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岛日报社(集团)数字报纸
A16:关注
~~~崂山合唱团丰富了老年人生活
~~~东崂诗社成员年龄多在七八十岁
诗如春雨沁心田
东崂诗社成员年龄多在七八十岁
诗社成员朗诵作品。

  “凤住良枝荟李沧,海山绘就好家乡。”在青岛,活跃着这样一支爱好格律诗词的队伍,他们的年龄普遍在七八十岁,但依旧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活跃在诗歌领域,这就是成立于2010年3月的东崂诗社。迎来了14岁生日的东崂诗社,一本本诗集散发着无尽的芬芳,培育了诗人,馨香了读者,传播了文化,俨然成为岛城老年人心中一张亮丽的名片。

  14年诗词之花遍地开

  “2010年3月东崂诗社成立,同年5月创立了《东崂诗词》作为社刊,都是为了给爱好者们提供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李沧区老年大学校长兼东崂诗社社长刘卫华告诉记者,诗刊面向全国征稿,很多省份都经常有读者慕名投稿。“我们的刊物是诗社自费制作,不收取任何费用,每次出版后,都会给每一位被刊登作品的投稿人寄一份。”刘卫华说。如今,诗社已吸纳会员112人。十年间出版《东崂诗词》40期,刊发诗词18600余首、文章150篇、字画篆刻130幅,16位会员出版个人诗集共22本。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今年86岁高龄的徐焰老师,精神矍铄,坚持为诗社成员们讲了十几年的课,还兼任着诗刊的主编。东崂诗社副社长兼《东崂诗词》副主编高继瑶告诉记者,作为诗社发起人之一,徐焰老师仍然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发挥作用,只希望把这个平台经营得更好。

  “诗社会员不仅有李沧区居民,还有家住城阳、市南、市北的居民,很多都是听说在这里学诗好,就不辞辛苦赶过来。以前还没有地铁,交通不那么便利,许多老人辗转好几趟公交车,甚至打车也要坚持来参加。”高继瑶感动地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随着诗社的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诗词爱好者加入其中。诗社平时定期开展研学班,组织户外采风和主题创作活动,以诗歌赞颂李沧区经济、文化、生态等各方面的建设成就,歌颂青岛市的美丽风貌,讴歌祖国的蓬勃兴旺。学员们都很珍惜这个互相学习的机会,也会经常自发集结起来,在诗社活动之余进行更深入的交流,使诗歌创作接地气,又精进韵律美。

  书香让退休生活焕发光彩

  “要说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学员,是一位叫王林蓉的女学员,她从外地来青岛帮女儿带孩子。一开始,王林蓉坦言自己文化水平不高,经过努力,她在诗社学了五年的诗,如今诗歌写得有模有样。”高继瑶兴奋地告诉记者,诗社里有好几位学历不高的学员现在都小有成就。“实不相瞒,我也是小学四年级上完就没再读书,当时家里条件不好,我只能靠自学。后来当兵、参加工作,退休以后终于有机会拿起了笔。”东崂诗社副社长兼《东崂诗词》副主编王勤礼如今已出版个人诗集三本,第四本也在筹备之中。他还在笔耕不辍,继续四处游学,四处采风,期望写出更好的诗词。

  李村河公园在诗友傅登先的笔下,是“十里清溪十里花,青葱夹岸隐咱家。翩翩白鹭翩晨旭,呖呖黄莺呖晚霞。”世博园在诗友王文良的笔下,是“岛城世博植盈园,石壁银河悬一川。碧树参天千国趣,绿扇听雨小孙妍。”诗友单涛为社区“为老助餐”项目作诗:“配调美食富营养,巧匠厨师献技才。惠水书香风气正,和谐邻里笑颜开。”刘卫华校长认为,诗歌创作要接地气、动人心,最真诚的诗歌就是最真挚的感情。

  提起最有意义的活动,东崂诗社的社员们不约而同提到了同一件事。“2015年开始,我们每周五下午都会应李沧区实验小学的邀请,来给学生们以社团活动的形式进行诗词课公益讲授。”王勤礼提到这段经历,不由得感慨万分,直言诗词音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一定要从孩子抓起,才能令其绵延不绝,传承不断。“我们讲授诗歌课程,也得到了家长的肯定和支持,看到孩子们对传统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我们心里都像喝了蜜一样甜,说不出的高兴。”王勤礼说,自2022年起,诗社又增设了现代诗,希望继续通过现代诗,使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

  本版撰稿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杨健 实习生 吴涵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青岛日报社
Copyright © right 青岛日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划重点
   第A03版:深读
   第A04版:蹲点报告
   第A06版:青岛面孔
   第A07版: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第A08版:爱军之岛 拥军之城
   第A09版:身边事
   第A10版:都市圈
   第A11版:体育
   第A12版:文娱
   第A13版:健康
   第A14版:医声
   第A15版:常青树
   第A16版:关注
乐龄唱响夕阳红
诗如春雨沁心田
青岛早报关注A16诗如春雨沁心田 2024-04-02 2 2024年04月0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