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轨道上不断穿梭的地铁,承载着一个又一个梦想,托起了一个又一个未来——随着旅游旺季到来,青岛地铁线网单日客运量突破200万人次,达到220.95万人次。
提到地铁,安全,是一个永远绕不开的话题。很多人不知道,守护青岛地铁消防安全的队伍中,相当一部分是女性。身为执法者,她们认真负责;身为女性,她们更加细心。5月中旬,记者跟访青岛市消防救援支队轨道交通大队监督员,见证了地下数十米的这份悉心守护。
地铁消防安全检查
排烟很重要
5月16日,青岛地铁1号线中山路站。
这个地铁站虽然开通时间不长,但位于青岛最长的地铁线上,且坐落在青岛的历史文化街区,在这里,出门就能看见满满时代感的里院,步行几分钟就能到中山路、劈柴院一带,虽不是周末,地铁站里依然人流密集。
众所周知,地铁车厢和车站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很多地面上的小事,在地铁里都可能是大事:2014年3月,两名青年在广州地铁车厢内玩耍“防狼喷剂”时,刺激性气味导致乘客惊慌疏散,地铁停靠后,乘客争相逃离车厢时,发生踩踏;2021年,特大暴雨袭击郑州,积水漫进地铁车厢,导致乘客遇难。
常言道,水火无情。在地铁这样封闭的区域里,安全不容忽视。正因如此,包括消防安全在内的地铁安全保障,一直是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的。5月16日上午,记者跟随青岛市消防救援支队轨道交通大队监督员穆凤娇、刘杨,开始对地铁站进行消防安全检查。
在地铁站控制室内,穆凤娇、刘杨首先检查了地铁站的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报告和消防应急预案,随后来到了消防中控台前,逐一检查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排烟风机、加压送风机、隧道通风等设施的情况。监督员告诉记者,在火场,既有毒又能遮挡视线的烟雾是逃生最大的阻碍,如何保证地下区域的浓烟尽快散去,仰仗着这些消防设施的完好。每次检查中,这些都是重点检查的部位。
地下数十米
消防安全不能疏忽
为了方便维保,也为了尽量减少对乘客的影响,地铁站的消防安全设施一般集中分布在特定的管廊上方或者两侧。当天上午,记者跟随监督员检查了消防泵房等区域。由于泵房所处靠近地面,记者跟随监督员连续爬了四层楼梯才到达。进入泵房后,监督员在检查时,不仅要检查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报告,观察各项仪表的压力,还得随时提防着地面和半空——为了方便设备安装,泵房的地面经常有高度差;为了控制检查管线,管道上分布着转盘手柄和中轴,监督员一不留神,就可能碰到头部。
对此,穆凤娇和刘杨两名女性监督员已经习惯了。在她们看来,消防安全工作不能有任何侥幸心理。再累、再繁琐,也必须按照程序一步一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每天200多万客流的安全。
青岛市消防救援支队轨道交通大队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穆凤娇和刘杨虽然是女性,但工作起来从来不喊苦、不叫累,而且特别认真负责——当天上午的检查中,监督员还检查了干粉灭火器、消防水带、水枪头等消防设备是否符合市场准入制度、产品质量是否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对照产品的质量检测报告、合格证书等资料,对产品质量进行现场判定。
守护地铁消防安全
“青岛经验”正形成
轨道交通大队监督员告诉记者,目前,青岛的140多个地铁站,都经过了类似的严格检查。这背后离不开监督员的辛勤:有的地铁线路特别长,监督员一次检查经常横跨多个区域,经常是在城阳忙活完,又要乘车去西海岸的另一个站;到了夏天,监督员在气温较低的地下区域检查完,又要到轻轨站台检查,被太阳照得浑身发烫,承受“冰火两重天”的考验……
记者从青岛市消防救援支队了解到,为了守护青岛地铁的安全,支队专门配备了可以在地面行驶,也可以在地铁轨道上奔跑的路轨两用消防车;青岛市消防救援支队还定期组织大型地铁消防救援演练,提升参演单位灭火作战编程的实战性,检验各类消防车辆和器材装备的应用水平,提高地铁火灾处置的综合应急能力。
专门的人员、专门的车辆和装备、专门的演练……全方位守护地铁消防安全,“青岛经验”正在不断累积和完善。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 首席记者 刘卓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