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岛日报社(集团)数字报纸
A03:奋斗者 正青春
~~~来自驻青科研院所的千里岩海洋站站长姜文凯坚守孤岛38年每天发送17种数据
孤岛“放哨人”获评“最美自然守护者”
来自驻青科研院所的千里岩海洋站站长姜文凯坚守孤岛38年每天发送17种数据
姜文凯获评“最美自然守护者”。
姜文凯在工作中。

  9月7日,中央宣传部、自然资源部向全社会公开发布2021年“最美自然守护者”先进事迹。来自驻青科研院所的姜文凯入选。姜文凯现任自然资源部北海局千里岩海洋环境监测站站长,38年来坚守只有0.135平方公里的孤岛千里岩岛,每天定时将监测到的潮汐、温度、湿度、风速、风向、海水盐度等海洋、气象相关的17种数据资料传回陆地,为我国海洋水文气象观测事业倾注了全部心血和汗水。

  2021年10月,中央宣传部、自然资源部启动首届“最美自然守护者”评选活动,根据安排,今后将隔年举办一次。2021年,全国共有9名先进个人和1个先进集体被评为“最美自然守护者”。

  38年坚守孤岛

  在我国黄海中部距离青岛55海里的大陆架上,有一座名叫千里岩的孤岛。岛上没有淡水、没有电,也没有常住居民。就在这座孤岛上,驻扎着特类艰苦台站——自然资源部北海局千里岩海洋环境监测站。这是中国北方环境最艰苦的海洋监测站。

  “自参加工作上岛至今,我从普通一员成长为副站长、站长,千里岩已成为我难以割舍的‘家’。”姜文凯告诉记者。姜文凯来自山东乳山,38年前被原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千里岩海洋环境监测站录用,成为一名观测员。

  上岛之后,他才知道,千里岩是黄海中部的一座孤岛,海拔93米,之所以称其为“岩”,是因为岛上地势陡峭,到处都是岩石,几乎没有泥土,植被低矮且稀少。千里岩所处海域地理位置特殊,是海上交通要道,观测的数据填补了我国黄海中部海洋观测的空白,对准确及时地发布北海区海洋预警报,特别是风暴潮预警报,确保船舶航行安全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正因其重要性,千里岩海洋站被确定为国家基本发报站。

  “在千里岩驻守,不能缺少敬业精神。我们观测的数据参加全球大气环流观测数据交换共享,观测数据的质量代表的是国家形象。”姜文凯常这样说。“小岛从东边到西边240步,从南边到北边是820步,我闭着眼都能勾勒出岛上的一草一木,特别是通往温盐井和验潮井的300多个台阶,哪个台阶上有坑,都清晰地印在脑中。”岛上的道路,今年54岁的姜文凯整整走了38年,最长一次在岛上连续值班达217天。

  在0.135平方公里的孤岛上,姜文凯将青春献给了海洋环境监测工作,献给了那片海、那座岛,还有那群同甘共苦的兄弟。寒来暑往,春去秋来,风霜改变了容颜,情感浸透了孤岛。

  断粮断菜成为日常

  千里岩海洋站上,曾有一道特色“小吃”叫做“玻璃汤”,指的是开水撒盐,这是岛上处于断粮绝境时的充饥食品。咸咸的盐水混着悄悄落下的泪水,藏在姜文凯饥饿回忆的最深处。

  从千里岩海洋站1960年建站至今,断粮断菜是几代监测员的日常。“千里岩一滴淡水、一颗米粒都要靠船舶补给,遇到大风大浪,补给船来不了,大家就得将一天三顿饭变成两顿饭,再变成一顿饭,直至无米下炊,只能硬挺着,实在没办法就喝‘玻璃汤’,最后连盐都没了,就把馊了的面疙瘩砸碎,用纱窗网筛一遍吃,虽然不好吃,总比饿肚子强。”姜文凯回忆道。

  千里岩没有标准码头,只有一小块相对平整的平台,补给船不能正常侧位靠泊,只能将船头或船尾小心翼翼地靠过去。船与码头相连的“舷梯”就是一块木板,随船舶忽高忽低,木板下涌浪飞溅,常人见此心有余悸。站部设在岛上70多米高的地方。从码头通往站部的是一条弯曲的小路,沿途陡峭的台阶有300多个。每一次的补给,上千斤的物资只能靠人肩扛手提,一点一点地运上去。

  “办公、生活必需品每次至少背三四个小时。”姜文凯说,“以前冬天烧煤取暖时,每次最少要补给8吨。五六个人扛完8吨煤,最少需要两天,全身都被煤染得黑乎乎的。”姜文凯每次都主动承担最重的搬运任务,总是先挑最沉的煤气罐、面粉等物资搬。

  千里岩每年有100多天都笼罩在大雾里,最难熬的是夏天,高温高湿,被褥能拧出水,还没法晾晒。更有著名的千里岩“三宝”——苍蝇、蚊子和小咬。“千里岩上苍蝇都会咬人,打一次药能扫半簸箕。更可怕的是小咬,蚊帐根本隔不住,有些同事皮肤过敏,被咬后直到第二年才消肿。不过挨上几年咬也就不怕了,可能有抗体了。”姜文凯笑着说。

  就是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姜文凯几十年如一日,24小时值班,每天4次固定发报时间,准时、准确地将监测到的潮汐、温度、湿度、风速、风向、海水盐度等海洋、气象相关数据传回陆地。

  亏欠家人是心头遗憾

  提起孤岛上的生活,“习惯了”是姜文凯最常说的一句话。物质的匮乏在他看来并不是最难的,工作时的惊心动魄也都已经习以为常,唯有讲起父亲,他红了眼眶。

