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岛日报社(集团)数字报纸
11:青报读书
这是一张艺术启蒙书单,或许也能就此开启你的“美学人生”——~~~
~~~
这是一张艺术启蒙书单,或许也能就此开启你的“美学人生”——
对于美的感知,我们比AI懂得更多
  ①

  ②

  ①②《浮光掠影》《入木三分》

  (美)约翰·厄普代克 著 李和庆/周汶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2024.05

  ③《正经艺术辞典》

  (美)艺术史宝贝 著

  (美)卡门·卡萨多 绘

  洪潇亭 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4.05

  ④《不思而美》

  骆冬青 著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24.02

  《每个人都重要》(插图)

  (挪)克莉丝汀·罗希夫特 著绘 邹雯燕 译

  奇想国童书/明天出版社2023版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李魏

  热播剧《玫瑰的故事》中,傅家明走进美术馆里黄亦玫独一无二的艺术空间,用音乐改动了她的创作,看到修改后的呈现,黄亦玫会心一笑……这一刻,素昧平生的两人完成了对于美的共情,美学的重要价值在此得以彰显——在美术馆,我们仿佛更容易遇到那个心灵投契的灵魂伴侣,而人类对于美的感知从来不是数据的堆砌与技术的分析,而是心照不宣的情感交流。

  挪威插画家克莉丝汀·罗希夫特最近来中国推介她的绘本《每个人都重要》和《每个人都旅行》,特别回应了AI能否打败人类的问题。在她看来,人类和AI的不同正在于人的独特经历,它塑造我们,并呈现于创作中。她的图画书里经常出现一个梦幻世界,源于童年生活中常去的池塘,池塘所承载的纯真美好的情感,将48岁的她与童年连接,这超越了技术所能给予作品的完美。在英国学习插画时,用绘画记录日常生活成为克莉丝汀的必修课,那些听到的、看到的、体验并打动她的瞬间,传达插画师对于某一刻生命的观照,也成为她保持敏锐感知力的能量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骆冬青在他的新书《不思而美:一个人的心灵简史》中提出了一种“美学人生”的构建,他引用康德的话:“人的理性能力,最终是建立在感性能力的基础之上的。”他认为,人类的智慧是知、情、意与祈望的结合与升华,正是这些感性的能力,和人会犯错的特点,共同构成人类对抗AI的武器。他拓展美学所观照的领域:不仅是视觉上的美,更是我们整个生命历程和其间的那些情动与灵动。如同浮士德的故事,重返青春的浮士德立志“要投入时间的急流里,要投入事件的进展中”……所以,在骆冬青看来,跳出对知识、理性的片面追求,锻造“挖掘感性”的能力,从而“有感觉地活着”,才是浮士德故事对今人的启示。我们的“美学人生”正当从投入生活的洪流,从中发现美、培育对于美的感知开始。

  跟随厄普代克遨游文学和艺术之间

  对于16开本的书,那些偏爱随身携带的“避难所”的读者大约是排斥的,但厄普代克图文并茂的艺术评论集例外。

  此前,美国小说家、诗人和散文家约翰·厄普代克小试牛刀,延伸了他的创作触角,写了迷人讨喜的艺术评论《只是看看》,意犹未尽之余,又有了今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引进出版的《浮光掠影》和《入木三分》,第三部《目不转睛》也在酝酿中。

  《浮光掠影》是厄普代克对于23件艺术品幽默睿智而犀利的评论,全书配了193页彩色插图,记录了厄普代克对艺术和艺术家、博物馆和流行文化、艺术作品背后的生活,以及这些作品对厄普代克本人的生活产生何种影响所做的思考与感悟。译者李和庆特别提到了本书的写作体裁——“艺格敷词”。

