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岛日报社(集团)数字报纸
A03:核心价值观·感动每一天
儿子“进仓”即将接受骨髓移植,卖扇老人牛西平难忘在青岛的点点滴滴~~~
儿子“进仓”即将接受骨髓移植,卖扇老人牛西平难忘在青岛的点点滴滴
“感恩所有帮助过我们的青岛人”
本报关于牛西平老人的报道。
牛西平在自家蔬菜大棚里照料西葫芦。
扫码看相关视频

  周末寒潮突袭,山东省迎来大幅降温。可是,这几天日照市五莲县许孟镇牛家院西村的六旬老人牛西平的心里却热乎乎的——在老家120余公里外的青岛,他患白血病正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独子牛皓正式进骨髓移植仓,准备接受骨髓移植,这意味着家里的顶梁柱又点亮了生命的新希望。

  寒来暑往,牛西平一家人二百多天的焦灼等待、苦苦煎熬、殷切期盼,在得知“进仓”消息的一刻得到了释放。牛西平收到消息后,第一时间给记者打来电话:“太感谢青岛晚报的报道了,感恩所有帮助过我们的青岛人,是你们支撑着我们一家走到了现在,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回溯

  今年5月,牛皓因手臂长疙瘩到镇医院就诊,得到的答复是“赶紧去大医院看看”。在青大附院,一纸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断给了他和妻子一记晴天霹雳,至少100万元的治疗费让经济上本就不宽裕的家庭雪上加霜。为筹费用,牛西平来青探望儿子时想到了卖字筹钱,在昌乐路文化市场买文房用具时,偶遇店主佟付军,得其无偿提供笔墨纸砚和午餐。佟付军还在朋友圈主动帮其售卖扇面,得到朋友的响应。

  萍水相逢却雪中送炭,佟付军令牛西平感动不已。思来想去,牛皓的妻子吕庆庆在青岛晚报官微留言表达了对佟付军的感激之情。通过留言,记者辗转联系上牛西平,听他讲述了自己家的遭遇。经过青岛晚报新媒体矩阵同步报道,牛西平一家的遭遇引发市民强烈关注和热议,众多爱心人士、企业、社会组织深受触动,纷纷参与到帮助牛西平一家的“爱心接力”中。同时,报道也引起日照人社部门关注,工作人员随后主动登门提供相应帮助。通过一系列报道,老人在青两个多月,就为儿子的阶段性治疗筹得了足够的治疗费。这一切令牛西平深刻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善心涌动和大爱如海。

  救子

  从7月到9月,牛西平靠写扇面售卖度过了人生最难熬的一段日子。眼看10月将近,惦记着家里两个蔬菜大棚该开棚种菜了,也不想再给佟付军添麻烦,老人决定回老家去。

  “在青岛的时候,我们得到了那么多好心人的帮助。撑到现在,牛皓总算可以‘进仓’准备骨髓移植了。”给记者打电话时,牛西平正在大棚里忙着照料西葫芦,与以往通话时相比,老人的语气轻松了不少。

  牛西平所在的院西乡被称为“中国西葫芦之乡”,这里种出的果实肉质脆、口味鲜、销路好。回家后,老人就在大棚里种下了1400多棵西葫芦苗。虽然大棚总占地面积不足两亩,但全部农活对于已过耳顺之年的牛西平来说并不轻松。尽管心情总是随着牛皓的病情起起伏伏,牛西平还是强打精神尽心照料着这两处大棚。

  “去年我靠种大棚攒了6万块钱,原本寻思日子越过越好,没想到今年牛皓病了。”牛西平给记者算了笔账,往年大棚收入过得去,可牛皓骨髓移植大约需要40万元,全家东拼西凑还剩一多半的缺口。“在青岛,大家帮了我们那么多,我们自己也要努力。再难再累,也要给儿子治病。”牛西平说,每当情绪低落的时候,他就会翻出晚报的报道和在青岛拍的照片,“看一看就觉得又有劲了,心情也好一些。”

  救夫

  牛西平在牛家院西村的大棚里忙碌着,牛皓的妻子吕庆庆也在青岛忙碌着。她一直住在妹妹家,每天不是在买菜的路上,就是在和菜贩讨价还价,不是在厨房里蒸炒炖煮,就是在赶往医院送饭的路上……18日11时,记者联系到吕庆庆时,她正赶往青大附院给牛皓送午饭。

