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岛日报社(集团)数字报纸
A04:全国晚报总编青岛调研活动中国晚协文化新闻分会2024年年会
~~~加快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绽放海岸线新魅力“最美海岸行”大型直播采访活动启动
青岛海洋生产总值稳居国内城市第三
加快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绽放海岸线新魅力“最美海岸行”大型直播采访活动启动
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副局长孙云潭为青岛晚报掌控全媒体大型直播采访团授旗。王小帅 摄
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灵山湾的海岸线。
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灵山湾的海岸线。

  近年来,青岛市坚持走海洋强市之路,以海洋为发展引擎,培育新质生产力,不断加快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的步伐。2023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再创新高,达到5181.3亿元,同比增长6.5%,总量列上海、天津之后,居全国第三位,这是青岛市交出的经略海洋“答卷”。

  昨天,青岛市海洋发展局、青岛晚报掌控全媒体共同发起的“最美海岸行”大型直播采访活动启动。为进一步推动海洋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展现青岛美丽海岸线的独特魅力,“最美海岸行”直播采访活动组建了专家智库,邀请海洋领域的专家学者为海洋建设出谋划策,共同探讨如何保护海洋生态、提升海岸线品质、发展海洋产业等。

  新质生产力兴海

  青岛海域面积1.17万平方公里,海岸线(不含海岛岸线)总长760公里,沿海分布49处海湾和120个岛屿,是我国沿海重要中心城市。海洋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接续空间,是培育产业的重要承载地。青岛市更多领域的海洋新质生产力正在加速崛起。

  在海洋渔业方面,“国信1号”首创游弋式“船载舱养”模式,掀起第六次海水养殖浪潮。全球第一座全潜式深海智能网箱“深蓝1号”成功收获我国首批深远海三文鱼,开创全球温暖海域三文鱼养殖先河。船舶海工方面,全球首座十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深海一号”能源站、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首艘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FPSO)“海葵一号”等大国重器完工交付。落地中船船舶设计研究中心总部,海工装备进一步向“高端、深水”迈进。海洋生物医药方面,实施“蓝色药库”开发计划,国际公认的16个上市海洋创新药物中,有两个来自中国、来自青岛,自主研发的抗肿瘤新药BG136完成一期临床试验,抗乙肝病毒药物LY102获得临床试验批准。海洋交通运输方面,青岛港常年“不冻不淤”,是国内外不多见的天然深水良港。2023年,青岛港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均居全国第四位,集装箱海铁联运量连续9年位居全国沿海港口首位。

  科创资源强海

  海洋经济具有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等特征。实现海洋经济跨越式发展,必须大力发展海洋高新技术,加强原创性、引领性海洋科技攻关,打通产业发展堵点难点。青岛聚集了全国30%的涉海院士、40%的涉海高端研发平台和50%的海洋领域国际领先技术,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建设,展现其迷人的海岸线新篇章。

  精准施策助力企业快速成长,推进“海创计划”“沃土计划”“硕果计划”,启动建设全国海洋科技大市场,全市涉海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38家、增长27%。2023年,涉海技术合同成交额达69.35亿元,同比增长70%。此外,立足海洋科创优势,制定出台《青岛市海洋人才集聚行动计划(2023-2025年)》《青岛市现代海洋英才激励办法(试行)》,全市海洋人才总量达37.65万人,住青涉海“两院”院士达23人,海洋创新综合能力位居全国首位。

  国际互联拥海

  海洋孕育了生命、联通了世界、促进了发展。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进程中,海洋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载体。青岛持续丰富拓展海洋领域对外交流合作和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平台、载体和渠道。建成全国唯一“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作为亚洲唯一受邀城市出席2024联合国“海洋十年”大会。承办中国-国际海底管理局“海洋科学与技术”培训。连续举办全球海洋院所领导人会议、中国国际渔业博览会等一系列重量级海洋活动。围绕《BBNJ协定》高标准承办我国政府主导的全球首场研讨会。

  走出去,请进来,青岛正以开放的姿态拥抱着全球海洋的无限可能。目前,青岛在深远海开发、北极“冰上丝绸之路”建设、南极全球治理等方面都展现了积极的参与和贡献。与西班牙、挪威等国家,以及法国布雷斯特大都会、韩国仁川、釜山等城市保持着紧密的海洋领域合作关系。2023年,太平洋岛国基里巴斯、所罗门群岛等农渔业部长访青,开拓渔业国际合作的新领域。 

