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岛日报社(集团)数字报纸
A13:常青树周刊
~~~父母乐于被“直播” 子女变身“千里眼”“顺风耳”
子女“云陪伴” 给父母家安监控
父母乐于被“直播” 子女变身“千里眼”“顺风耳”
资料图片
扫码倾听 本版有声新闻
扫码加入 早报银龄俱乐部

  不在父母身边,如何了解父母的日常生活?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子女选择给家中年迈的父母安装监控摄像,这对于老人和子女意味着什么?近日,早报热线82888000接到几位市民的倾诉电话,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

  倾诉人:张强

  年龄:77岁

  职业:退休工人

  记录人:春雨

  女儿要给家里安监控我反对

  我的女儿是一名中学老师,前几年,她去贫困山区支教,我和老伴都很支持她的工作。女儿几乎每天都会给我们打电话,询问我和老伴的身体情况。她去支教的那段时间因为工作繁忙,打电话的次数也就少一些。那段时间,老伴因为哮喘病发作,半夜叫了救护车被送往医院,我因为不想让女儿担心,就没有告诉她这件事。每次女儿打来电话,我都搪塞她说“家里挺好的,你妈出去溜达了,不在家……”女儿没有听出什么破绽,我们就把这件事瞒了过去。老伴住院期间都是我一个人照顾她,每天除了送饭,还要陪床,由于实在忙不过来,我就给老伴雇了个护工。中国父母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愿意给子女添麻烦,再大的事情都要自己扛着。

  老伴看着我忙前忙后,憔悴的样子很心疼,不过,她也赞成不把自己生病住院的事情告诉女儿,老伴跟我说:“咱就这么一个孩子,她有自己的事业,我们年纪大了帮不上忙,别拖她的后腿。”所以,老伴在接女儿的电话时也都是装得跟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直到女儿支教回来,有一次老伴哮喘病发作,女儿陪她去医院看病,医生询问病情时,老伴如实说出自己住院经历,这个“秘密”才被女儿发现。女儿嫌我们不跟她说实话,冲着我和她妈妈发脾气。我知道这是孩子心疼我和她妈,但当时她在外地支教,我们即使告诉她实情,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更何况我们不想耽误她的工作。

  前段时间,女儿提出要给家里安装摄像头,开始我是反对的,觉得家里平时又没有什么外人,就我和老伴两个人在家,没有必要安装这些东西。而且,在自己家里安装摄像头,就好像无形中有双眼睛一直在盯着我,让我感觉浑身不自在。虽然我不同意安装,但女儿的态度很坚决,她说:“你和我妈年纪都大了,万一在家里发生点什么事,我可以第一时间知道。”因为拗不过女儿,我也只得同意,但我说摄像头只能安在客厅里,卧室和书房不能安装。

  我们跟孩子的距离更近了

  女儿做事一贯认真,她在选择摄像头的时候也是做了不少功课,要画质清晰,还要有夜视功能,能够支持远程查看,能够保存近期拍到的视频……最终女儿给家里装了个支持全彩夜视功能的摄像头,据说这种夜视效果要比普通红外夜视效果清晰一些。

  自从家里客厅安装了摄像头,女儿可以全方位掌握我和老伴的动态,每天早晨上班路上、中午午休时间和晚上下班回家路上,女儿都会通过监控视频,和我们聊上几句。

  三个多月前的一天早晨,老伴起床后感觉胳膊有些发麻,我和老伴以为是睡觉姿势不对压得发麻,都没当回事,我给老伴按摩胳膊想缓解一下症状。女儿通过视频监控了解情况后,觉得问题不是那么简单,说她一会儿就回家带她妈去医院。一开始我和老伴都不同意去医院,老伴说没什么事,我说明天就是周六了,等你明天回来看看情况再说。但女儿不同意,执意要带她妈去医院。就在去医院的路上,老伴说话开始变得有些不清楚,到了医院医生初步诊断是中风,脑部拍片后确认了医生的诊断,立即办理了住院手续。因为发现治疗及时,老伴住了半个月院后终于康复出院,没有留下什么后遗症。

  幸亏家里安装了监控视频,让老伴躲过了一劫,这让我对安装监控的看法也有了很大的转变。

  有了监控,可以说女儿和我们的距离更近了,女儿通过监控视频随时“发号施令”,“妈,别忘了按时吃药”“爸,天太热把家里的空调打开,别不舍得用哈。”“你们俩看会儿电视就起来活动活动,老是坐着对身体不好”……我发现老伴也很享受被女儿“唠叨”的感觉,她干脆把我们俩吃饭的地点从餐桌“转移”到客厅的茶几上,这样更方便给女儿“直播”。

  倾诉人:杨先生

  年龄:55岁

