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岛日报社(集团)数字报纸
A13:悦读
小西 诗歌,不在远方 而是日常
青岛诗人小西。

  日前,青岛诗人小西推出了最新的诗歌集《深蓝》,收录了她创作于2018年至2021年的诗歌。

  “这是一种冷静的,带着毛边的颜色,正义无反顾地奔向我的中年。”在诗集开篇,小西坚持用手写我心的方式写下了自序,“在我眼里,人到中年还在爱着诗,多么幸运;爱着又写着诗,何其幸运!”在她看来,诗歌在现代人的生活里,就像是高楼大厦之间的植物,是隐秘的、不那么惹眼的存在,但当你出门散步,风吹起柳条,拂过脸颊的那一瞬间,便会触发内心的诗意。

  诗歌是内心最柔软的部分

  记者:您的诗集取名《深蓝》,一定与大海有关,但是您将其比作中年的颜色,原因何在?

  小西:如果从高空俯瞰我们这座城市,除了红瓦绿树之外,“深蓝”是这座城市的主色调,这是一种伴随着我们成长起来的颜色,在大海的潮起潮落,起伏弹奏之中,这座城市越变越美,而我们也在长大、成熟、走向中年或者老年,直到有一天我们消失了,大海仍会存在,它“深蓝的外套”也会一直存在。

  关于颜色,年少时对它的喜好没有太大的倾向,换句话说那时经济条件差,没有过多的选择。中年以后,我越来越对蓝色有了好感,尤其深蓝色,在我心里总觉得它是一种冷静、稳重、睿智的颜色。所以在给诗集取名字的时候,之所以最后确定了“深蓝”二字,一是缘于自己生活的地理位置,海是我的生活和写作的背景,二是觉得它也符合我中年的主色调。

  记者:从诗集中涉猎到的内容来看,更像是致敬人到中年的自己,或者说是同龄人,其实现代人每每谈及中年,大多是琐碎、无奈等比较沮丧的情绪,您是如何从中找到诗意的呢?

  小西:其实诗集里的题材还是比较丰富的,写我们的海,我们的城市,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也写自己,等等。“中年”这个词,是一个令人不敢懈怠的词。因为没了孩童的可爱、少年的天真、青年的勇敢无畏,肩膀上多了各种各样的责任。不可否认中年人在社会和家庭双重的压力之下,有时会感到无奈疲惫沮丧,我觉得这是正常的现象,首先我们是个人,一个独立的个体,既然不是机器,那么就会产生喜怒哀乐的情绪。每个人在短暂的一生中,感受过泥沙俱下的粗砺无情,也感受到春风拂柳的温柔。诗歌就像是生长在高楼大厦之间的植物,是自然而然的存在,你觉得它没用,但又不可或缺,那是我们心中最为柔软的部分。

  作为诗人或者作家,这样一个有着敏锐触觉的群体,会不自觉地对周遭事物的变化进行记录,把日常的东西转换成诗意,并引发更深层的思考。

  于日常中寻到“毛边的质感”

  记者:“关于大海的蓝,冷静且带毛边的颜色。”特别喜欢您的这一句,不同的人看海,会生发出不同的感受,这等“毛边”的质感又是缘何而来呢?

  小西:诗的魅力就是在于它给了读者想象力的最大空间,它好像说尽了什么,又好像永远无法说尽。你触摸不到它的边缘,就像我们的大海,有谁看过它的尽头呢?诗也是同样的,所以在我的观察里,海浪席卷而来,大海是有毛边的,并不圆滑。它有独特的个性,无论后退和前进,没有谁能够阻拦。它只遵循自己的秩序,无人能够左右。“毛边”的另一层含义就在这里,除了外在形式上的,还有内在思想上的。

  记者:从您的诗作中,可以感知到您对生活的热爱,一花一木、一草一树,还有很多美好的照片,都是在日常中寻找美的过程,正如您的诗歌,于寻常之中升华深意。

  小西:是的,我喜欢画画,也喜欢摄影,还喜欢养花弄草,养小动物,可以说喜欢大自然的一切,喜欢那些不虚伪矫饰的事物。因为诗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个孩子。还记得有人说过:“精神产生于高尚的自然。”深以为然。所有自然之美都是和文学艺术相通的,相辅相成的。

  我们所喜欢的东西,它们的气息会融进你的生活和生命,也会在一个人的写作中呈现出来。包括我平时的阅读范围,反而对诗歌的阅读不是最多的,我读的书比较杂,读中外小说、散文随笔、哲学美学之类的书反而多一些。我觉得一个作家应该有更开阔的视野,这样对写作有益处,也就是眼睛不要只盯着一个点,那样容易目光狭隘。

  “愿意等待诗歌与我的对话”

  记者:“只有自己,才能真正体验到与每首诗亲密无间的过程。”这些年来,您的诗作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前不久,诗坛大咖欧阳江河来青岛参加诗歌节相关活动时,特别提到了您的作品,在与他们的互动中,您的收获又是什么呢?

  小西:一首诗在创作过程中,除了作者本人,其他人无法体会那种喜悦或者挫败感。每出一本诗集,都是阶段性的创作总结。至于我个人的习惯,就是写作一段时间就会停下来回头看看,文本是否有了进步还是在原地踏步。写诗近十五年来,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我的诗歌是在发生着变化的,写作时对诗歌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所以每年创作的数量不是很多。

  关于今年的诗歌节,我觉得对青岛诗歌和诗人来说,都有一个很大的促进作用,虽然我并没有和这些国内一线的大咖有过太多交流,但其间听了他们的讲座,收获颇多。当然平时也经常读他们的诗,能感受到自己与他们的差距。非常感谢欧阳江河老师,之前他来青岛讲座,选取了我的诗来和大家分享(我事先并不知道),而那天我恰恰有事没有去现场学习,很遗憾就这么错过了。我想这表现出诗歌前辈的胸怀,更是对一个诗歌写作者的鼓励吧。

  记者:您曾说过“诗歌写作的过程,不全是喜悦和激动,还有分歧和挫败”,对于今后诗歌的写作,您有刻意想要涉猎的方向吗?

  小西:写作犹如一个人埋头走路,如果从不停下来看看自己走在什么样的路上,或者适合不适合这样走下去的时候,创作可能就会陷入一种重复或者自我陶醉之中。我觉得这是写作者需要警惕的,警惕那些过度的赞美,保持一点清醒,也就是比较理性地看待自己的写作,优点在哪?缺陷在哪?只有这样才能在诗歌这条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一些。除了诗歌写作,我也偶尔写点散文随笔或者短篇小说。

  目前我的诗歌写作并没有刻意想要涉猎的方向,我很少为了写而去写,在我觉得有想写的冲动时才去写。因为诗是神秘的,它会在哪里出现,我无从知晓,但我会努力去追寻它,探索它,直到它愿意同我对话,在我的笔尖上停下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青岛日报社
Copyright © right 青岛日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划重点
   第A03版: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
   第A04版:城市更新建设,让生活更美好
   第A05版:城市更新建设,让生活更美好
   第A06版:今日看点
   第A08版: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第A09版:青岛面孔
   第A10版:爱军之岛 拥军之城
   第A11版:身边事
   第A12版:冬日狂欢
   第A13版:悦读
   第A14版:五月风
   第A15版:地产
   第A16版:验房
小西 诗歌,不在远方 而是日常
小西的诗
青岛早报悦读A13小西 诗歌,不在远方 而是日常 2022-11-24 2 2022年11月2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