  2009年,姜文凯的父亲身患癌症需要手术。当时,他正在岛上值班,未能在床前尽孝。几十年来,他常年驻守孤岛,妻子独自一人操持家中事务,从未让他操心。女儿从小学到大学,他无暇过问学习与生活。2017年3月,女儿的孩子出生,当上姥爷的姜文凯仍在岛上值班。2018年,爱人脚受伤住院半个月,他也是下岛回家的时候才知道。2018年11月,80多岁的母亲在机场迎接从南沙返回青岛的姜文凯,看着满头白发的母亲,他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愧疚,眼泪夺眶而出……

  优化环境守护自然

  在孤岛坚守的岁月,姜文凯和同事尝试种植树木,让海岛的生物多样性更为丰富,优化生态环境。经过多年实践和探索,姜文凯和同事发现木本无花果特别适合海岛千里岩种植。在姜文凯和同事的努力下,千里岩的无花果树已小有规模。无花果树的盛果期正好是大批鸟类迁徙盛期,而无花果是很多鸟类的食物,千里岩就成为大量鸟类长途迁徙中的海上“服务区”,可以在这里“饱餐一顿”,补充能量再出发。

  长期在海岛工作的姜文凯始终心怀对自然和万物的敬畏,热心动植物保护。在南海永暑礁工作期间,他不顾毒辣的太阳,救助被渔网缠住的海龟等动物。千里岩海岛上,他和同事经常救助受伤的鸟类,多次阻止试图上岛捕鸟的猎人。在姜文凯的倡议下,同事们签署了保护鸟类协议书,并在岛上竖起了两块爱鸟警示牌。

  38年来,姜文凯无怨无悔,默默地为海洋水文气象观测事业倾注了全部心血和汗水,曾先后获评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局级优秀工作者、自然资源部直属机关优秀共产党员,自然资源部北海预报中心年度优秀工作者等,在2008年抗击浒苔等重大海洋防灾减灾工作中作出了突出贡献。姜文凯用默默坚守彰显对我国海洋事业的忠诚,书写着戍守孤岛的感人故事,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最美自然守护者”。

  【幕后故事】

  “提着脑袋”

  换来宝贵数据

  千里岩海洋站是我国特类海洋艰苦台站和基本发报台站,3名观测员轮流值守气象白班、大夜班、小夜班和水文班,定时发送海洋与气象相关的17种数据资料,这是北海区海洋预报的重要参考资料。这里还是海洋防灾减灾的前沿哨所,北上影响黄渤海的台风,千里岩能提前观测到第一手资料,为沿岸抗台防台提供重要科学依据。同时,千里岩是黄海浒苔北上的必经之地,海洋站会为预测浒苔登陆时间和生物量提供宝贵现场资料。另外,千里岩海洋站已积累近60年海洋水文与气象观测资料,对全球海洋与气候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而且积累的时间越长,研究价值越高。

  姜文凯和所有守岛者就像是“放哨人”,为沿海地区人民时刻监视着海洋异动,关系到亿万同胞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过去全是人工观测,近年来逐步实现自动化,但每天14时还是要去采水样、测盐度。有一次刮台风,风速达32米/秒,脸上的肉像纸一样被吹起来,腿都迈不动,但是到了点即使天上下刀子我们也要去测数据,极端天气的数据更重要,更有代表性,大家都很兴奋。”姜文凯说道,“尤其是在要求保障资料第一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每一份资料,特别是在大浪、台风等恶劣天气下取得的,都可谓是‘提着脑袋’换来的宝贵数据。”

  “你不值班,我不值班,谁来驻守千里岩?”每当队员中有人想要离开,有人情绪失控,或者补给不能按时到来时,姜文凯都会这样安慰和鼓励大家。有时本该轮到他休假,他却把珍贵的机会让给年轻人。身为站长的他,每年上岛时间都超过全站人员上岛时间的平均数。

  本版撰稿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王彤 图片由自然资源部北海局提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青岛日报社
Copyright © right 青岛日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喜迎二十大
   第A03版:奋斗者 正青春
   第A04版:同心抗疫
   第A05版:我们的节日·中秋
   第A06版:今日看点
   第A07版:今日看点
   第A08版:城市更新建设,让生活更美好
   第A09版:身边事
   第A10版:青岛面孔
   第A11版:都市圈
   第A12版:荣军敬老
   第A13版:星光岛
   第A14版:文艺汇
   第A15版:财富汇
   第A16版:天下
孤岛“放哨人”获评“最美自然守护者”
青岛早报奋斗者 正青春A03孤岛“放哨人”获评“最美自然守护者” 2022-09-09 2 2022年09月0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