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作家卞之琳眼中,“入夜之后,小青岛灯塔上的红灯,一闪一闪,给人以诗的遐想。”在作家柯灵眼中,“蓝天变成黑天,碧海变成墨海,小青岛上的灯塔在黑暗里明灭。”有一群航保人于浪花低语间,于万家灯火中,与灯塔一同守望航道,照亮归程。青岛航标处的90后工作人员高赫,是小青岛灯塔第三代守塔人。
>>深情:家中永不熄灭的灯火
12月20日下午1时,记者来到小青岛灯塔前,跟随高赫登塔。在仅容一人通行的狭小空间里,记者每走一步都小心翼翼,一步一个脚印地踏上30阶红色楼梯和17阶绿色爬梯,既要注意不踩空,又要小心不碰头。对于参观者来说,登塔并非易事,而33岁的高赫每天都要在塔内来回上下。
打开通往室外的顶层塔门,记者俯身穿过,抬起头豁然开朗,扶着围栏绕塔一周,岛城美景尽收眼底。“小青岛灯塔对我而言,就像一个独特的家。它静静地矗立在海边,我每天擦拭着每一寸墙壁,如同打理家中的角落。那明亮的光,是家中永不熄灭的灯火,在黑暗里散发着温暖与安宁。我非常热爱这份工作,更愿意以小青岛灯塔为主题,传播航标文化、海事文化、海洋文化。”高赫在冬日暖阳下、凛冽海风中,注视着美丽的红色灯器,饱含深情地说道。
>>讲解:灯塔知识和青岛风光
高赫毕业于大连海事大学,取得了航海专业和法学专业双学位。早些年,守塔人需要24小时关注设备,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守塔人的体力工作有所减轻。已在青岛航标处工作了十年的高赫,从去年2月入塔以来,只需要上白班,从早上8时30分工作到下午4时30分。上午,他例行检查灯器、主备切换、供电系统等设备,从上到下打扫塔内卫生,擦拭47阶梯子。高赫比前两代守塔人多了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为小青岛灯塔“代言”。一年里,他接待了近千名来自五湖四海的参观者,每次6-8人分组登塔,听他讲解丰富有趣的灯塔知识和周边的青岛风光。
“单位里有24小时值班室,可以实时监控设备的状态,北斗和GPS双模系统非常先进。小青岛灯塔位置特殊,除了过往船只,附近的游船、游艇也有夜间航行需要。”高赫与59岁的杜永青是工作搭档,一年365天,小青岛灯塔内都有人值守。
>>历史:百年灯塔“修旧如旧”
“夜色庇护,此处独明”,小青岛灯塔有着怎样的前世今生?据介绍,小青岛灯塔始建于1904年由德占当局设计建造,为八角形石塔结构。1914年,日德战争期间,塔体顶部受损,灯笼被毁,后于1915年修复。1924年,北洋政府胶澳商埠港政局接管灯塔。斗转星移,沧海桑田,1982年12月25日,青岛航标区(现北海航海保障中心青岛航标处)正式接管朝连岛灯塔、小青岛灯塔。1995年9月至12月,青岛航标处依照“修旧如旧”原则更新灯笼。2006年5月26日,小青岛灯塔被评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6月,配备联通GSM无线电话,次月更换为联通CDMA无线电话。2019年10月,加装北斗卫星导航遥测遥控终端。
百年间的光亮,是小青岛灯塔矢志不渝的守望,更是灯塔精神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见证。这份坚守让深蓝海域的每一片波光都多了一份温暖的指引。未来,青岛航标处将继续用好“灯塔”符号,以灯塔文化为引领、灯塔精神为依托,让这座120年的灯塔在新征程中继续绽放光彩。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掌上青岛 首席记者 张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