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河南、安徽等地的小麦迎来了丰收季,青岛2000多名“麦客”像往年一样,奔赴这些区域收割小麦。端午节前后,他们将陆续返回青岛,正好赶上本地小麦成熟收割。青岛早报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青岛市农机跨区作业已正式启动,各区市正陆续开展作业活动。今年,全市共发放跨区作业证1200个,预计参加“三夏”小麦机收的联合收割机达2000台,作业面积200多万亩,作业收入1.2亿元以上。青岛“麦客”出征的过程中有哪些酸甜苦辣?5月29日,青岛早报记者千里追访了在安徽阜阳作业的即墨“麦客”巩合峰,听他讲述这些年“南征北战”的收麦故事。
青岛“麦客”跨区作业
“半个月以前我们就开始准备了,一年就等这几天。现在在外收麦子,等转一圈回来刚好收自家的麦子。”巩合峰告诉记者。为了路上通行方便,他提前就通过市农业农村局为家里的6台收割机、打捆机办理了跨区作业证,有了这个证,他们的车辆在高速公路上可免费通行。作业的时候,收割机最怕出现故障,他和6名农机手彻底检查以后,还买了不少易损的配件。一旦发生故障,随时就能替换。“看着出门简单,准备工作很琐碎”,巩合峰说,最麻烦的就是将收割机开到卡车上,为了方便收割机开上卡车,他们还自制了两个钢梯。
“听安徽当地的经纪人说,地里已经能下车了,所以让我们赶紧过去。”巩合峰告诉记者,他们跨区收割小麦主要依靠当地的经纪人。现在经纪人都很专业,有些人还成立了公司。这些经纪人跟当地农户签订协议后,就全国各地寻找“麦客”。不仅如此,“麦客”过去以后,他们还会帮忙介绍吃饭和住宿的地点。“跟往年相比,今年收割小麦的时间提前了5天。我们一行人5月21日到河南南阳收割了一周后,29日又转战到了安徽阜阳。目前,阜阳已经进入全面开割小麦阶段。”巩合峰说。
按照往年的规律,青岛“麦客”一般5月下旬就会去河南,然后依次往南推进,安徽阜阳收尾后,6月初的时候,就会返回山东,从临沂一路向北,最后回来收割本地的小麦,整个过程持续一个多月的时间。“咱就是干这一行的,哪个地方哪时候该收麦了,都了如指掌,各个地区都有熟人。”巩合峰乐呵呵地说,今年麦子产量和去年差不多,亩产在900斤左右,但是成色很好,颗粒饱满。最近这两天天气晴朗,他们必须抓紧时间作业,确保小麦颗粒归仓。
从早到晚一天割麦14个小时
巩合峰是即墨区移风店镇的农机大户,每一年的麦收季,都是巩合峰和团队的“赶场季”,今年亦是如此。在他规划的“麦收地图”上,自5月21日启程赶往河南省南阳市,他和团队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要奔波近3000公里。
收麦、机械、赶场,这些词共同组成了一个群体——“麦客”。“麦客”最早是我国地处黄土高原的陕、甘、宁三地特有的群体,已经有近百年历史。每到麦收季节,“麦客”们便走出家门为“主家”割麦,以获得报酬。之后,随着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跨区收割机手成为现代“麦客”,在全国各地奔走,为有需求的农户收获小麦,成为“追着丰收跑”的职业人。
自2015年南下跨区作业以来,巩合峰已经征战了9年。“现在跨区收割小麦,也是看天吃饭。”巩合峰说,现在收割机的工作效率很快,一小时收割10亩地没问题,遇到天气好的时候,一天能收割120亩地,两个农机手轮流休息的话,有时能收割到200亩,每亩收入80元。一般情况下,一天收割50亩地能保本,干到100亩地就能有不错的收入。“小麦收割季其实很快,一个地方最多也就干个五六天。我们一般早晨七点多就开始干,晚上忙到九十点钟。在一个地方干完后,就要转移到下一个收麦地。”巩合峰告诉记者。
谈到走南闯北当“麦客”的经历,巩合峰对记者打开了话匣子。2015年,从事多年养车行业后,他决定转行成为一名“麦客”,颇具眼光的他看到打捆机的发展前景,决定购买收割机的同时配备打捆机。“现在做农业必须有优势,我们有了打捆机,一下高速就有很多截车的农户,出价150元一亩,让我们去他家收割。”巩合峰骄傲地告诉记者,当初他在电视上看到打捆机后,认为这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于是费了不少周折,打听了很多人,最终从河南购入了6台收割机并配备了打捆机,总共花费100多万元。高投资也为他带来了高回报,麦收季节,当地许多不带打捆机的收割机有时会闲着,而巩合峰和团队却有干不完的活。
一个麦收季收入30万元
巩合峰说,他和团队一般一年就收割小麦这一季最赚钱,他花大价钱购买的设备,没想到会这么抢手,农户都抢着交定金,希望他先去自家帮忙收割。为了让小麦尽快颗粒归仓,工作量大时,巩合峰带着6名农机手会挑灯夜战,尽量提高作业面,帮更多的农户将小麦收回家。
今年小麦收割速度明显要比往年快,主要原因是今年收割机数量多了,而且全是带打捆机的新设备。“麦客”当中,来自陕西、山西、东北的年轻夫妻档占很大比例,这也成为今年行业的新变化。今年52岁的巩合峰,已经为自己做好了人生规划,“再努力几年,干到60岁就不打算干了。”按照每台收割机一个麦收季收入5万元算,6台收割机就能为他带来30万元的净收入。
到了秋天,家里的农机设备就出去收玉米。“咱们虽然从事农机行业,但本身也是种粮大户。”巩合峰告诉记者,他家今年种了600亩小麦、100亩土豆,“家里还有深翻犁、播种机、打药机、灌溉机等大型设备,既然从事农业,这些种地的设备都得有,这也是将来农业发展的趋势。”夏天割小麦,秋天收玉米,翻地、播种……巩合峰一年到头安排得满满当当。
/ 延伸 /
岛城2000台
收割机跨区作业
农机跨区作业是农机社会化服务的重要手段。青岛市从20世纪末在全国率先组织开展“三夏”小麦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截至2023年底,在用小麦联合收割机保有量6470台、玉米联合收获机4780台、大型拖拉机(100马力以上)11020台,每年参加跨区作业的小麦联合收割机2000台左右、玉米联合收获机1000台左右、大型拖拉机2000台左右,跨区作业范围涉及湖北、安徽、江苏、河南、河北、内蒙古、黑龙江、新疆等省和自治区,以及省内枣庄、临沂、日照、潍坊、烟台、威海等100多个县(市区)。
/ 对话 /
不眠不休
确保颗粒归仓
记者:去各地收割小麦,食宿怎么安排?
巩合峰:每到一个城市,都有在高速路口领车的经纪人或者农户。到当地农户家里免费吃住,每顿饭6个菜,还给介绍生意,安排得都很好。
记者:目前全国有多少收割机?
巩合峰:其他地区不好说,河南南阳算割麦子比较早的地方,全国的收割机都往那跑,估计在南阳就有七八千台车。仅即墨,预计就去了200多台车。
记者:如何确保小麦快速颗粒归仓?
巩合峰:小麦淋雨后,品质和色泽都会受到影响,所以干这行要时刻关注天气预报。一旦需要抢收,收割机需要不停运作以保障抢收进度,农机手们会牺牲休息时间,不眠不休确保小麦颗粒归仓。
本版撰稿摄影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康晓欢 袁超
通讯员 管璇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