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欢
《海蒂》是瑞士儿童文学作家约翰娜·斯比丽的代表作,也是一部世界儿童文学的经典之作,已被翻译成七十多种语言在多国出版。
小说讲述了一个温情的故事。五岁的海蒂是孤儿,一直由姨妈照顾,但姨妈要外出打工了,于是海蒂被送到离群索居的爷爷家生活。爷爷性格孤僻,独自住在高山牧场的小茅屋里,与两只羊相依为命。小海蒂的到来,给爷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快乐。海蒂热爱高山牧场,她每天和牧童彼得一起去放牧,陪失明的彼得奶奶聊天,她就像金色的阳光一样温暖明亮……可惜好景不长,海蒂八岁那年,她的姨妈突然到来,强行把她带到法兰克福,去一个大户人家陪伴双腿残疾的十二岁的克拉拉小姐。克拉拉很喜欢小海蒂,海蒂却患上了严重的思乡病,她吃不下东西,想流泪却只能拼命压抑,瘦成了皮包骨。好在克拉森医生看出了她的病因,在医生的强烈建议下,海蒂被送回到爷爷身边。回到高山牧场的海蒂不治而愈,而克拉拉也因想念她来到了高山牧场,奇迹由此发生。
这是一曲大自然的动人赞歌。小说以瑞士阿尔卑斯山优美的风光为背景,勾勒出一幅诗情画意的自然风光图:青青的牧草、洁白的羊群、翱翔的老鹰、高耸的崖壁,在那里,人与自然和谐共融,海蒂自由快乐的生活令人神往。
除了纯净的自然之美,小说所蕴含的心灵之美也令人感动。海蒂父母双亡,无依无靠,但她天真善良、乐于助人、富有爱心。她总是把自己的面包和奶酪分给彼得吃;她请求爷爷帮助修理彼得奶奶家残破的小木屋;在法兰克福时,她每餐将自己的面包省下来,想带给贫苦的彼得奶奶吃;她为克拉拉描述高山牧场的鲜花和羊群,带给了克拉拉许多快乐。
海蒂在向他人传递温暖和友爱的同时,也收获了许多温暖和关爱。海蒂刚到法兰克福时,连字母表都不认识,克拉拉的老师厄歇尔先生却并不担心:“如果这孩子在某些方面落后,那么在其他方面就很有可能超前,用不了多长时间的正规教育,她应该很快就能赶上来。”海蒂想将自己在法兰克福睡过的床送给彼得奶奶,克拉拉奶奶对此非常赞许:“真是个好孩子!幸亏你提醒我。人在自己幸福的时候很容易忘记去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爱人者,人恒爱之。克拉拉奶奶一字一句地教会了海蒂朗读,而克拉森医生更视海蒂如亲生女儿,爱心的传递令人欣慰。
《海蒂》中的人物并非都是完美的:姨妈势利浮夸,爷爷年轻时犯过错,山下的人喜欢议论家长里短。但不完美的人也可以改变,姨妈归根结底是为了海蒂好,爷爷为了海蒂搬回到山下的德芙里村居住,村里的人们也都伸出双手,热情地欢迎爷爷的归来。
在所有人物中,克拉拉奶奶是一个特别的存在,她是智慧的化身,经她讲述的道理,总是那么贴切自然,入耳入心。她告诉孙女克拉拉:“尽情享受眼前可见的美景吧,别总惦记着那些看不见的。”彼得把克拉拉的轮椅推下山后,总是神不守舍,他担心法兰克福的警察会来带走他。得知这一切后,克拉拉奶奶和蔼地对他说:“做了错事,一定要及时承认,那样一切就不会太糟糕。”当海蒂灰心时,克拉拉奶奶鼓励她:“福祸相依,必须要有耐心,不要放弃。当我们遇到糟糕的事情时,总以为永远都会那样了,却不知道情况很快就会好起来的。”
这部小说之所以成为经典之作,一百四十多年来被一代代人反复阅读,还在于儿童视角的清澈认知。什么是美的风景?什么是好的生活?在海蒂这个八岁孩子的眼里,有着完全不同的意味。海蒂热爱高山牧场的自然风光,不喜欢全是房屋的法兰克福,当她登上法兰克福教堂的顶楼,看到没有群山,只有屋顶、烟囱和塔楼时,她极其失望。教堂守塔人说:“小孩子家哪里懂得什么好景致。”可是,大人们又真的懂得了吗?
至于什么是好的生活,在海蒂姨妈和克拉拉管家的眼里,好的生活就是住大的房子,吃精美的食物,穿漂亮的衣服。可在海蒂眼中,有高山牧场和爷爷的生活,才是最好的生活。
小说的结局是圆满的。来到高山牧场后,终日坐在轮椅上的克拉拉居然站了起来,并能走上几步了,这真是一个奇迹。而这个奇迹的发生似乎又是必然的:高山牧场上有充沛的阳光,清新的空气,还有海蒂和羊儿环绕在身旁,克拉拉每天都很快乐;爷爷采来一些特殊的植物和药草,让羊儿吃了后,产出更有营养的奶汁给克拉拉喝,以增强她的体质;在爷爷和海蒂的鼓励下,克拉拉试着每天站立一会儿,并且一点点延长站立的时间。终于有一天,为了亲自去看那鲜花怒放的地方,克拉拉被强烈的愿望驱使着,她扶着海蒂和彼得走出了第一步,这让他们欣喜若狂。克拉拉也突然明白了,生活的乐趣就是在阳光下做一个能给他人快乐的人,“这使她感到一种全新的快乐,眼前的一切突然有了异样的光彩,整个世界都变得更加美丽了。”
《海蒂》的语言清新自然,仿若来自阿尔卑斯山脉的一缕清风,又如一曲悠扬的高山牧歌,令人心旷神怡。这是一部写给所有人的童话,它让我们目光清澈,心灵纯净,让我们能够用一颗童心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真正的幸福。
作者简介:乔欢,中国小说学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资深书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