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10日是第23个“世界急救日”,主题为“终身学急救,救护伴我行”。近年来,人们对急救的重视越来越高,危急时刻能挽救生命的技能成为很多服务行业的必备。有人路边晕倒或突发其他状况时,路人敢于伸援手去挽救生命的新闻报道越来越多,很多生命就因为在“黄金时间”里的及时施救得以挽回。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红十字会、学校、院前急救等各部门近些年来开展的救护员培训或急救知识普及。昨天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青岛市已有1.54万余人参加了红十字救护员培训,并通过考核,成为持证“红十字救护员”。截至目前,青岛市已有32万余人拥有《红十字救护员证》,他们分布在社会各行业,就在我们身边,遇到突发情况,都能运用所学技能,为需要者展开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尽最大程度挽救生命。
【数据】
“救在身边”场景青岛频现
近年来,岛城街头频频出现路人用专业手法为突发疾病晕倒市民救援的事情。仅青岛早报这几年就陆续报道过很多,“最美琵琶手”张雨晴、“最美厨师”冯昌龙、“最美钢琴教师”杨海燕、“最美幼儿园老师”管延伟……他们都是路遇突发状况,运用学到的急救知识,及时挺身而出,成功挽回生命。
“今年以来,青岛市已完成红十字救护员的持证培训上千场次,到目前已有1.54万余人新加入红十字救护员行列。这些持证人员已具备急救能力,在突发现场能正确伸手救援。”青岛市红十字会赈济救护部部长俞志晓说,除了红十字救护员持证培训外,为提高综合减灾能力和防范能力,青岛市各支红十字救援队深入社区、学校进行防灾减灾宣传活动,急救知识普及达300万人次。此外,青岛市红十字会还萃取救援队实战案例经验,拍摄而成的涵盖防溺水、地震自救、烧烫伤处理、野外救援等“百秒懂急救”短片,在网上发布,供市民自主学习,目前点击量已达500万次。
记者了解到,岛城卫生、红十字等部门从上个世纪90年代就开始普及推广急救知识。“这些年来,仅接受过正规红十字救护员培训的就已有近32万人。”青岛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介绍,和普通的知识普及不同,红十字救护员的培训更加细致,更注重实际操作以及多方面知识的普及,涵盖了救护新概念、心肺复苏、创伤救护、常见急症、消防理论知识、模拟灭火演练、疏散逃生等。
【措施】
市民学急救知识热情高涨
今年“世界急救日”期间,青岛市红十字会集中开展了“终身学急救,救护伴我行”主题宣传活动,组织了红十字初级救护知识竞赛活动,走进社区、机关、学校、企业,传播“关爱生命、救在身边”理念,普及救护知识和技能。“市民学习急救的热情非常高,很多学员都说,希望学了用不上,而一旦能用上,就可能会挽回生命。”红十字救护员培训导师荆蓉介绍,在日常的培训中,学员们学习的认真程度非常高,经常是下课后还被学员们叫住咨询各种各样的问题。
俞志晓介绍,青岛市红十字会还创新启用互联网+应急救护培训新模式,开发建设的“红十字救护员”云平台正式上线运行,实现了网上注册、在线学习测试、呼救信息发布与应急响应即时对接,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救护员管理信息化、在线求救与救援响应平台化的“互联网+应急”新机制。
青岛市红十字会还注重红十字救护员培训师资队伍的建设,近年来多次开设师资班,让更多有丰富救援经验以及急救技能的医务工作者、红十字救援队员等经过更专业的救护培训,成为红十字救护员培训讲师,承担起在企业、社区等开展公益讲座,普及初级救护知识的功能。“这是一个裂变的过程,更多人学到了急救技术和知识,并且会向更多身边人普及,全民互救的能力得到提升。”俞志晓说。近年来,红十字救护员已经成为国际帆船赛、马拉松等大型活动赛事安全保障的配套项目,多次在大型活动中救助遇险和受伤人员,通过心肺复苏、外伤救治等技能,为专业应急处置和医疗救治争取了时间,提高了生命的存活率。
【讲述】
紧急时刻要敢出手会出手
