经纪人跟当地农户签订协议后,就全国各地寻找“麦客”。不仅如此,“麦客”过去以后,他们还会帮忙介绍吃饭和住宿的地点。“跟往年相比,今年收割小麦的时间提前了5天,我们一行人5月27日到河南周口收割了5天后,6月1日又马不停蹄地转战到了商丘。目前,商丘已经进入全面收割小麦阶段。”葛海波说,端午节前后,他们将返回青岛,正好赶上本地小麦成熟收割。
和当地农民成了好朋友
6月2日中午,54岁的葛海波蹲在地头匆忙吃了一碗河南捞面。吃完饭,他喝了几口水,就又指挥着大伙儿开始忙碌了。当农机“麦客”的24个年头里,他的足迹遍布湖北、河南、江苏、山东等地。谈及对河南的印象,他翘起大拇指点赞:“河南人特别热情、朴实,我喜欢到河南跨区作业,和很多地方的乡亲们都成了老朋友,每年不见上一面,想得慌。”
这天下午,负责联系他们的经纪人说,周边的几个村都给他打来电话,让他帮忙寻找收割机。青岛的“麦客”,在当地村民们看来都是“金疙瘩”。葛海波说,每年5月他都会出发跨省收割小麦,一干便是24年。随着小麦逐渐进入收获期,今年,他作为跨区收割小麦作业的领队,带着莱西夏格庄镇的10余名农机手和5台收割机一起出发,于5月27日到达周口进行收割小麦作业。
谈到这些年“南征北战”的收麦故事,葛海波有一肚子话要说。“当地村民对我们很热情,有一年,我们来晚了几天,当地村民仍然坚持把地留给我们收割,当时周边的村庄已经割了一大半了,这个村连一棵麦子都没动,让我非常感动。”说起当时的点滴,葛海波有些动容。
“记得那是周口市大陈庄,因为每年都去给他们割麦,和农民已经形成了默契。河南省南部的南阳、信阳等区域小麦成熟时间较早,周口等地区要晚10天左右,通常都作为第二站。2022年,我带着大伙儿在信阳割麦,由于进度推迟了几天,大陈庄的村支书就打电话问我能不能过去。”原来,在成立合作社之前,葛海波就每年都到当地割麦,与当地村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村民们对他很是信任,宁可晚收也要等着他。“其实咱的价格和别人差不多,主要是和农民关系处得好,每年他们都抢着让咱到家里吃住。”葛海波自豪地说。
收割费用多年不涨价
感情都是相互的,村民们的热情也深深打动着葛海波。作为回报,多年来他的收割费用几乎没怎么涨。“这些年来,由于油价、人工费上涨,收割成本整体持续上涨,有不少农机手都涨价了。”葛海波说,“当年河南小麦成熟期遇上连阴雨,村民夏收面临很多困难,我明白村民的难处,最终不但没涨价,每亩还少收了10块钱。”
“今年把麦子成熟较早的周口作为第一站,目前已经来到商丘作业。”葛海波告诉记者,今年因为降雨,河南地区的小麦收割季有点集中,北归的“麦客”数量比往年要少。除了遇到下雨天等不能作业外,他们基本每天早上不到5点就起床,检查完收割机后就去吃早饭,7点左右开着收割机到地里等待作业,中午简单吃两口饭再接着干,一直工作到半夜12点,每台收割机一天下来能收割100亩左右。
“跨区作业强度高、工作环境差,虽然很辛苦,但也要努力干好它。”葛海波说,接下来10天左右的时间里,他们还将跨越几百公里,在商丘收割结束后,转战到临沂,临沂结束后,才能回莱西收割本地小麦。“今年麦子产量和去年差不多,亩产在900斤左右,但是成色很好,颗粒饱满。”最近这两天天气晴朗,为了尽快颗粒入仓,青岛的“麦客”军团们挑灯夜战,尽量提高作业面,帮更多的农户将小麦收回家。
记者了解到,青岛市从20世纪末在全国率先组织开展“三夏”小麦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青岛市农机跨区作业已正式启动,各区市正陆续开展作业活动。今年,全市共发放跨区作业证1200个,预计参加“三夏”小麦机收的联合收割机达2000台,作业面积200多万亩,作业收入1.2亿元以上。
本版撰稿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康晓欢 袁超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