  在古希腊时期,“艺格敷词”泛指对任何人、物和体验的描写,其中最广为人知的范例是荷马在《伊利亚特》中对阿喀琉斯之盾的描写。在现当代,艺格敷词一般指对视觉艺术作品的评判性描写,即对视觉艺术作品进行的文学描写。这种写作的特点是,作者将自己对视觉艺术作品的独到观察和思考与评判性文字融为一体,通过别具一格的描写与解读使原创艺术作品得到升华,此种写作体裁不但帮助读者提升对原艺术作品的理解,同时也帮助读者加深对作者以及作者之关注点的理解。对于早年就读于牛津大学拉斯金绘画与美术学院的厄普代克而言,“艺格敷词”自然成为了他进一步释放其多姿多彩文学能量的途径。

  《浮光掠影》的语言既不是《艺术论坛》和《闪光艺术》等专业艺术期刊的语言,也不是《十月》和《批判性探究》等专业学术期刊的语言,而是呈现厄普代克特有的诙谐。比如,他认为,莫奈“在裸体中描摹自然”,约翰·辛格·萨金特“太率性”,安德鲁·韦思的黑尔佳系列有“炒作”的嫌疑,德加“苦心发明了抓拍技术……记录瞬间发生的视觉事件所传递出的诗情画意”,雷诺阿对妻子表达宠爱的方式是“痴迷于把她画胖”。更甚者,欧普艺术是他“最不喜欢的艺术运动”,极简主义是他“最不了解的艺术运动”。所以,理查德·迪本科恩的《海洋公园第 79 号》虽然倍受赞誉,但在他看来,充其量只能算是“昂贵的墙纸”,向他传达的信息充其量也只能算是“祝你今天有个好心情”而已。

  厄普代克并没有自诩为视觉艺术评论家,在讨论艺术作品时,他以谦逊的态度坚定地站在了“走马观花”的中间立场。对那些研究视觉艺术的专家学者来说,厄普代克的这些文章也许没有多少紧迫的理论意义,但对厄普代克,“怀着一颗虔诚、喜悦、懵懂的心”在参观博物馆和艺术展中寻找“自己需要的东西”感兴趣的普通读者来说,他正是将视觉艺术作品赋予评判性文字描写的巨匠。

  带一本艺术词典去美术馆

  尽管感知与体验比知识与理性更加重要,我们还是希望你在进入具体的艺术情境中时,有一本相关指南来增加业余艺术生活家的趣味量级。而这本由深受Apple Podcast大众欢迎的艺术播客创作的热门小书《正经艺术词典》正合适。

  这是一本可以化身“艺术翻译官”的艺术词典,会成为你逛艺术馆、看艺术展、读艺术书的超级搭档。300多个艺术词条,既有“刻奇”“白盒子 / 白方空间”这样的潮流热词,也有“哈莱姆文艺复兴”“丙烯颜料”等基础却常有新意的词汇,还有更多如“迷因”等你意想不到的的词汇。看看本书是如何解读“刻奇”的,它可能更容易让你理解米兰·昆德拉的作品,这位作家在他的作品中表达了对于“刻奇”的深恶痛绝。

  “刻奇(庸俗)(KITSCH,名词)/我是千禧一代,这意味着我身无分文,钟爱反讽, 购买过的艺术品绝大多数来自二手商店或旧货市场。我个人最爱的一幅作品是装在弯曲的金属框里的画着猫咪的三联画,就挂在我家门口。我真的喜爱它。除了可爱和一点点诡异,这件作品不可否认还带有一些‘刻奇’。‘刻奇’是个有些自负的艺术用语,用来形容有些俗气或者感情泛滥的艺术作品。刻奇的艺术被认为是比较肤浅的。这并不存在争议,也并不会冒犯谁。‘刻奇’一词经常被用于贬义,形容一些人们认为流行,但品位较低的东西(与高雅文化的精英优雅品位相对)。”

  “美国艺术家卡修斯·马塞勒斯·库利奇的‘狗狗打牌’系列(1903)主要描绘美国中下阶层家庭或廉价酒馆的场景。一群人形模样的狗狗坐在一张桌子前面玩扑克。这看起来很滑稽,它们是狗,却在玩扑克,狗狗应该是不会打牌的。这件作品虽然大受欢迎,一经面市便立刻家喻户晓,但是人们很少在谈论当时其他展示在博物馆或美术馆的作品时提到它。人们没有把它与高雅艺术联系在一起,甚至经常故意避开它。它就是典型的刻奇艺术。”

  “从理论的角度来看,刻奇艺术提出了许多有趣的艺术史问题,涉及艺术的目标与价值。此外,刻奇美学在当代艺术世界也已经被广泛接受和颠覆(见坎普风格)。而且,当人们议论一次备受瞩目的画廊开幕式上某件特别的艺术作品的价值时,一定会出现刻奇这个话题。‘我真喜欢那幅画猫的极少主义的三联画。’‘我不确定唉,亲爱的。你不觉得有点刻奇吗?’”

