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9月2日讯 市区出现了18天超过30℃的天气,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偏多65.8毫米,平均气温比常年偏高0.3℃……日前,青岛市气象部门发布了今年我市“三伏天”的大数据。今年我市的三伏天气温偏高,降水偏多,以高温、高湿的桑拿天为主,天气闷热比较难受。今年的三伏天,全国也处在高温中,其中7月21日至8月30日,中央气象台连发41天高温预警,期间最高级别红色预警连发12天,均打破了纪录。
市区18天超30℃高温
今年三伏天期间,全市最高气温36.8℃,8月5日出现在胶州;市区最高气温34.7℃,出现在8月15日。整个三伏天期间,市区共计出现了18天最高气温超过30℃的情况,也就是说有接近一半的天数最高气温超过了30℃。超过35℃天数最多的是平度和即墨,各有3天。其中高温主要发生在中伏和末伏,初伏期间全市平均气温25.5℃,较常年偏低0.6℃;中伏期间,气温更上一层楼,全市平均气温27.3℃,较常年偏高0.8℃;末伏期间,全市平均气温26.2℃,较常年偏高0.5℃。
中伏期间降雨最多
降雨方面,主要发生在中伏。今年我市三伏天期间全市平均降雨298.2毫米,比常年偏多65.8毫米。初伏期间全市平均降水量54.3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17.3毫米;中伏期间,全市平均降水量219.4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112.6毫米;末伏期间,全市降水量24.5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29.5毫米。
气象专家介绍,今年三伏天期间,副热带高压异常强盛,给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带来了极端的高温和干旱,而我们青岛处在副热带高压的北侧边缘,副热带高压位置稍有摆动,就让我们受到高温、降雨频繁的交替影响。同样,由于副热带高压异常强盛,挡住了台风北上的路径,这也是今年北上台风非常少的原因之一。
“超长”三伏天其实常见
三伏天通常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多地都会开启“蒸烤”模式。
三伏天有30天“普通版”和40天“加长版”。以今年为例,7月16日入初伏,7月26日入中伏,8月15日入末伏,8月25日出伏,一共40天,是个“加长版”三伏天。根据中国天气网梳理的2001年至2022年的三伏天时间发现,这22年里有17年都是“加长版”三伏天,占比高达77%,可见“普通版”三伏天不普通,“加长版”三伏天更常见。
“三伏天其气候特点是高温、高湿、高热,通常三伏天吹东南风,空气潮湿,给人非常闷热的感觉。”气象专家表示,从天气系统上看,三伏天出现在七八月份的盛夏,副热带高压强盛,控制了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在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下,天气晴热高温,因此三伏天属于盛夏酷暑,所以也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近日,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预测,今年秋季,我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到偏高,北方大部地区初霜冻日期较常年偏晚。(观海新闻/青岛早报首席记者 孙启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