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末,北京寒意渐浓,青岛市市南区现代服务业招商引资(北京)专场推介会现场却是暖意融融。“考虑到市南区拥有丰富的金融资源硬环境,‘投创招’的新理念,以及‘温暖人和’的软空间,鑫宸实业的全体股东最终达成一致将总部迁移至市南。”“招商大使”代表、鑫宸实业、洪泰基金管理合伙人沈燕婕的一番话,引起现场嘉宾的共鸣,这也成为一年来市南区招商引资工作的一个注解。今年以来,市南区围绕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深入开展“六大专项提升行动”,前三季度,全区GDP达到1206.2亿元,同比增长5.5%,总量居全市第3位。
实招1
政策集成 打造最快最实最暖环境
市南区出台全市首个区级惠企政策《2023年提振信心加快发展惠企服务15条》,优化完善以《市南区促进“双招双引”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20条》为总纲,N条专业领域配套政策的“1+N”政策体系,制定“6+1”主导产业扶持政策,推动惠企政策系统集成发力,精准惠企利企。
搭建一站式、全流程、全要素企业服务“智慧”平台,输入企业名称、行业分类即可精准匹配适用政策,在全市率先实现区级政策全流程在线申办,不见面刚性兑付。推出市南区惠企政策一码通,动态梳理上级出台的各批次助企政策。
实招2
当好“信息员” 精准分析企业“画像”
“流转资金紧张,特别希望政府提供转贷过桥资金支持。”青岛丰源堂医药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在企业大走访过程中,他们提出了企业面临的困境,市南区相关部门积极协调,为其对接了提供信贷应急周转金的平台——青岛海籴投资有限公司,向他们提供转贷资金3000万元。
市南区依托企业服务智慧平台,为辖区企业设立“一企一档”,打造动态优化的“企业电子档案库”,掌握企业“画像”,目前已更新完善10万家市场主体档案库,实现走访服务工作有“数”可查,有“据”可依。
实招3
多元业态共融 历史街区焕新发展
火红的灯笼,崭新的招牌,古香古色、整洁有序的街道建筑,LED屏上唤起了老青岛人记忆的老照片……“十一”期间,备受市民关注的劈柴院鸣锣开市,举行盛大的首期商户入驻活动,再现昔日繁盛景象。
市南区积极探索历史街区焕新与优化营商环境协同发展的新路径,通过深度挖掘历史文化底蕴,打造街区独特的文化IP以及优化空间布局,让历史城区呈现常态繁荣景象。
重点打造上街里“食、宿、恋、集、礼、博、游、乐”八大文旅产品,培育了“最美”+“醉野”美食产品、“城之南·海之角”住宿产品、“海誓山盟”婚恋全业态产品以及18条文旅路线为代表的系列品牌,以品牌之力擦亮老城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实招4
破堵点解难题 盘活闲置资源
市南区坚持将攻坚历史遗留问题作为专项行动的工作重点,唤醒了一批“沉睡资源”,激活“发展潜能”。沉寂10年的青岛昔日“第一高楼”焕新为青岛涉外法务中心项目后,市南区出台“12515”涉外法务中心建设发展规划,目前已成功争取山东省唯一获最高法院批复的青岛国际商事法庭、跨区域管辖胶东六市的青岛知识产权法庭等机构入驻。
太古工程于2010年建成并停用,涉及暗渠建设、商铺退铺、建设规模调整和700余宗案件诉讼。经过40余轮谈判,市南区已与太古公司签订转让协议,正式收回太古项目,这一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迎来了新篇章。
百丽广场于2005年建成开业,2018年因债务纠纷导致停业。市南区坚持上下联动,整合市、区各部门及国有平台公司力量,专项推进百丽广场项目,目前,已委托策划运营团队,结合周边区域优势自然资源,将百丽广场建设成为时尚高端商业综合体。
实招5
“预备案”制度 提升企业入驻效率
“‘木滋嗒味’是青岛本土的餐饮品牌,我们抓住中山路改造的时机开了分店,‘预备案’制的应用助力我们第一时间开办营业,‘蹭’上热度。”看到店内火热的场面,“木滋嗒味”分店主理人高兴地说。
