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敬刚
由青岛演艺集团歌舞剧院创排的当代舞剧《星河》,在第十四届全国舞蹈展演中荣获优秀剧目奖。这部舞剧运用现代叙事手法,故事从小人物角度切入:改革开放初期,自闭症儿童天赐与身患癌症的父亲相依为命,后来天赐偶然结识了咏梅,咏梅像姐姐一样爱护他,天赐向她敞开了心扉。父亲离世后,咏梅与众人代替父亲,用炽热的爱,照亮了“星星的孩子”的生命之旅。
该舞剧聚焦自闭症儿童群体,以当代舞的语言,讲述生命的意义。关于“星星的孩子”中国故事的艺术讲述,触动观众的心弦。
同样是聚焦于自闭症儿童题材,处处洋溢着青岛元素的院线电影《海洋天堂》与《星河》的剧情颇为相似:该片同样讲述了一个父亲倾尽所有,守护孤独症儿子大福的感人故事。虽然故事情节和拍摄方面都没有太耀眼的地方,但就是这样普通平淡的故事,却蕴藏着人间真爱,让人为之动容。或许,在亲情面前任何花枝招展的语言描绘都是虚幻的,而该片就是于细节之处表现了人间亲情的伟大。毕竟生死是每个人必然经历的生命历程,而父爱深深,早已将这份爱延续到了儿子血脉之中,超越生死——有爱的海洋便是人间天堂。
后来儿子认识了在海洋馆杂技团上班的女孩玲玲,玲玲的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所以每次遇到大福她都能敞开心扉,二人也就自然而然成了朋友。因为杂技团要搬家,玲玲也就随着同事离开了。玲玲临走的时候跟大福说:“电话响了你要接,因为那是我打的。”大福每天都在等电话响起,但是电话再也没有响起过。
而父亲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他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教会儿子基本的生活技能,可这一切对于儿子来说很难,因为他根本没意识到父亲会离开。为了儿子能快乐地生活下去,留在他最心爱的海洋馆,父亲为自己制定了最不可能完成的计划——教会儿子在海洋馆“上班”。他费尽心思地教儿子自己坐公交车去海洋馆,到海洋馆擦地。为了不让大福感到孤独,他拖着病重的身体,背着自制的龟壳扮成海龟,陪着儿子游泳。他告诉儿子自己将会变成海龟,一直陪伴在他身边。父亲最终离开了人世,却已心中无憾,而儿子也学会了在海洋馆“上班”。结尾处,儿子像从前趴在父亲背上一样,伏在海龟的身上,和他一起游泳,安心而幸福……
相对于《海洋天堂》 ,《星河》的艺术结构更为精妙绝伦 :影视剧的剧情展现相对不受时空制约,场景可以随着蒙太奇的转换随时变更。演员可以通过对白、内心独白甚至借助旁白等表达方式将剧情传递给观众。而舞台剧由于受到时空制约,形成了一套固有模式:要求演员尽可能在有限时空内充分展现剧情内容和人物命运。中国传统戏曲力图突破这一局限,采取了虚拟时间和空间等手法,但由于受舞台三面墙的局限,还是无法彻底突破舞台,走向剧场外的大千世界。电影在时间和空间上相对舞台剧自由了许多,无形中开拓了表现生活、塑造人物的新天地。作为既不能言又不能吟,只能通过舞蹈艺术来表现的舞剧,成为编创的难点。
《星河》主创团队在剧情、音乐、人物塑造、舞美等方面进行了反复修改、打磨、提升。充分运用和展现舞蹈技巧和舞蹈语汇,全面展示青岛舞者的风采。“舞”是舞者表达情感的形式。虽然“舞不能言”,但表达的内容却可以相通:让观众在感受舞蹈魅力的同时启迪关怀自闭症儿童的心灵之美。全剧设计了两条线,一条是父亲生前对孩子的关爱;另一条则来自父亲去世后咏梅对孩子的抚慰。两个人物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角色,更是自闭症儿童人生道路上爱的源泉。通过这两个人物的主线揭示出自闭症儿童完全可以在爱的关怀和抚慰下走向正常生活,不仅体现少年强则中国强的主题思想,同时唤起观众及社会各界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心理成长给予更多关爱。
该剧的剧幕相对集中,共分为四幕:第一幕父亲渴望与天赐交流,却始终得不到反馈。纱为结界,蒙住了天赐表达情感的能力,也蒙住了父亲走进儿子内心的路途,直到一颗苹果悄然出现。第二幕工厂车间里众生百态,建刚与咏梅在一起工作,而一场误会也正在酝酿发酵着。这两幕都是一段双人舞,每一段都有独立的起承转合。“此时无声胜有声” ,这种精妙的人物刻画形式已经形成了舞台结构特有的戏剧逻辑。
文学是影视艺术和舞台艺术共同的母体。电影虽然是科技与文艺联姻的成果,但终究还是文艺形式的一个类别。诚然,“隔行如隔山”,影视剧这种贴近生活的艺术与舞台剧这种纯粹的舞台艺术有着很大的区别。但“隔行不隔理” ,影视剧和舞台剧最终却是殊途同归的文学艺术行当。影视剧和舞台剧不同的表演和展现手法,不仅满足了广大观众的审美需求,更是时代赋予文艺工作者担当“全能型选手”的历史使命。
作者简介:陈敬刚,影视创作人,山东省青岛市影视艺术家协会会员。
《文艺评论》征稿邮箱:
zaobaofukan@126.com
请在标题中注明“《文艺评论》投稿”。(2000字+短视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