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6月19日讯 6月19日是全国第11个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这项“为社会兜底”的服务政策,青岛市救助服务中心邀请政协委员、高校师生、群众代表以及新闻媒体的记者走进市救助服务中心,“零距离”了解救助服务工作。据了解,目前市救助服务中心的主要工作包括日常巡查劝导、救治照料、寻亲核查、护送返乡等。其中在救助寻亲方面,2022年以来市救助服务中心通过各种方法为44名受助人员找到了亲人。
御寒室、医务室等一应俱全
昨天,记者跟随引导员的脚步,近距离感受青岛市救助服务中心的各种服务设施。“一楼大厅的这间小屋是御寒室,在冬天能为受助人员提供基本的御寒服务。”工作人员介绍,一楼还配备了检查室和医务室,“这里实行的是24小时值班制度,求助人员前来接受救助,首先会进行完备的传染病检查,这样可以有效防范疾病传染,也更有利于向患病的受助人员提供精准服务。”在完成相关检查后,受助人员会进入三楼生活区,这里除了提供食宿之外,还设置了阅读室、心理辅导室等。“救助服务都是无偿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会努力通过一餐热饭、一杯热水、一次交心聊天等方式,让受助人员真正感受到温暖。
启动“夏季送清凉”救助活动
为困难人群提供更加完善服务的同时,主动发现受助人员同样是市救助服务中心的重要任务。当前,为确保流浪乞讨人员安全度夏,市救助服务中心启动“夏季送清凉”专项救助活动,在做好日常救助工作的基础上,聚焦午间及高温日等特殊时段,对车站、码头、桥梁涵洞、在建工地、城乡接合部等流浪乞讨人员集中活动区域和可能露宿场所进行重点排查,特别关注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等特殊群体,劝导街头流浪乞讨人员进站避暑,对不愿接受救助的人员,发放矿泉水、食物等,并留下救助联络卡,做好后续跟踪工作。“这项工作我们每年都会做,不仅仅是在夏天,冬天或者是极端天气的时候,我们都会加大巡查力度,确保救助不落一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用技术手段“照亮”寻亲路
在为受助人群提供救助的同时,市救助服务中心还担负起为他们寻亲的责任。去年8月,市救助服务中心帮助走失7年之久的何青洪(化名)与家人团聚。何青洪早在2015年便被送到了市救助服务中心,当时她只会说“26岁、妈妈”等只言片语。几年来,市救助服务中心虽然通过发布寻亲公告、人脸识别、DNA比对等方式帮她寻亲,但均未成功。2017年,为了让何青洪得到更加稳定的照顾,市救助服务中心将她安置到市社会福利院。2022年8月,市救助服务中心启动“照亮回家路”寻亲专项行动,专门负责寻亲的“小丛工作室”在缘梦公益及马义民工作室的帮助下,通过DNA比对等技术手段,最终帮她与德州齐河的家人取得联系。
近年来,市救助服务中心建立流浪乞讨人员寻亲长效机制,利用“五维立体寻亲法”,发挥“小丛工作室”等专业化寻亲力量的作用,联合公安部门、公益组织运用人脸识别、DNA比对、大数据推送等技术手段,持续开展救助人员和落户安置人员的寻亲工作。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刘鹏 通讯员 柳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