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王学义
最近,江苏省苏州中学公布了赴高校招聘2025年应届高层次优秀毕业生录用名单。名单显示,苏州中学录用的13名毕业生中,清华大学毕业生6人、北京大学毕业生4人,博士毕业生8人、硕士毕业生5人,无一人是师范专业毕业。此消息一出,引发了公众的热议。
有人质疑,中学招聘教师,入围的都是博士、硕士,这不是让本科生陪跑吗?其实,只要认真看一下新闻中的公告内容就会发现,该校此次招聘对象就是2025年应届博士毕业生。虽然学历可放宽至硕士,但限定条件很多。所以,“陪跑”的疑点是不存在的,因为除了博士之外,其他人很难有陪跑的机会。
那么,教中学用得着博士吗?这是不是人才浪费?苏州中学是当地一所知名中学。如果站在“高层次人才储备”的角度来看,该校似乎也能自圆其说。在注重素质教育的当下,名牌大学的高学历毕业生确实有一定优势。一些重点中学所看重的除了名牌大学的名头之外,也在意毕业生的专业领域。正如网友所说,“一个好的中学老师,除了讲课精彩之外,也可以成为学生的榜样,开阔孩子的眼界,启迪孩子的人生。”而且,选择是双向的。该校敢提出如此高的要求,也如愿吸引到了这么多名校博士,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问题。
部分中小学招聘教师的要求,正变得越来越高,且不局限于师范生,这是当前的现实情况。去年11月,陕西省神木市高薪招聘中学教师,获聘的47名教师中,不乏来自北大、浙大等名校的毕业生。去年10月,绍兴嵊州市教育体育局发布公示,拟聘用的教师人员名单中,有清华、北大、浙大等名校的硕士、博士。此外,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发布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中,中等、初等教育单位已被单独列作一个类别,与高等教育单位、企业、党政机关等并列,成为研究生毕业的主要去向之一。
对于名牌大学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其实不必过分在意,这是高等教育普及所带来的一项变化。如同有专家所言,“现在的硕博和以前的硕博已经不一样了。现在每年毕业的研究生已经达到了100万人,从学历比例来看,相当于上世纪90年代毕业的本专科生。”在很多欧美国家,提高教师学历层次也被当做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当然,广大中小学也要警惕“唯学历论”。教学能力和学科素养,是教师教书育人的重要基础。我国的师范教育非常重视学生的理论基础,并为学生提供了较多的实践机会,这些对于学生毕业后从事教育工作有一定促进作用。应该说,绝大多数中小学管理者对此都非常清楚,在招聘时也不应总盯着名牌大学,而不给师范生机会。同时,各大师范院校也应高度重视当下“教师资源供给转型”的趋势,努力提升学生的竞争力。只有竞争力真正强了,才不怕名牌大学毕业硕博前来“抢饭碗”。
去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文,提出经过3年至5年的努力,教育家精神得到大力弘扬,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取得积极成效。我们期待教师队伍的素质越来越高,教育公平能更好地实现,我们的孩子也都能享受到更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