  选一本图画书进入艺术生活

  图画书并非孩子们的专属!在阅读了《每个人都重要》《每个人都旅行》之后,相信你一定会这样说。借助绘画语言,它给予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的艺术层面的深度思考和理解,

  挪威插画家克莉丝汀·罗希夫特不断收集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时刻和周围人们的言行,任何触动她的东西,她都会画下来,喜欢旅行的她会记录旅行中的见闻和感受。比如哥本哈根的场景、标识,冰岛的路牌。上海的建筑,不同样式的门,伦敦地图上花园的形状……有的是乍一看不起眼,但在她看来却是极其有趣的。她也将自己的想法和体验融入手工中,在为孩子制作的创意手工中,她每天都会创造一个不一样的小房子,最后用它们完成了一个村庄的创作……你可以在“每个人”系列绘本中发现类似的灵感来源。

  克莉丝汀希望读者在她的书中不断找到新鲜的东西和感受,她的确做到了。《每个人都重要》的译者邹雯燕些许遗憾地表示,她所翻译的书名并没有将英语的多重含义表达出来。以孩子的视角来看,这是一本讲数数的书,从零开始。“没有人。”翻过一页,我们会看到“一个小男孩数自己的心跳,他在想着,世界上有多少人和他一样,正望着同一片星空。”另一页上,“两个人在森林中谈话,一个人正在说的话,另一个人将铭记终生。”再翻过一页,“三个人在领奖台上。有两个人很开心,因为他们进入了前三名。”第四页,“四个人的一支乐队。有一个人是双胞胎中的一个,有一个人为给女儿准备什么生日礼物而发愁,有一个人很快就要受伤。”……在不同的场景中,人物的数量不断增长,而画面的细节也不断累加。读者要去观察,去做出自己的理解和判断,他们也可以选择画面中的任何一个人物,跟随他,看见他们在不同的页面场景中出现,随着人物不断增多,群体之间人与人的关系也不断变化、显现,直至最后——

  “一百个人在学校操场上,有一个会很快摔倒受伤,有一个人会在未来参与研制一种拯救上百万人的疫苗。”“135个人在机场,有十九个人急着想回家,有一个人即将错过自己的航班……”“200个人在海边度假,有一个人在书里读到过,宇宙中星星的数量和地球上的沙粒一样多……”“400个人在游行,有一个人渴望读书识字,……有一个人梦想着拥有一个最好的朋友。”“1000个人望着一颗彗星滑过夜空,它下一次出现是在2533年之后,没有人能完全明白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最后一页,“地球上有80亿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个人都很重要,而你,就是其中之一!”这是一本解密的图画书,每一个形色各异的人,他们的人生轨迹连结成线,线与线交织成网,无数张网叠在一起,最终构成了我们这个世界。在书的最后,你将会发现每个身在其中的人物的线索。大人们将和孩子一起完成有关人生的冒险。一旦读者开动想象,加上些许推理,便能讲述出一个个独特而又鲜活的人生故事。

  “如果你对生活有足够好奇心,它就会给你带来惊喜,你对生活保有足够的热情,就会与它保持更深入的连接。AI或许可以在几秒钟内完成一本书的创作,但我们人类,是需要阶段和过程的,我要让自己有不同的想法,让所有的可能性存在。”克莉丝汀说。你可能无法想象,她作品中层出不穷的细节,有时要花上数年时间才能完成。有读者做了统计,在《每个人都重要》中,共有2784个人物,面对如此浩大的工程,她笑言:“有时我都觉得自己画不完了,但突然间就到了终点。”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青岛日报社
Copyright © right 青岛日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01版:首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青报聚焦
   第04版:国内·专题
   第05版:专版
   第06版:要闻·专题
   第07版:要闻
   第08版:金融街
   第09版:艺术青岛
   第10版:城市艺术
   第11版:青报读书
   第12版:健康
对于美的感知,我们比AI懂得更多
从“艺术家”绘本中寻找美的新表达
青岛日报青报读书11对于美的感知,我们比AI懂得更多 2024-07-02 2 2024年07月0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