  职业:银行职员

  记录人:春雨

  视频里我知道了父母的日常

  我的父母都已经80多岁,生活在农村老家,我的两个姐姐虽然也都在老家务农,平日里经常去照顾父母的生活,但毕竟不是住在一起。以前给父母打电话,只能听到声音,看不到场景。母亲没有随身带手机的习惯,每每电话打不通,总会胡思乱想一番,忐忑不安半天,直到电话打通,悬着的心才算放下。父亲听力下降严重,正常打电话已沟通不了,即便打开免提,也听不清楚。你说东,他说西,八竿子打不着,让你哭笑不得。次数多了,我就只给母亲打电话,侧面了解父亲的近况。

  去年春节回老家,我给家里安装了监控摄像头。自从装上监控,最大的感触就是可以随时看到家里的情况。茶余饭后,日间休息,想他们的时候,就打开手机,看看他们在不在家,在干些什么。如果不在家里,也知道老家是艳阳高照还是乌云密布。如果他们坐在院子里,就可以直接通过监控跟他们讲话,监控端声音洪亮清晰,通话效果很好,听力不好的父亲坐在院子里,也能听到我们的声音。

  每天早上起床前的第一件事,就是通过监控视频看看老家的父母都在干什么,看看他俩起床了没有,人在哪里,在做什么。也许是上了年纪觉少的原因,父母每天早晨都起得很早,母亲会准备好鸡食,到院子里喂鸡,父亲则会在院子里修整他种的花花草草。我会跟父母聊上几句,叮嘱他们多穿点衣服。每次听到我的声音,父母浑浊的眼睛里仿佛一下子就有了光,她们会看向摄像头的方向,脸上带着笑意,就像能看到我的脸一样。因为语音对讲只能由我单向控制,每次闲聊结束我都会告诉他们我要下线了,免得他们一直等。

  吃晚饭时的父母显得尤为落寞,简单的饭菜,两个人很少看电视。白天还有邻里常到院子里转转,到了晚上,两人早早吃过饭,关上大门上床休息了,画面里只剩下空荡荡的客厅和紧闭的大门。

  “云陪伴”,让子女与父母“共同生活”

  我是个不会轻易流泪的人,但有一次我刷到一个视频,让我忍不住破防了。视频上,一位农村的老母亲把子女送走后,回到屋里号啕大哭,老人的这种不舍与难过,也只能在孩子转身离开的时候才会决堤,就像所有人的母亲,所谓的坚强,不过是怕孩子会心生愧疚。这让我想起了自己的老母亲,每次逢年过节回老家,母亲都是提前好几天开始收拾卫生,晾晒被褥。而我在家里待得短短几天,除了走亲访友,参加饭局外,大多数时间就是和亲戚朋友一起打麻将,和父母聊天说话的时间并不多。每次临走的时候,母亲都会准备大包小包的特产给我装到车上。有一次,我把车开出去很远,通过反光镜能够看到老母亲还站在原地望向我的方向。也许,我的老母亲也会在我离开后回到屋里大哭一场,而我却全然不知……

  有一次我和同事聊起给父母家装监控的事,没想到和我有类似想法的人还真不少。同事小陈说,他母亲去世后,父亲就成了空巢老人,留守在山东莒县的一个小乡村,今年清明假期,他给家里安装了三个监控摄像头,可以随时查看父亲的状况,“老爸年纪大了,离得又那么远,多留个影像,就是多留点念想。有时,一群邻居来我家院子里拉家常,看着邻里熟悉的身影,听着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乡音,仿佛瞬间穿越时空,置身其间。”小陈说。

  给家里装上监控,我们这些身在外地的儿女可以变身“千里眼”“顺风耳”,家里的风吹草动一目了然,弥补了长年在外看不到父母的缺憾。与家乡的距离近了,与父母的距离近了,心与心的距离也近了。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宋振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青岛日报社
Copyright © right 青岛日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划重点
   第A03版:城市更新建设,让生活更美好
   第A04版:城市更新建设,让生活更美好
   第A05版:着力解决堵的问题 持续整治乱的现象 扎实做好美的文章 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第A06版:今日看点
   第A08版:发布
   第A09版:都市圈
   第A10版:暖新闻
   第A11版:健康周刊
   第A12版:医声
   第A13版:常青树周刊
   第A14版:风采
   第A15版:才艺
   第A16版:天下
子女“云陪伴” 给父母家安监控
青岛早报常青树周刊A13子女“云陪伴” 给父母家安监控 2022-08-16 2 2022年08月1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