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1月29日讯 在青岛革命烈士纪念馆内,祖籍山东济南平阴的陈振麓是一颗闪亮的星。他是抗战时期第一任中共青岛市委书记,牺牲时年仅26岁,于1950年被山东省民政部门追认为革命烈士。去年,一家传媒公司拍摄纪录片时,得知陈振麓没有归入烈士陵园。经过多方共同努力,11月29日,记者现场见证了烈士忠魂“归队”,在他牺牲85年后得到告慰。
巍巍青山埋忠骨,朵朵白花祭英魂。29日上午10时,精心准备的迁葬仪式在平阴县烈士陵园举行。陈振麓的亲属一路护送烈士骨灰,缓缓走上台阶,与礼兵共同为骨灰盒覆盖上庄严的国旗。平阴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的主持人宣读了陈振麓的生平事迹,饱含深情地宣布仪式开始。奏唱国歌之后,全体人员向陈振麓默哀,追思缅怀他短暂而光辉的一生。
工作人员协助陈振麓的家属将骨灰盒放入编号为400的墓穴石棺内,由工作人员砌筑石板并加盖烈士墓碑。家属眼含热泪,将两束鲜花放在墓碑两旁。全体人员向墓碑三鞠躬致敬。“爷爷,您安息吧,您归队了!”陈振麓的侄孙女陈艳喜极而泣,“过了85年,您终于以烈士的身份,再次和战友们在一起了。爷爷,您牺牲得早,没看到国家解放,现在国家发展得很好,我们国家强大了!”
“我们全家人都非常激动,昨晚基本没睡着。今天早晨,我打开这面国旗,盯着看了半个小时。来之前,我还对儿子说,太爷爷为国家牺牲了,我们一定要以他为榜样,力所能及地为国家做贡献。”陈艳激动地告诉记者,“爷爷为了革命,牺牲时那么年轻,我们陈家后辈的子孙都引以为傲,培养出了十几名军人,是光荣的军人之家。感谢为爷爷归队做出努力的所有人,帮助我们实现多年的夙愿。”
去年10月,青岛建园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拍摄红色系列纪录片时,陈振麓的亲属告诉导演王绍君,由于上世纪的历史遗留问题,陈振麓的烈士证明等档案资料丢失了。多年来,亲属多方求证未果,只能将他的遗骨埋葬在村里的公墓。今年10月,王绍君团队核实细节后联系了相关部门,并将这一消息告知本报记者。本报于10月17日独家报道了《追寻历史 让英雄“归队”》,引起广泛关注。在济南和青岛两地相关部门的通力协作和推动下,陈振麓的一生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掌上青岛 首席记者 张译心 摄影 宋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