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是接受信息的重要器官,是交流的途径。近年来,近视逐渐低龄化,成为影响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因此,爱护眼睛“视”不宜迟。近日,由青岛市卫生健康委和青岛晚报联合主办的“健康教育进学校”公益活动走进青岛文登路小学,邀请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北部院区眼视光学科副主任丁雯芝担当嘉宾,面对面向师生讲解近视的“防”与“控”,让“睛”彩人生从小做起。当天,授课全程在掌上青岛APP、青岛晚报视频号上“云端”直播,共吸引了超11万人次收听观看。
多重诱因引发视界模糊
“两件房子一样宽,大门常开也常关,房子可容千万人,难容沙粒在里面。大家知道这是身体哪个器官吗?”“是眼睛!”讲座开始,丁雯芝以猜谜的方式活跃现场氛围,并引出讲课的主题。近视是大多数儿童青少年视力不良的原因,会导致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眼睛疲劳等,影响日常的生活与学习。为了便于学生们认识近视,丁雯芝将眼睛比作一台精密照相机,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并结合实例,形象地展示了近视所带来的变化与危害。
为什么会近视?过早且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是近视眼形成的重要原因。丁雯芝指出,引起视界模糊的“坏蛋”不止一种,其中行为因素尤为突出。不科学的用眼习惯,如看东西距离过近、连续用眼超过1小时不休息、躺卧看书等,均对视力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此外,环境因素也不容忽视,包括课桌椅与学生身高不匹配、书本及讲义亮度与对比度不足、字体过小且印刷不清晰等,这些都加剧了近视的风险。同时,电子设备的过度使用,也成为近视的重要诱因之一。值得注意的是,近视具有一定遗传倾向,并且高度近视更容易遗传。
日常学习保持“3010”原则
如何发现近视?丁雯芝给学生们支招:近视的形成往往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日常生活中会出现视物不良的变化。当发现学生看远模糊、眯眼视物、近距离阅读或书写、频繁揉眼眨眼、歪头斜眼看东西以及经常皱眉等情况时,家长和老师应高度警惕,这些很可能是近视的初期预警信号。一旦发现这些迹象,应及时与学生沟通,了解其视力状况,并鼓励他们主动向家长或老师报告视力问题,以便尽早采取干预措施。
“近视发生之前,要防住它,如果不小心近视了,一定要把近视控制住。”为有效预防和控制近视,丁雯芝还提出了一系列健康用眼建议。她倡导在日常学习中,要保持“3010”原则,即每用眼30分钟应休息10分钟。同时,遵循“20-20-20”原则,每用眼20分钟远眺20英尺(约6米)以外的地方20秒,以缓解眼部疲劳。此外,她还建议限制电子产品使用时间,在使用电子产品学习20-30分钟后,应远眺放松10分钟,非学习目的使用单次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小时。在日常生活中,要均衡饮食,多吃富含叶黄素等有益视力的食物,并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为10小时。授课结束后,学校老师设计了即兴问答环节,同学们热情高涨,踊跃举手,竞相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掌上青岛 记者 璩骊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