很多人会有这样的感触,平时或多或少也了解到一些救护知识,但遇上紧急情况可能依然没有勇气出手。而红十字救护员培训不仅是知识讲授,更注重了实际操作,让每一名参加培训的人都掌握整套处理流程,并且还增加了对实际操作的考核环节,保证培训合格的志愿者能在关键时刻“敢出手”。
早报记者曾在红十字救护员培训现场采访过一名参训者王强,他说,一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在实际操作中却很难,比如在街头遇到突然晕倒的人,很可能只知道拨打120,其他方面就不敢做了。通过专业学习后,一方面有了专业知识,懂得怎么做,另一方面在现场也有了信心。
做到“敢出手”后,还要探讨“会出手”。“这就要求掌握扎实的急救知识,不要盲目施救,比如看见有人晕倒,要会观察是否合适做心肺复苏。”市红十字会救护培训专家说,如果是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的人,很可能看到被救者快要失去意识时,就急忙想要开展心肺复苏,这样做是不对的。做心肺复苏一般要在呼吸和心跳停止的情况下及时开展,若病患有心跳和呼吸,贸然去做这些急救措施可能会加重病情。
【亮点】
全市有1100余台AED在岗
和应急救护密不可分的还有一种设备叫自动体外除颤器(AED),也是救命神器。“AED能够自动识别需要电击的异常心律并给予电击。通过脉冲电流作用于心脏实施电击治疗,消除心率失常,使心脏恢复窦性心律。”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介绍,患者发生心脏骤停的3至5分钟内,迅速使用AED给患者实施电击除颤,配合有效的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成功救活率高达94%。
俞志晓介绍,目前我市已在机场、铁路、体育场馆、图书馆、地铁、海水浴场等公共场所陆续投放了共计1100余台AED。今年1月,青岛地铁工作人员邵钰卿及同事,准确判断现场情况,果断并正确使用AED,及时采取心肺复苏,挽救了一名突发疾病乘客的生命;今年6月,同样的事情再次发生在地铁1号线沧安路站,也成功挽救了市民的生命。目前,地铁1号线、8号线各个站点都已投放了AED设备,其他线路一些大客流站点也进行了投放,计划达到“一站一台、全面覆盖”的目标。在配备设备的同时,还邀请具备专业资质的机构,持续组织开展一线人员覆盖式急救培训。确保满足“每台AED周边有不少于10名人员接受过使用资质培训”的要求,保证设备随时可用、随时能用,为乘客乘坐地铁安全出行全方位保驾护航。
■链接
青大开设急救课
救命“锦囊”送万家
为推进急救知识普及,提高大学生急救自救能力,青岛大学护理学院开设《急救与自救》课程,积极培育“第一响应人”,守护生命健康。“课程教学团队包括资深教授、心理咨询师、急诊科主任、护士长等,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线上以理论学习为主,线下以操作实训为主。操作实训由青岛大学护理学院和青大附院的南丁格尔志愿服务队一对一指导。”青岛大学南丁格尔志愿服务队负责人韩晶老师表示,该课程入选通识教育核心课,上线智慧树、中国大学MOOC等平台,向驻青高校、企事业单位推广,出版科普书籍,服务教学,选修这门课的学生急救素质和能力得到很大提升。
据了解,青岛大学护理学院南丁格尔志愿服务队,汇集了学院优秀教工党员、骨干教师、青年学生等一批有多年服务经验的志愿者。青岛大学南丁格尔志愿服务队负责人王敏告诉记者,多年来,青岛大学护理学院南丁格尔志愿服务队陆续走进学校、幼儿园、街道社区,围绕“常见急症”“心肺复苏”“呼吸道异物梗阻”“创伤急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和心理援助”“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等主题,开展一系列科普宣传教育活动。
本版撰稿摄影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首席记者 孙启孟
记者 钟尚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