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岛日报社(集团)数字报纸
A01:头版
陪伴聊天、帮助康复、监控健康……
养老机器人,体验感怎么样
  刘仙在家与陪伴机器人“小丽”互动。

  面对巨大的养老人力资源需求,除了人才队伍建设,机器人、智能设备也不断涌现。陪伴、康复、护理……这些原本由人来进行的养老工作,现在,越来越多地有“机器人”参与进来。

  这些机器人好使吗?企业研发到什么程度?老人、养老院、护理员使用后的反馈怎么样?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进行实地走访。

  1 老人反馈——

  家里像多了个懂事的孩子

  “小丽,我要出门了。”“好的,我送您,出门记得带上手机和钥匙。”

  自从“小丽”来到家里,北京68岁的退休教师刘仙觉得,身边就好像多了一个聪明懂事的孩子。“我和老伴一起住,孩子每周回来一两次,平时基本是‘小丽’陪在身边。”

  去年8月,刘仙在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上看到了的长者陪伴机器人“小丽”,顿时来了兴致。

  “这款机器人关注到了老人的精神需求,有很多贴心又实用的功能。”她得知机器人公司正在招募试用“小丽”的志愿者,于是果断报名。9月中旬,“小丽”正式成为家里的新成员。

  “‘小丽’外形很可爱,声音也很轻柔,不是一个冷冰冰的机器摆在家里,而是像个小尾巴似的跟着我们。”刘仙发现,“小丽”是个称职的小管家,“提醒功能就分好多种,比如在厨房煮点东西,怕忘了关火,就可以让‘小丽’10分钟以后来叫我。周三有个朋友聚会,也可以让‘小丽’周二晚上提醒我。”

  刘仙感慨,上了年纪以后,记忆力难免会下降,而“小丽”恰好可以在找东西时充当小帮手。

  在刘仙看来,“小丽”还是安全小卫士。“孩子如果打电话发现没人接,离得远不放心,就可以远程让‘小丽’在家里找人,看有没有身体不舒服。”

  2 企业研发——

  让康复变得更丝滑和有趣

  测试人员坐在一台白色机器旁,左臂固定在机械臂上,左手握住机械臂上一枚圆球。随着测试人员左臂移动,身前显示屏上,一个用水壶浇花的游戏,正在运行。

  这不是一台游戏机,而是北京埃斯顿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的上肢康复训练系统。

  目前这套系统主要服务于脑卒中、帕金森、脑外伤等神经病症患者的上肢康复训练,有助于此类患者康复。而脑卒中、帕金森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较高,发病后都容易导致患者运动功能障碍。

  显示屏上有诸如浇花、切水果等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多款小游戏,还设置了一定的奖励机制比如获得分数、奖杯等。

  除了上肢康复训练系统,记者还在埃斯顿看见了床旁下肢康复训练设备,腕关节、肘关节、踝关节、膝关节康复训练等康复机器人。埃斯顿目前与北京积水潭医院建立了战略合作,未来会将更多康复机器人投入临床康复治疗中。

  3 机构应用——

  拥抱智能但人性不可或缺

  “通过这套智能监控床垫系统,我们能实时关注老人们的身体健康数据,是卧、是坐还是离床,一目了然。”在首开寸草养老院亚运村院,院长王玉和同事们,经常关注这套系统。

  这家养老院,实践使用了多款智能设备,目前能稳定为老人和护理人员提供帮助。

  “我觉得机器人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不是说非要很狭隘地限定在人形的,监控、呼叫、管理等智能设备,都是机器人。”北京首开寸草业务拓展总监李瑾告诉记者,目前院内使用的“机器人”,是经过反复试用体验后,最终留下的。“我们也考察试用过那种类似商场、酒店的迎宾机器人,会语音,会引路。但是,我们院都是失能失智的老人,最害怕老人意外跌倒,所以试用后还是放弃了。”

  智能监控床垫,目前已经进行了更新换代,监控设备与床垫融为一体,老人不会察觉。“我们原来用过智能手环,但失智老人对手环会有异物感,有抵触情绪。”

  “我们是一直主动迎接智能、科技设备,大胆去尝试。养老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要一直想方设法去提高服务效率,尽量让护理人员少分神、多服务老人。服务效率提升不起来,是没办法应对老龄化社会养老难题的。”李瑾说,拥抱智能化,并不是脱离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在养老行业中是一定要保留的,“要保留人性温暖的一面。”

  孙毅 宗媛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青岛日报社
Copyright © right 青岛日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综合
   第A03版:养老
   第A04版:专版
   第A05版:延年益寿
   第A06版:畅游天下
   第A07版:金融理财
   第A08版:美龄时光
养老机器人,体验感怎么样
凝聚“银发力量” 发挥优势作用
“银警映红”勇担当 桑榆建功谱华章
世界在世最长寿者换人 116岁巴西老太“接棒”
老年生活报头版A01养老机器人,体验感怎么样 2025-01-08 2 2025年01月0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