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忘了我》,让全场赞了于科奇,15日晚《云上歌王 LIVE SHOW》第二季落幕,新歌王诞生,作为融媒体项目,《云上歌王》搭乘演艺集团+电视台的合作机制,立足青岛,面向全网,传播了青岛好声音。
时间再往前一点,2022第四届青岛原创音乐扶持计划总决赛中,青岛籍音乐人宋洪飞凭借《溯源》获得原创歌曲金奖,由成都选送的低苦艾乐队获得原创乐队金奖,更多城市的音乐加入,得益于“中国城市电台海量原创音乐联盟”36家城市电台的联袂推荐。
而2023青春之岛青年音乐节已在2022的冬季正式启动,继续为高校大学生搭建梦想的舞台,今年优胜者可以获得原创音乐数字人资格……
关于音乐的选秀在青岛的冬季进入高潮,除了歌手、乐队本身的原创力量,2023年的秀场更多体现出青岛音乐全方位的时代发展:融媒体项目、城市联盟、数字化趋势。
《云上歌王》的不限于青岛
“《云上歌王》诞生于青岛,但不限于在青岛,而是在全球传播。”《云上歌王》总导演、青岛演艺集团副总经理张乐群总结,通过第一季的传播,第二季的参赛歌手来自更多地区、人数更多、演唱更专业、风格更多样,“很多歌手在原创中加入了中国风,展示了文化自信。”张乐群表示,第二季的歌手年龄跨度更大,尤其是12岁的歌手带着原创作品参赛,说明青岛音乐发展的后继有力、年轻化。
《云上歌王》第二季,是由中共青岛市委宣传部、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青岛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青岛演艺集团、青岛市广播电视台主办的大型直播歌手竞演秀节目。“这一届歌王的歌曲有很多原创作品,风格又各有特色,摇滚、流行、民谣等音乐形式都有涵盖。”知名广播节目主持人,中国内地原创音乐发展的见证者、推广人立波,作为总决赛评委这样评价,“尽管有的作品表现完美度上略有欠缺,但有了歌舞剧院大编制乐队的加持,也使得这些作品有了精彩的展现,不失为是近年青岛原创作品的一帧美丽风景。”
线上和线下的联袂出击,演艺集团联手电视台的融合发展,是《云上歌王》这一大型直播歌手竞演秀节目的独特尝试,“这种形式在全国来说也是领先的。”张乐群解释,《云上歌王》比赛环节放置在专业剧场,同时上网直播,扩大节目影响力,而比赛过程中,参与竞演的优秀歌手又可以在岛城展开巡演,接地气地扩大本土音乐创作的影响力。“这个项目起步就是媒体融合发展,演艺集团专业的艺术舞台和电视台专业的制作联合,打破界限,发展更好。”《云上歌王》坚持用三四年的时间,形成一个大的文化品牌。张乐群展望,《云上歌王》的第三季还会优化调整,增加亮点,更加市场化。“这个项目立志于推动青岛夜经济的发展、打造青岛的流行音乐平台,助力艺术城市建设。”
多点创新推动青岛音乐发展
“青岛最动听”原创音乐扶持计划自2019年开启,已经在全国音乐节目中逐步打响青岛品牌。今年,成都选送的低苦艾乐队、昆明选送的濮曼乐队等业内知名乐队的参赛,让“最动听”有了更动听。
“我们很爱青岛!”低苦艾乐队主唱刘堃在舞台上表示,乐队自2009年起每年都到青岛演出,“音乐是城市骨子里自带的气质。”“音乐之岛”是吸引这些乐队前来演唱、参赛的关键词。而有这么多外地好歌手、好乐队来青参赛,探究起来,很大因素是大赛组委会今年特别发起成立了“中国城市电台海量原创音乐联盟”,“截至目前,共有36家城市电台加入其中,推选了大量优秀原创歌曲和乐队参加比赛。”他们带着不同城市的不同风韵在青岛放歌,为青岛原创音乐扶持计划注入了新鲜的活力。此外,本届参赛原创音乐人及乐队还可以通过官方平台办理原创作品的确权手续,并有机会将自己的参赛作品以“音乐数字藏品”的形式制作发行并获得收益。“广大音乐爱好者可以购买并收藏自己喜欢的原创歌曲,原创音乐人也实现了对音乐版权的保护,打通原创歌曲产业运营渠道,营造原创音乐良性发展生态。”
创立于2021年3月的青春之岛青年音乐节,是我市目前唯一以高校大学生为主要互动对象的官方“原创音乐+演艺活动”平台。2023的音乐节已在2022年11月启动,主办方表示,最终进入总决赛并获得冠亚季军的选手将获得丰厚奖励和各种代言人称号,受邀参与青岛报业传媒集团举办的各类大型时尚演艺、会展活动,并有机会成为读报参考和青岛晚报新媒体矩阵的品牌推荐官。同时,音乐节海选优胜选手均有机会获得制作青岛高校大学生原创音乐数字人(音乐节虚拟人)资格,并可享受与阿里巴巴集团数字新基建平台互动机会。这些数字化的创新与大学生的青年气质融入了当下的时代化发展。
原创音乐还需“青岛聚力”
多类型多形式的音乐舞台不断做大,全方位为歌手、乐队创造“向上”的条件,青岛的原创音乐在近年来进入了快车道。立波认为,青岛原创音乐作品的数量呈几何状增加,但是能让人走心动心的作品还是少了,“大家耳熟能详的还是《青岛梦寻》和《我的青岛》。”着力点过于分散,大家各自为战,产生精品的可能就如沙里淘金。当然,原创类歌曲比赛平台多了,歌手们可以展现的舞台自然也就宽广了,这是毋庸置疑的好事情,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显而易见,比如创作题材的狭窄,写“青岛”必写“八大关”“小鱼山”“吃蛤蜊,哈啤酒”,旋律不够,说唱来凑,歌词缺少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诗意表达”……
见证了青岛流行音乐发展的立波,认为推动青岛原创音乐的发展还存在两方面问题:青岛本土音乐人和歌手与音乐家的距离依然保持着台上台下,起不到传帮带效用;“小作坊”的音乐工作室林林总总,具有号召力的大公司乏善可陈,基础好、造诣高的本土音乐人资源还在流失。“其实还应该是全市一盘棋,着力打造真正属于青岛的音乐名片,对内加速助推,对外筑巢引凤,这样青岛原创音乐的春天未来可期。”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 记者 贾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