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科学技术协会第八次代表大会(以下简称“市科协八大”)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中国科协、山东省科协的有力指导下,市科协领导全市科协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履行“四服务”职责,搭平台、聚要素、优服务、助发展,圆满完成市科协八大确定的目标和任务,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展现了科协组织的新担当新风貌,塑造了科协事业发展的新气象新局面。
思想政治引领,团结全市科技工作者与党同心同向同行
政治性是科协组织的根本属性。市科协始终坚持党对科协事业的全面领导,始终保持党领导下人民团体的政治本色,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争当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排头兵。
强化理论武装,全面筑牢思想根基。市科协旗帜鲜明地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自觉把党的创新理论和习近平总书记对科协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贯穿至科协工作全过程,加强对科技工作者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增强科技工作者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价值认同。同时,坚持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市委整体部署,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广泛组织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建立健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长效机制,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在全市科技界广泛开展“众心向党、自立自强、科技报国”主题实践活动,不断夯实团结奋进的思想基础。此外,市科协还扎实推进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指导所属学会以党建带群建,目前,全市72家学会已全部成立党组织,学会党建工作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持续提升。
强化价值引领,高扬爱国奋斗主旋律。市科协在全市科技界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加强学风建设,增强科技工作者服务“国之大者”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光荣感。市科协开展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改革开放40周年座谈等大型活动,组织丰富多样的科学家精神宣讲进基层活动,共举办科学家精神系列巡展135场次、“致敬科技工作者”主题灯光秀15场;开设《科学你好》《科技对话青春》等融媒体宣传栏目,凝聚促进科技事业健康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让科学家精神引领时代风尚的底色更加鲜明。
强化典型引领,鼓舞激励创新争先。把政治引领、学术道德建设与人才培养举荐工作有机结合,市科协为科技工作者成长成才、创新创造营造了良好生态。十年来,市科协不断拓宽聚才育才荐才渠道。开展青岛市青年科技奖评选,全市共240名青年科技人才获此荣誉;组织“青岛最美科技工作者”选树宣传活动,共40名优秀科技工作者入选;举荐全国创新争先奖6人,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2人,中国青年科技奖5人,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34人,推荐12人获评“齐鲁最美科技工作者”、1人获评“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展现科技工作者风采,传播科技工作者精神,市科协多次举办最美科技工作者发布仪式,培育“榜样的力量”科技工作者事迹宣讲品牌,编印《青岛市青年科技奖获奖者风采录》,在全社会营造了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浓厚氛围。
科技经济融合,主动融入青岛高质量发展大局
市科协坚持强机制、搭平台、优生态,助力打造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创新平台,推动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更加强劲,推动青岛市2017年获批中国科协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省级(副省级)试点单位,2020年入选“科创中国”首批试点城市。
搭建科创平台,精准链接创新要素。以“会展赛+科技智库”特色路径,市科协找到了一条为企业发展汇聚创新要素的“快速路”。2020年,第二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在青岛成功举办,这是年会第一次落地山东、第一次在非省会城市举办,意义十分重大。围绕国家赋予青岛的开放发展战略和青岛产业发展需求,此次年会为青岛“量身定制”了23个板块的多项活动,成为青岛拓宽高端创新资源集聚平台、提升产业创新策源力的强引擎。此外,市科协还连续举办9届青岛国际水大会、3届世界海洋科技大会,推动一批人才、技术、产业项目落地青岛;举办全球海洋人才、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系列创新创业大赛,精准为青岛引进人才、项目60个,注册资本达1.4亿元;举办青岛院士讲堂、海峡两岸青年创新论坛,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拓宽载体;推荐6家单位和园区获评“科创中国”创新基地,数量居全国首位。
