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岛日报社(集团)数字报纸
A13:荐书
莫言:写着写着就“唱”了起来

  在莫言的文学世界里,戏剧一直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他曾坦言:“我是看着戏长大的……戏曲创作始终是我的梦想。”今年7月,继《鳄鱼》《我们的荆轲》《霸王别姬》之后,浙江文艺出版社再度推出莫言“唱”着写出来的重磅新作《锦衣》《酒香》。其中,《锦衣》系莫言荣获“诺奖”后,蛰伏五年,于2017年正式发表的第一部作品,标志着莫言创作转型的开端,此次首次推出单行本。《酒香》收录《高粱酒》《檀香刑》两部剧作,系莫言时隔三十年,据其同名经典小说重新创作而来。

  《锦衣》:

  莫言回归初心的开端之作

  自2012年领取诺贝尔文学奖后,莫言蛰伏五年,以一部原创戏曲剧本《锦衣》高调回归(首发于《人民文学》2017年第9期),这也标志着他文学创作重大转型的开端。故事以清朝末年革命烽烟正起的山东高密为背景,融合“人鸡幻化”的志怪传说和革命党人攻打县衙的历史传奇,揭露近代中国社会种种病症,重新发现野性、丰盈的民间世界。自此,莫言的文学创作开始更多地向戏剧倾斜,一个从“小说家”转型而来的“剧作家莫言”逐渐走入大众视野。

  莫言的文学始终受到民间文化的浸润滋养,而以茂腔为代表的地方曲艺作为高密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莫言的思考与创作提供了丰厚的精神养料。《锦衣》是他获奖后探索文学边界的一次全新尝试,更是他“对民间艺术的致敬,也是对民间文学的报答”。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们那儿没有电视,电影也非常少,主要的文化活动除了读书之外,就是每个乡村里都有的业余剧团的演出。”茂腔之于莫言,不仅是一种地方曲艺形式,更是他文学创作的重要灵感来源。长篇小说《檀香刑》就是他将茂腔这一地方戏曲元素巧妙融入文学创作的一次大胆尝试;《锦衣》则是莫言首次以戏曲作为完全的载体,从文化、制度、伦理层面,揭示了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的深层次原因。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清华评价:“莫言再次用不凡的创造力证明,纯文学意义上的戏剧乃至戏曲并没有远逝,关汉卿、莎士比亚和汤显祖的气脉仍然活在我们的当代。”

  《酒香》:

  一书浓缩莫言经典小说精华

  《酒香》收录《高粱酒》和《檀香刑》两部戏曲剧本。《高粱酒》以莫言最负盛名的“红高粱”故事为底本,以通俗晓畅的戏曲语言为载体,创造性地重写了属于“我爷爷”和“我奶奶”的悲情年代,为这片人们所熟悉的注入了全新的生机。《人民文学》评价称:“新的人物设置和故事以及新的呈现方式,让我们从语感韵律开始贴近了红高粱所种植、生长的土地、人间。”《檀香刑》则是莫言与李云涛合作,根据莫言同名小说改编而来的民族歌剧剧本。这部民族歌剧大戏,历时六年精心锤炼,曾获山东省第十一届文化艺术节“优秀剧目奖”,并于国家大剧院等各大顶级舞台巡演,收获热烈反响。剧作将传统山东茂腔、琴书和歌剧艺术熔于一炉,展现出高度的语言魅力。

  时隔数十年,为什么还要重写自己的小说经典?用莫言的话说,虽有众多的改编版本在前,但关于这些经典故事,他仍希望能亲自解决一些问题。正因如此,三十年后的今天,莫言选择用舞台、追光和韵律,再次讲述那些小说未尽的故事。在《高粱酒》中,新颖的人物设计和剧情走向令“红高粱”的故事焕发出全新生机,那些在原作中如影子一般的小人物,如刘罗汉、单扁郎,一跃成为有个性、有悲喜的耀眼主角。莫言对这些人物的再创作,照亮了高密东北乡无数普通人在艰难生存中奋勇抗争的热烈人生。《檀香刑》更在小说的基础上,将国宝级非遗山东茂腔之美发挥至极致,与山东琴书、歌剧艺术中西结合、相融相生。人性欲望与民族大义借由凝练的戏曲语言相碰撞,传统艺术与现代精神通过“檀香刑”的经典故事相交汇,爆发出艺术之美。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青岛日报社
Copyright © right 青岛日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政青岛
   第A03版:大爱青岛
   第A04版:青岛与世界干杯
   第A06版:一线探访
   第A07版:教育
   第A08版:看见
   第A09版:身边事
   第A10版:产经
   第A11版:短新闻
   第A12版:星光岛
   第A13版:荐书
   第A14版:地产
   第A15版:业界
   第A16版:天下
莫言:写着写着就“唱”了起来
良友书坊 古典与文艺并蓄的特色书店
青岛早报荐书A13莫言:写着写着就“唱”了起来 2024-07-25 2 2024年07月2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