  深化海洋文化融合

  提升海滨旅游体验

  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文化系主任 马树华

  青岛的海洋文化源远流长,从早期的港口贸易到现代的海洋产业,再到丰富多彩的海洋民俗活动,都彰显着这座城市与海洋的紧密联系。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历史文化系主任马树华认为,随着文旅融合发展的深入推进,青岛的海洋文化正逐渐成为推动城市旅游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建议采用多元化方式深化海洋文化融合,让市民和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深入了解和感受海洋文化的魅力与内涵。

  传统海洋文化加入热门景点

  为了进一步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感受城市深厚的海洋文化底蕴,马树华建议青岛应深化传统海洋文化与热门景点的融合,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品牌。

  如备受市民和游客喜爱的热门景点小麦岛,不仅是年轻人喜爱的打卡地,更是青岛海洋文化的重要载体。昔日的小渔村,如今已成为市民和游客心中的“海洋之心”。近年来,青岛市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生态修复工程的推动下,小麦岛实现了从“破败渔村”到生态胜地的华丽转身。除了迷人的海景,这片土地还蕴藏着深厚的历史与文化。马树华建议,应通过多种方式展现海洋文化元素,如增设体现本土海洋传统的文化景观、开发体现海洋传统的文创产品,让游客在游览中感受厚重的历史与文化。

  现代海洋技术“走进”群众生活

  青岛是一座拥有丰富海洋资源和深厚海洋科技底蕴的城市。除了其著名的滨海度假休闲和沙滩体验,青岛在海洋科学技术方面的成就也备受瞩目。目前展示海洋科技文化的场所主要集中在海军博物馆、海底世界、明月海藻展览馆等专门的场馆内。尽管这些场馆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了解海洋科学的平台,但马树华指出,海洋科技成就及其所蕴含的人文、生态理念尚未充分融入到市民与游客的日常生活中。因此,有必要在更广泛的公共空间内,将这些内容“嵌入”并“融进”市民和游客的生活之中。通过创新的设计和布局,可以在城市的公园、广场、街道等公共空间,甚至居民的生活小区中,融入海洋元素,展示现代海洋科技的辉煌成就,让市民和游客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海洋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对海洋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此外,青岛作为移民城市,其多元文化背景也为海洋文化的推广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将不同地域的文化元素与海洋文化相结合,不仅可以让市民和游客更深入地了解青岛的海洋历史和文化,还能增强市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构建多层次海洋意识传播网络

  近年来,青岛在海洋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不仅建设有专门了解海洋科学的平台,而且中国海洋大学等高校也积极组织了山东省中小学的海洋通识教育,通过编写海洋科普读物、开发海洋教育课程等方式,提升了中小学生的海洋知识水平和海洋意识。但当前公众对海洋的认知和意识仍有待加强。马树华指出,面向大众的海洋教育要突破学校教育的局限。当前正值数字人文时代,可以借助新的科技手段,构建多层次的海洋意识传播网络,如建立海洋文化遗产数据库、开发海洋教育APP等,将海洋意识系统地传达给公众。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海洋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还为公众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认识海洋的方式。

  此外,马树华表示,当前的海洋科普读物和期刊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可以开发更多面向大众的、通俗易懂的海洋科普读物和电子产品,以更好地普及海洋知识。

  发展海洋经济与

  建设海岸线双翼齐飞

  青岛市委党校管理学教研部(青岛市情研究中心)副主任 毛振鹏

  在海洋强国战略指引下,我国海洋经济正迎来蓬勃发展的新时代。在这一进程中,加快海洋经济发展与建设美丽海岸线双翼齐飞,成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毛振鹏指出,作为沿海城市,海洋经济是青岛发展的重要支撑。青岛应充分发挥其在海洋科技、海洋产业等方面的优势,打造具有城市代表性的海洋品牌。而那一片片蔚蓝的海岸线,也不只是自然地理形态,更是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

  围绕核心产业集聚优势技术

