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溱
夏日最佳的瓜莫过于西瓜。
西瓜果肉味甜,不但营养丰富,还能解暑解渴。夏日里平民百姓你来我往的人情礼物,首选就是西瓜。又大又实惠,送的人脸面上挂得住,收的人也是满心欢喜,可谓一举两得。个人之间如此,有时公家搞活动需要物质方面的表示,西瓜也是最好的选择。每到酷暑,一些组织去慰问一线员工,除了精神上的激励,带的最多的是降温降暑的矿泉水、汽水和西瓜。而西瓜最受欢迎。那些在骄阳之下辛勤劳作的师傅们,大口咬着充满瓜汁的瓜瓤,脸上无不露出感激和欢快的笑容。大快朵颐之后,大家干起活来劲头自然就更足了。
西瓜相对其他瓜果价廉物美。尽管以前物质条件有限,囊中羞涩,但夏日里家家都会吃上西瓜。当然,这并不是说夏日里人们的荷包就“鼓”了起来,而是因为这里面也有生活“技巧”。西瓜有季节限制,刚上市肯定贵,一般家庭吃不起,当大量上市时,价格随之就降了下来,此时购买性价比高。“穷则思变”,钱少有钱少的办法,节源开流,日子未必就过得不精彩。瓜果就是这样,有“珍贵”期,也有“失宠”期。大自然给人类奉献“美果”,是为了让这个世界更好地繁衍发展,所以也很在意物种“平衡”。否则只顾一头,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了。
西瓜全身是“宝”。瓜瓤好吃,瓜皮处置好了,同样受欢迎。过去许多人家吃西瓜皮,多是从节约的需要考虑,能少花钱就尽量少花。西瓜皮自然就成了“可利用”的食材。去掉皮炒着吃、拌着吃,做汤吃,各显神通。说实话口感一般。现在人们吃西瓜皮,跟填饱肚子没有一点关系,更多的是“再利用”,获取更多的营养。不光可盐腌制当咸菜,糖渍做成西瓜条,还可以加工成西瓜果酱,出口国外,再进一步的还有,从西瓜皮中提取果胶,用于食品、医药和日用化工等行业。当然,这些已经不再是建立在“果腹”和“节约”的基础上,更多的是与“喜好”“健康”挂钩。拿坊间的话说:就好那一口。
至于西瓜籽,加工后许多人肯定都享受过,其中“黑瓜子”最受青睐。皮薄、口松、肉厚、乌黑发亮,味香隽永,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市场上都很难买到,只有节日里才会偶尔看到。记得母亲最爱吃黑瓜子,她的一位“大娘”家境富有,知道母亲这个喜好,就到附近的商店跟售货员拉上了“关系”,黑瓜子到货一定会单独留出几斤。那些年,我们家逢年过节没断过黑瓜子。那香醇厚重的滋味至今想起来还记忆犹新。
当然,西瓜也是不可缺失的药材。从《中药大辞典》可以查询到,西瓜的果瓤味甘,具有清热利尿、解暑生津的功效。别的不说,许多人都用过西瓜霜,顾名思义原材料就是来自西瓜。
西瓜的种类很多。我们常见到的有黑美人、麒麟、花皮、黄瓤、甜王,以及统称为“本地瓜”的西瓜。后者是个筐,叫不上名堂的都归结于它。大街上常看到一车车叫卖的西瓜,旁边大都竖一牌子:本地瓜。其实有些本地瓜很甜,但因为没有“名堂”,价格反而上不去。这种现象也让瓜农们有些无奈:“出身”不好,不受待见。
西瓜的原产地是南非,因为那里热,所以有许多西瓜品种生长。这很符合大自然的生存法则。既然热就生长解热降温的植物,以帮助人们不受外在因素的困扰。我们国家西瓜最早出现的地方是新疆 ,之所以叫“西瓜”,据说跟从西域地区流传而来有关。真假不知,但应该承认,新疆的西瓜确实比一般地方的要甜得多。除了气候、土壤等原因,“原始”的品种肯定很重要。
成熟的西瓜是一道美味的大餐,也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当刀落瓜开时,那“咔嚓”的声响,正应了那句诗意:西瓜足解渴,割裂青瑶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