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11月5日讯 11月5日,“北斗”号渔业资源调查船运行40周年学术交流活动在青岛成功举办。1980年,挪威首相访华时达成赠送中国一艘渔业科学调查船的协议,该船后来被命名为“北斗”号,于1984年建成并于10月抵达青岛,交由黄海水产研究所使用,自此拉开了中挪渔业科技紧密合作的帷幕。
11月5日,在“北斗”号渔业资源调查船运行40周年学术交流活动上,黄海水产研究所党委书记赵宪勇与挪威海洋研究所战略所长彼得·霍根·莫斯比签署科技合作协议,为进一步深化拓展双方未来在渔业和水产养殖领域的务实合作奠定了基础。交流会上,黄海水产研究所的金显仕研究员、方建光研究员、赵宪勇研究员分别作了题为《“北斗”项目40周年回顾》《中挪生态养殖合作研究发展历程的回顾与展望》《中挪协力推进以科学研究为基础的生态系统水平上的南极磷虾渔业管理》的主旨报告;挪威海洋研究所的欧文·斯特兰德博士、拉尔斯·阿斯普林博士分别作了题为《“北斗”号成果——构建研究合作平台》《“北斗”号EAG项目——迈向生态系统和水产养殖研究》的主旨报告。回顾了双方在渔业资源评估和管理、生态养殖等领域的合作成果。
1982年至2005年,中挪双方以“北斗”号调查船为纽带开展了“北斗”合作项目。2007年,“北斗”号被农业部授予“功勋调查船”荣誉称号。
40年踏浪征程,“北斗”号渔业资源调查船在海洋渔业科学研究领域披荆斩棘,开创辉煌历程,也将继续深化中挪两国在渔业科技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杨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