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岛日报社(集团)数字报纸
A10:爱军之岛 拥军之城
青岛抗美援朝英烈人物唐凤喜烈士事迹入选退役军人事务部直播活动~~~
青岛抗美援朝英烈人物唐凤喜烈士事迹入选退役军人事务部直播活动
央媒浏览量超9100万次
唐凤喜烈士
唐凤喜(右一)战斗中的场景。

  祖国没有忘记,人民没有忘记。9月16日,第九批在韩志愿军烈士的遗骸回到祖国的怀抱。

  9月14日至17日,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2周年,退役军人事务部在全网推出“山河锦绣 英雄归来”72小时大型主题直播活动。

  由青岛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秘书处牵头组织,青岛市革命烈士纪念馆着力推荐的青岛著名抗美援朝英烈人物唐凤喜烈士事迹入选大型主题直播活动。

  青岛市革命烈士纪念馆讲解员王文文同唐凤喜烈士女儿、战友一起,为全国观众献上了一场有故事、有共鸣、有互动的生动讲述,人民网、央视网等直播平台浏览量突破9100万次。

  他是“王成”的原型人物之一

  烽烟滚滚,遍地英雄。在72年前的抗美援朝战争中,有一个名字曾传遍了朝鲜的山山水水。姑娘和孩子们会热情地歌唱:“初春的鲜花开遍了大地,晴空里飘扬着一面红旗,同志们热情地歌唱,歌唱我们的英雄唐凤喜。”

  唐凤喜是谁?1964年电影《英雄儿女》中的经典场景:战士王成对着步话机大喊“为了胜利,向我开炮!”他手握爆破筒冲向敌人的形象,像一尊雕塑般永远矗立在观众的记忆深处。而电影里面主人公王成的原型人物之一就是英雄烈士唐凤喜。

  唐凤喜,辽宁庄河人,1928年生,中共党员。1947年6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参加过辽沈战役、平津战役。1951年6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1976年因左肩战伤恶化病故,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唐凤喜自参军以后,经历过无数次战斗,但对他真正的考验,是在1951年10月15日朝鲜战场的一次战斗。在这次战斗中,唐凤喜以他的机智勇敢,表现出中国人民志愿军顽强不屈的战斗精神,让全世界记住了中国军人,记住了一个叫唐凤喜的普通战士。由于战功卓著,唐凤喜先后两次被记一等功,被授予“二级英雄”荣誉称号。唐凤喜还被授予“孤胆英雄”荣誉称号以及“二级战士”荣誉勋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时间回到1951年10月初,美国侵略军不甘于西线惨败,又在中线——金城地区发起了更大规模的“秋季攻势”。为了粉碎敌人的“秋季攻势”,中朝人民军队开往前线。一支志愿军队伍穿过人流疾速地向前开进,队伍中有一个矮墩墩的战士,肩上扛着一挺机枪,只见他周身散发着热气,大步流星往前走,是那样振奋和激动,他就是唐凤喜。

  10月14日,敌军炮火猛烈攻击轿岩山,下午,唐凤喜接到命令,带领一个机枪小组,扼守在北汉江边的68号阵地。次日清晨,敌人向阵地发起了进攻。唐凤喜与两名战士,与数倍于己的敌人展开激战,多次打退敌人的进攻。战斗进行到下午两点,当他们刚刚打退敌人的又一轮进攻时,副排长带领增援小组到了。见到援兵来了,唐凤喜请求由他前去拿下东边敌人的阵地,因为这个阵地对他们威胁最大。

  不料,就在唐凤喜离开阵地,向东边敌人阵地运动时,敌人向68号阵地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进攻,坚守阵地的5名战士,两名牺牲,3名重伤,被迫撤下阵地。唐凤喜发现阵地被敌人占领,立即孤身一人向刚刚被敌人占领的阵地冲了过去。

  这是一场力量对比十分悬殊的战斗。因为,他只是一个人在战斗。唐凤喜自己都记不清怎么能把手雷扔上20多米高的山顶上,这在平时是很难做到的。在这样的钢铁战士面前,总会发生奇迹。唐凤喜终于夺回了阵地。

  原驻青岛胶州201师602团王宝善:

  他7个钟头歼敌120多名

  “1962年7月12日,我们兴致勃勃列队走进师部大礼堂,今天的第一堂课,就是听孤胆英雄唐凤喜作战斗报告,当英雄唐凤喜走上讲台的一刹那,礼堂顿时鸦雀无声。生死搏斗的战场情景,历历在目。”王宝善说。

  ……山包上的战士们基本上都牺牲了,唐凤喜顾不得隐蔽,爬起来跪在地上,手紧紧地扣动着扳机,扫射着敌人……就这样,唐凤喜自己在阵地上坚守了7个多小时,像钢钉一样插在那里,没让敌人前进一步,他消灭了120多个敌人,保证了团指挥所的安全,和整个防御战斗的胜利!

  一个人打了7个钟头,歼敌120多名,一直战斗到增援部队的到来,守住了阵地!这是一个奇迹,唐凤喜创造了这个奇迹。这样的奇迹只会发生在为正义而战,为国家和民族而舍身忘我的战士身上。唐凤喜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骄傲,是中国人民的骄傲!

