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欢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为梦想而奔跑,与时间赛跑,他们穿梭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为我们带来无尽的温暖。有网友这样感慨:“不论大雨瓢泼,还是大雪漫天,只要网上下单,半小时左右他们就把热乎乎的餐食送到我们手上。”他们,就是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外卖小哥。
有媒体统计,中国有七百多万名外卖小哥。我们每每与他们擦肩而过,曾经亲手接过他们送来的餐食、奶茶、生鲜、药物等生活必需品,享受着他们带给我们的舒适生活,却不知道他们来自哪里,有着怎样的酸甜苦辣。杨丽萍的《中国外卖》一书,弥补了这一缺憾。作为第一部反映中国外卖小哥的长篇报告文学,《中国外卖》鲜活生动地呈现了外卖小哥群体的生存现状,让我们了解到他们的爱与忧、苦与痛、渴望与希求。
翻开《中国外卖》,九大章节25个故事娓娓道来。许多人认为送外卖是高危、低技术含量的职业,但对有些外卖小哥来说,送外卖是“没有选择的选择”;外卖小哥难以找到对象,“外卖箱上的征婚广告”诉说了这一尴尬;而“一起漂泊的感受”“多想城里有个家”“一根‘亲情扁担’”“外卖‘兄弟连’”四个章节,则聚焦了外卖小哥的苦涩爱情、温暖亲情和珍贵友情。有人说,外卖小哥没有未来,可外卖界的第一劳模就“顶破了‘天花板’”……
这是一部外卖员群体的奋斗史。外卖小哥楚学宝,来自安徽省贫困县“光棍村”,他每天最早到达站点,最晚下班,每天要送七八十单外卖,终于脱离了贫困,在老家县城买了房子。良菊是为数不多的女外卖员,她面容姣好,看上去娇滴滴的,曾在四川一个小城做瑜伽教练,却为了还债到深圳送起了外卖。阿龙身高1.88米,长得像金城武,却手指僵直、说话不清楚,他是脑瘫患者,送外卖让他得以自食其力,找到了自我价值。还有为了救治身患白血病的妹妹,放弃了考研,一边陪妹妹治疗一边送外卖的盈盈……虽然面对的困境各有不同,但相同的是,他们都选择了送外卖。这份入职门槛不高、工作时间灵活的职业,让他们也可以为了明天而努力奔跑。
这还是一部不断刷新我们认知的外卖达人荟萃录。外卖界“第一劳模”宋增光,出生于黑龙江省的一个山村,他从外卖员做起,历任站长、培训专员,2018年获得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2020年被授予“上海市劳动模范”称号,2021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外卖小哥胡超超最高日跑单数185单,最高日收入一千三百多元;曾在事业单位工作的上海人李伟,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却一心一意送起了外卖,他从外卖小哥到调度、站长、区域经理、城市经理,只用了31个月。
据相关统计,至少有四成外卖小哥身兼数职,其中有公司白领、小微创业者、律师、摄影师、厨师、自媒体人。王计兵发表了十多篇微型小说,诗歌不曾发表。送外卖后,他的诗作陆续发表。他把送外卖当成体验生活、收集写作素材的乐事。他用诗歌描绘外卖小哥的日常:“从空气里赶出风/从风里赶出刀子/从骨头里赶出火/从火里赶出水/赶时间的人没有四季/只有一站和下一站/世界是一个地名/王庄村也是/每天我都能遇到/一个个飞奔的外卖员/用双脚锤击大地/在这个人间不断地淬火”;他以诗歌刻画外卖小哥的身姿:“他俯身推车的姿势/多像一棵倔强的树/在风中不屈的样子/瘪了的轮胎和脖颈的热气/让他看上去/也像一份超时的订单”。
《中国外卖》不仅具有纪实性,还有很强的文学性。除了书中外卖员的姓名、事例、数据真实可考,语言鲜活叙述生动也是亮点:“没房就没有稳定的家,像条没锚的船,不知何时被冲走”“家像一条船,本该在静好的岁月顺流而下,他家的这条船却触了礁”“真正爱一个人是可以生气的,不过那气像充在扎孔的轮胎上,过不了多久就会泄掉”。写外卖小哥张男杰与女白领姚潇璇曲折的爱情时,用了大段细腻的描写:“一气之下她把他的微信删除了。她并没有就此放弃,时不时神不知、鬼不觉地把他的微信加回来,浏览一下他在朋友圈发的信息。当发现他痛楚,如‘天空灰蒙蒙,很像我的心情’,以及跟朋友圈的人分享伤感音乐时,她犹如赢得一局似的开心,然后再把他的微信删除。”读来让人会心一笑。
《中国外卖》是一部饱含人性温度的作品,是数百万外卖从业者的人生缩影。作者杨丽萍用了两年多时间,采访了近百位外卖小哥,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走近他们、了解他们的神奇的门。书中外卖小哥的故事,可以让更多人真正走近他们,对他们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尊重。因为,他们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者,是有爱心有担当的城市建设者,亦是人生路上风雨兼程奋力奔跑的追梦者。
作者简介:乔欢,中国小说学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资深书评人。
《文艺评论》征稿邮箱:
zaobaofukan@126.com
请在标题中注明“《文艺评论》投稿”。(2000字+短视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