市南区针对因产权关系复杂出现住所登记繁琐,影响企业入驻效率的问题,探索建立企业注册住所“预备案”制度,该项举措入选青岛市行政审批领域“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服务改革”十大创新典型案例,在全市复制推广。通过“预备案”制度,允许产权单位预先备案一套产权证明材料,后续入驻企业只需提交入驻协议即可完成住所登记。目前,已完成市南区中山路改造项目“太兴里”“三江里”、海天中心等42处住所的“预备案”。
实招6
特殊群体“入户办” 实现零跑腿办成事
市南区基于网格精细化管理服务的优势,在全市面向特殊群体率先提供政务服务“入户办”。依托全区“1+11+N”网格化服务管理团队,建立四级联动协同的立体化服务新架构,让特殊群体办事从“最多跑一次”到“一次不用跑”。以“入户办、联合办、一次办”为目标,规范事前全方位引导、事中全程帮办代办、事后暖心回访的贴心服务闭环工作流程。自7月份政务服务“入户办”开展以来,已入户办理事项40余件次,形成“群众点单、网格代办、分级接单、入户办理”的基层政务服务新模式。
实招7
创新“柔性执法” 既有尺度更有温度
市南区推行“预防为主、轻微免罚、重违严惩、过罚相当、事后回访”的柔性执法新模式,将“更有力度的服务、更有精度的监管、更有温度的执法”贯穿市场监管工作全过程各环节,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持续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强化信用修复,事后持续护航。“事后回访”制度中,案件主办部门牵头组织行业专家、技术机构等定期进行实地回访,协助市场主体找准问题症结,知错改错。支持失信市场主体重塑信用,已为2138家市场主体办理移出异常名录,为16家企业完成了信用修复。
实招8
开展“三年行动” 激发楼宇经济新活力
市南区聚焦“空间+产业+运营”发展模式,启动楼宇经济提质升级三年行动。今年以来,已完成15座老旧商务楼宇更新改造任务,再度获评“中国楼宇经济标杆城区30强”。日前,市南区发布了《2024年市南区老旧商务楼宇更新实施计划》,明年将更新改造商务楼宇(园区)16座以上,培育特色楼宇10座。发布《市南区楼宇经济发展奖励扶持政策实施细则》2.0版,将“楼七条”升级为“楼十条”,提高了楼宇更新改造奖励比例,奖励计算方式由“全额累进”调整为“超额累进”,最高奖励金额由500万元提升为1000万元。
实招9
建管并重 解决城区“停车难”问题
市南区坚持在建设、共享、智慧停车等方面发力,持续增加停车资源供给。建成全省首个地下人防停车网,先后建成禹城路人防停车场、龙山人防停车场、中山商城人防停车场,增加泊位810余个。梳理出百项停车场攻坚项目,目前已启动项目28个,其中永嘉路广场地下停车场等18个停车场项目已完工,合计增加泊位2600余个。
加快推进存量车位共享。今年以来已完成30家商场、酒店、写字楼经营性停车场以及10处住宅小区停车场开放共享,释放泊位9700余个。对澳门路小学进行智慧化改造,将地下一层107个泊位面向家长和社会开放,为青岛市首例利用既有学校停车场开放共享案例。
实招10
“暖南护航”品牌 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市南区开发和推广“纪企直通车”小程序,依托“暖南护航”主题公交车等宣传载体扩大品牌影响力;设立“营商环境监测点”、组建“亲清廉盟商(协)会”等,在省市重点项目现场张贴监督举报公告牌18个,架起一线市场主体反映问题的直通桥梁。
组建“暖南护航团”,聘请21位护航团成员,帮助青食集团化解二十多年无法办理房屋产权证的历史遗留难题。首创360圆桌议事会议机制,实现商(协)会、民营企业诉求直联。青岛市亲清政商关系廉洁教育馆自10月底开馆以来,已接待全市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参观学习140场。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王彤
图片由市南区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