  “饭送到医院后,要经过消毒处理才能送到牛皓的手里,我一般都早早把饭做好送去。”吕庆庆说,医生叮嘱给牛皓吃软烂好消化的食物,她就变着花样做炖土豆、炒蘑菇、手擀面、小馄饨……听到吕庆庆列的菜谱,不知情的人会认为她是一个烹饪达人。可事实上,尽管她是经营蛋糕店的烘焙高手,在牛皓生病前,她进了自家厨房却会“手足无措”。“结婚前在娘家不用操心做饭的事,结婚后摊上个好婆婆,把做饭的家务全包了,我就不太会做饭。”吕庆庆为了让牛皓能吃上顺口的饭菜,专门下载了小红书等APP,专心琢磨厨艺。

  救父

  买过牛西平扇子的人一定还记得陪在他身边的小女孩,那是他的孙女、牛皓的女儿小楠。在青期间,这个小学刚毕业的女孩总是安静地陪伴在爷爷身旁,遇到有人买扇子,她就主动把爷爷写好的扇子都拿出来让对方挑选,如果哪天买扇子的人少,腼腆的她会鼓足勇气带上几把扇子到爷爷售卖的摊位周围转一转,主动“推销”。

  秋季学期开学后,小楠成了一名初中生。白天,节奏紧凑的学习会让她暂时忘记家中的难处。夜晚来临,躺在床上时,小楠惦记着在青岛住院的爸爸和陪护的妈妈,会藏在被子里偷偷抹眼泪。在家人眼中,这个曾经备受呵护的孩子,在牛皓生病后,好像转眼间就长大了。12月初,小楠接到妈妈的电话,得知爸爸可以做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了,而她是相对最合适的供者。3日,她再次踏上来青的长途车,这一次跟往常的心情有所不同,她有点紧张,但更多的是期待。

  “虽然听说帮助移植要抽血、打针,我有点害怕,但只要一想到能救爸爸,就不怎么紧张了。”小楠说,最近一段时间她总是想起暑假在青岛的事,“有那么多人帮助我们,有些人看到我和爷爷没吃饭,还专门买饭送来。一想到这些,我就对青岛有一种亲切感。”

  感恩

  “亲爱的朋友们,你们捐助过的牛大叔的儿子牛皓白血病病情一直在好转,今天开始‘进仓’,准备做造血干细胞移植了……”在接到牛西平的电话之后,佟付军立即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了一条留言,一是为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大家,二是再次表达对热心人的感谢。这条留言得到了不少点赞。

  “大叔回家之后,我们一直都有联系。有时候是他给我打电话说一说牛皓以及家里的情况,问问我的生意怎么样、孩子怎么样;有时候是我感觉有一段时间没他的消息,放心不下,就给他打个电话聊一聊。”佟付军说,虽然跟老人相识不过几个月的时间,却感觉像是亲人一样,相互惦记着。每次打电话,老人还总是会提到帮助过他的青岛人,还会叮嘱佟付军一旦见到了他们一定帮他表示感谢。

  牛西平在青期间,佟付军一直为他免费提供扇子、笔墨,到底为此花了多少钱,他从没仔细计算过,只是大概估摸着“有1万元左右吧”。疫情之下,佟付军的文房用品店步履维艰,可在他看来,1万元跟人命比起来,真算不上什么,“现在牛皓终于可以做骨髓移植了,真是希望他尽快康复,为这事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 记者 张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青岛日报社
Copyright © right 青岛日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 2022高质量发展的青岛实践
   第A03版:核心价值观·感动每一天
   第A04版:民生新闻
   第A05版:活力海洋之都 精彩宜人之城
   第A06版: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第A07版:奋斗者正青春
   第A08版:城市更新建设 让生活更美好
   第A09版:区市采风
   第A10版:火热的一线
   第A11版:艺术之城
   第A12版:打卡世界杯
“感恩所有帮助过我们的青岛人”
青岛晚报核心价值观·感动每一天A03“感恩所有帮助过我们的青岛人” 2022-12-19 2 2022年12月1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