  英雄事迹广为传颂

  然而,英雄从来不会躺在荣誉上!1953年5月,志愿军发起夏季反击战役。唐凤喜再立新功!

  5月13日,回部队不久的唐凤喜带领8连3班突袭班,奉命向科湖里南山发起进攻。在强大的炮火掩护下,唐凤喜带领3班战士一口气冲过敌人8道铁丝网,占领了全部地表阵地,随后展开了激烈的坑道战。

  为歼灭坑道里的敌人,唐凤喜端着枪边打边冲进敌人的坑道。 “电光石火”间,唐凤喜向枪响的地方猛烈开火,俘虏了整个坑道的敌人。13日下午,唐凤喜带领3班守卫孤山梁子5号山头。

  第二天拂晓后,敌人的火炮、机枪向5号山头攻击。唐凤喜和两名战友穿过封锁线,摸清了敌情,立即请求炮火支援。几分钟后,敌人被炮火打得拼命朝西跑,涌向小桥。唐凤喜马上指挥轻机枪封锁小桥,打得敌人只能往河里跳。接着,部队转移过来的大炮也向小桥上的敌人轰击,最终将敌人全部消灭,胜利的红旗飘扬在敌人吹嘘的“钢铁阵地”上。

  “向唐凤喜学习!”前线战士的呼声,像扩音器,迅速地播向每一个角落。在朝鲜,在祖国,唐凤喜的名字和“孤胆英雄”四个字紧紧地连在一起,唐凤喜的英雄事迹也在朝鲜广为传颂,还被谱写成歌曲,在朝鲜人民中热情传唱。1952年,唐凤喜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投身部队现代化建设

  归国以后,唐凤喜不知疲倦地投入到部队的现代化建设中,英雄本色毫不减退。他以在战场上同敌人拼刺刀的精神,严格要求训练部队。

  1964年他在位于青岛胶州的602团二营五连当连长。那一年,五连靠着“官教兵、兵教官、兵教兵”的练兵方法,取得了步枪实弹射击的优异成绩。

  1974年,唐凤喜被查出患上左肩胛骨癌,被截去左臂。面对命运的捉弄,唐凤喜倍加珍惜这短暂的生命时光。截肢的伤口还没痊愈,他就要求回到部队。团里领导告诉他,组织已给他办好去疗养的手续,唐凤喜坚决不肯。他激动地说:“党的心意我收下,可也请党收下我的心意,别让我离开同志们,别让我离开部队啊!”

  说是在家休养,可他总是不闲着,常常天刚亮,他就来到连队的菜地、马厩、猪圈,战士干啥他干啥。部队帮助驻地开沟挖河,唐凤喜不能用锨,就抢着去抬土。

  英雄凯旋归来,20多年,却从不以英雄自居,他常说,自己永远是一名普通的军人,一名随时准备上前线的战士,既然穿上了军装,就必须时时刻刻牢记自己肩负的使命。

  唐凤喜的女儿唐杰:

  “时时处处以爸爸为榜样”

  唐凤喜的女儿唐杰说:“爸爸是农民的儿子,弟兄5个,还有一个姐姐。爷爷很早就去世了,全家人吃不饱穿不暖,奶奶没办法就在爸爸8岁的时候把他送到地主家放猪。爸爸给地主放猪到12岁,地主经常打他骂他,连双鞋都不给他穿。冬天的时候,东北下着大雪,爸爸就光着脚,没办法取暖,有时候就用猪粪取暖。共产党来了以后,爸爸为了全家人能过上幸福生活坚决参军。爸爸跟我们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全家人今天的幸福生活’。”

  “有一次爸爸给我讲他到朝鲜执行战斗任务时的一个故事。他们急行军的时候,每个人都要背120斤的小米,夜里急行军又饿又累,又没有水喝,他们就一口炒面一把雪,最后背包带都勒到肩膀的肉里面去了。”唐杰说。

  “爸爸一生当中,在部队的时间超过了在家里的时间。”唐杰说。“父亲的心愿就是让我接过他手中的枪。我于1976年就入伍了,当兵29年,我时时处处以爸爸为榜样,以爸爸为楷模。曾荣立三等功,被评为海军先进军人一次,被部队评为先进两次。我当兵以后时刻牢记我是英雄的女儿。1976年,爸爸离开了我们,但是他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不怕流血牺牲的精神、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不仅激励一代一代官兵,也激励我们全家,他给我们留下宝贵的财富,我们会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爸爸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唐杰说。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陈勇 通讯员 刘朋朋  市退役军人局供图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青岛日报社
Copyright © right 青岛日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喜迎二十大 非凡十年·青岛答卷
   第A03版: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第A04版:城市更新建设,让生活更美好
   第A05版:同心抗疫
   第A06版:周一见
   第A08版:周一见
   第A09版:周一见
   第A10版:爱军之岛 拥军之城
   第A11版:身边事
   第A12版:短新闻
   第A13版:瞰青岛
   第A14版:新气象
   第A15版:乐游
   第A16版:观天下
央媒浏览量超9100万次
青岛早报爱军之岛 拥军之城A10央媒浏览量超9100万次 2022-09-19 2 2022年09月1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