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重复、补薄弱、优运营、加循环……伴随12月18日青岛地铁2号线西延段顺利开通运营,相关配套公交线路也已“蓄势待发”。此情此景在近几年好似“幻灯片”一般,在这座滨海之城不断上演,地铁的每一公里延伸,都伴有公交紧密衔接。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推动着岛城的公共交通格局逐步向公交地铁深度融合发展转型,更好地支撑公共交通效能发挥,提升绿色出行吸引力。
常态化优化调整公交线路
随着青岛地铁扩容加密、连线成网,市民对常规公交与地铁的高效接驳需求越来越高,加之受场站、道路条件等客观因素限制,常规公交面临着客流量下降、到站间隔波动大等问题。
今年,青岛市交通运输局以“减低效、降重复、强衔接、优服务”为指引,持续研究深化《青岛市城市轨道和常规公交两网融合规划方案》,不断优化公交线路、站点,完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7月份,为填补同德路、劲松四路、盐田路部分公交线网盲区,新开通422路、调整462路,缓解了深辽立交桥至海尔路匝道的拥堵状况,方便沿线市民的通勤、就医、购物及换乘地铁需求。9月份,结合康复大学启用,对青岛高新区公交线网开展集中优化,接连开通764路、783路、780路、781路、782路5条新线路,填补了MAX科技园(青岛红湾)、青岛蓝色生物医药产业园等区域的公交盲区。
公交线路的优化调整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便捷着越来越多的市民出行。本年度,青岛市内已优化公交线路37条,调整公交站点197处,公交地铁150米内站点衔接率达91.3%,全市公共交通“地上地下一张网”态势加快构建,青岛市正逐步搭建起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城市公共交通网络体系。
贴合实际研究推出差异化服务
目前,市民出行需求集中在跨区通道、区内通勤、地铁换乘以及生活出行,“南工北宿”、潮汐客流等交通特征明显,出行需求也由中长距离转变为以中短距离出行为主。
为充分发挥公共交通效能、提高市民出行便利性,青岛市将进一步围绕公共交通发展,持续做好“削竞减重”“增微补盲”等系列文章,进一步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压减与地铁重复线路、调整低效线路、继续开通微循环线路,研究推出大站快车、助农、通学、就医公交等差异化服务,构建分工明确、层次清晰的公共交通服务架构。建立公共交通通勤走廊,结合地铁开通运营情况,加大斜向式、“鱼骨式”公交布设力度,在换乘枢纽、居民聚集区、重点商圈等区域增设接驳线路,实现公交、地铁运力的相互补充与衔接。着力推动公交和地铁网络融合、服务融合、设施融合、信息融合,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智慧模型等技术,对客流走向进行特征分析和需求预测,推进运力的精准调配和两网的融合运营。
“开通区间接驳车后,不仅极大方便了市民,也加快了车辆周转,提高了利用效率。”公交李沧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国鸿边表示,结合地铁2号线李村公园终点站的实际,该公司开通了多条从李村公园地铁口到东李各小区间的接驳线路,高峰时段缩短市民公交与地铁换乘时间,收获了一众好评。
明年多个运营安排公布
市交通运输局将在2025年继续科学优化、合理布局,通过“加减乘除”的举措,整合既有公交资源,减少重复线,增加微循环线,填补薄弱区域,优化运营模式、加密班次,强化设施保障等措施,最大限度保障市民公共交通出行需求。
其中,所谓“加”是指增覆盖补空白。为解决高新区丰源路、宝源路沿线公交盲区问题,拟规划开通784路、785路公交线路,增加高新区南北公交通道,方便沿线小区居民出行。“减”是指减重复减低效。拟取消与地铁4号线重复的28路、客流较少的614路等低效线路,节省的运力同步增加至602路、370路、947路等线路,提高发车频率、缩短乘客候车时间。“乘”是指强接驳微循环。依托智慧赋能,精准分析万达广场CBD、青岛阜外医院等区域市民出行及往返敦化路地铁站的乘车需求,拟规划开通425路微循环线路,采用多圈次不回场运行的发车模式,实现公交与地铁之间客流的高效输送与衔接。“除”是指除拥堵保畅通。坚持常态优化公交线网布局,不断提高公交与地铁在硬连通和软连通方面的衔接紧密程度,提高公共交通出行效率,使“公交+地铁”成为市民绿色出行的优先选择,降低城市交通拥堵。
“以28路为例,沿线存在着诸多重叠线路。”公交崂山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杜广胜表示,28路停运就是为了降低辽阳西路、威海路、台东一路等道路公交线路重复系数,提高运力资源有效利用。停运后,其线路可由370路、602路、4路等路线替代,不影响市民日常出行。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掌上青岛 记者 徐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