  青岛,作为海洋科技的重要高地,虽然在多个领域拥有世界领先的科研实力,但长期以来,基础科研的强势与科技成果转化的不足形成了鲜明对比,对海洋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有限。毛振鹏建议,一方面青岛应整合海洋科技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等核心平台的力量,开展高水平联合研发,集中突破海洋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颠覆性技术。这一举措旨在基于技术优势,建立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海洋产业链,并通过持续加大技术研发力度,保持技术领先地位,争取将科技对海洋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升至70%以上,为海洋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另一方面,青岛将着眼国内市场需求,优化科技创新体系,完善海洋产业链布局,建设充满活力的全球海洋创新中心。重点围绕海洋新材料、海洋生物医药、海工装备制造等核心产业链进行核心技术攻关,以技术优势吸引产学研用资等各类经济要素向青岛集聚。完善市场化的科技研发项目遴选机制和更具弹性的项目评审机制。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科技研发项目的选择效率和成功率。同时,更具弹性的项目评审机制将更好地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和积极性。

  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修复双赢

  随着海洋经济的蓬勃发展,海岸线作为其前沿阵地,其建设与保护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毛振鹏指出,为确保海洋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需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来加强海岸线建设,实现经济与环境双赢。例如,在海岸线保护与管理方面,应充分考虑海洋生态系统的特点和需求,实施严格的规划控制,明确海岸线开发边界,禁止无序扩张和过度开发。同时,加强对污染源的监管,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确保海岸线生态环境质量。

  对于受损的海岸线,启动生态修复工程。引入先进的修复技术和方法,通过植被恢复、湿地重建等手段,修复受损的海岸生态系统,恢复其生态功能和自然景观。这不仅提升了海岸线的整体形象,也为海洋生物提供了更优质的栖息环境。此外,可以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开展海岸线生态研究,为海岸线保护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创新海岸线景观为经济注入活力

  在追求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的同时,青岛市在海岸线上建设的海洋主题公园和海滨步道等景观设施,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旅游体验,也充分展示了本地自然资源和文化特色。毛振鹏称,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海洋主题公园、海滨步道等景观设施的品质和服务水平。通过引入更多创新元素和互动体验,让游客在享受美景的同时,也能获得更加丰富的旅游体验。同时,海洋旅游业的发展需要与其他产业协同发展。其建议加强与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合作,共同打造完善的旅游产业链,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旅游服务。

  除此以外,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的旅游规划和管理经验,加强与国际旅游组织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借鉴国际成功经验,不断提升青岛市海洋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吸引更多国际游客来青体验,从而不断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本版撰稿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掌上青岛 记者 璩骊儒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青岛日报社
Copyright © right 青岛日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全国晚报总编青岛调研活动中国晚协文化新闻分会2024年年会
   第A03版:全国晚报总编青岛调研活动中国晚协文化新闻分会2024年年会
   第A04版:全国晚报总编青岛调研活动中国晚协文化新闻分会2024年年会
   第A06版:全国晚报总编青岛调研活动中国晚协文化新闻分会2024年年会
   第A07版:全国晚报总编青岛调研活动中国晚协文化新闻分会2024年年会
   第A08版:活力海洋之都 精彩宜人之城
   第A09版:城市更新建设 让生活更美好
   第A10版:新观察
   第A12版:城事
青岛海洋生产总值稳居国内城市第三
青岛晚报全国晚报总编青岛调研活动中国晚协文化新闻分会2024年年会A04青岛海洋生产总值稳居国内城市第三 2024-06-29 2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