创新工作模式,营造融通创新生态。发挥科协组织柔性联结的特色,市科协不断撬动社会资本、连接创新价值、延伸创新链条,逐步形成了服务科技经济融合的新模式。设立青岛市科技经济融合发展服务中心,成立“科创中国”青岛基金投资联盟、中国-上合组织国家国际技术交易联盟、深圳-青岛科技创新联盟,打造了一批市场化的“科创中国”创新服务平台,推动我市企业与全国学会等签署了72项合作协议,共建智慧农业创新联合体等15个产学研融通组织,建立5家全国学会服务站,4个省级学会协同创新基地,6家市级学会服务站。加强院士工作站建设,市科协累计推动柔性引进院士97名,建设了全省首家“山东院士之家”,举办了2022院士山东行活动,打造了服务院士和院士服务企业的双向平台。
组织会企对接,服务企业科技创新。搭上全国学会发展“快车”,市科协主动对接30余家全国学会,为我市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咨询等产学研对接活动。例如,针对高端医疗设备、智能家电、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中国电子学会、仪器仪表学会、制冷学会、检验检测学会、农业机械学会等组织13个科技服务团定向服务我市。资源“引进来”的同时,企业也“走出去”,市科协组织青岛企业多次赴京与全国学会开展对接互动,并邀请全国学会来青开展企业园区科技服务60余场次。打造“科技惠企·创新赋能”服务企业市级品牌,市科协组织市级学会区市行、科技专家进企业、“送政策送专利送培训”等系列活动,累计服务企业千余家,联合开展项目攻关120余项,组织“科创中国”培训20余场次,指导1200余家企业进驻“科创中国”平台,与各级学会专家开展技术服务对接,180余家企业利用海外专利信息资源实现了创新发展。实施“金桥工程”,市科协建立健全支持科技创新项目的长效机制,累计完成“金桥工程”立项581项,5个项目入选优秀项目,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彰显。
高端学术交流,增强区域创新发展动力
学术成果可以为产业发展注入“源头活水”。围绕我市重大科技需求,市科协搭建起层次丰富的学术交流平台,将学术优势、科研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发展优势,为区域创新发展增强动力。
搭建立体平台,促进科技人文交流。在市科协的组织下,“第17届国际材联-亚洲材料大会”、俄罗斯第四届企业家论坛、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等国际科技交流活动次第举办,海峡两岸暨港澳青年企业家创新创业发展论坛、海峡两岸乡村振兴学术研讨会等民间学术交流活动频频“上演”。市科协还吸引海外高端创新要素向我市加速集聚,推动中国—上合组织国家国际技术交易联盟建设,深化与上合组织成员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技创新协作;举办“科创中国 智汇青岛”海外创新驿站系列路演,建设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将青岛西海岸新区确定为核心试验区,我市已建设市级离岸工作站24家、海外创新驿站6家,吸引62名海外人才来青创新创业。
做好品牌培育,提高学术交流层次。围绕经略海洋、乡村振兴、产业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等中心工作,市科协广泛开展跨领域跨学科学术交流。举办9届青岛市学术年会,期间组织学术年会分会场活动161场、学科发展论坛125期、学术沙龙70场、科技创新论坛114场,汇集学术论文1万余篇。市科协所属学会每年开展各类学术活动400余次,为科技工作者搭建多学科跨领域交流平台。此外,市科协积极引入全国学会高端学术会议,中华口腔医学会、中国地质学会、中国运筹学会、中国解剖学会、中国测绘学会、中国航空学会、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等10余家全国学会的学术活动先后在我市举办,为科技工作者畅通了参加高水平学术交流的渠道。
科普供给侧改革,促进全民科学素质跨越提升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市科协大力实施青岛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推动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高质量发展。“十三五”末,青岛公民科学素质比例由“十二五”末的10.0%跃升至14.3%,位居全省前列。
聚力阵地建设,促进科普均衡普惠。眼下,占地5.1万平方米的青岛科技馆新馆建设正紧锣密鼓进行中,青岛西海岸新区科技馆已完成主体封顶,全市科普场馆体系更加合理,青岛海洋科技馆和青岛市科技馆科普主阵地作用更加凸显,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迈进。我市创建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14家、省级科普教育基地58家、市级科普教育基地256家、社区(校园)科普馆67家,基层科普场馆供给更加充分。市科协还支持海信探索中心等3家社会化科技馆,升级改造为综合性区域科技场馆,面向中小学生开展公益性开放和科学体验活动;推动青岛西海岸新区、市南区成功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33家单位获评省科普示范工程,全市累计132家单位和个人获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国家奖补经费2115万元,社会力量撬动更加有力。科普线上阵地不断拓展,青岛建成并启用全省首家海洋科普直播工作室,直播活动累计点播量达168.93万;建设“科普青岛·智慧电视”互动点播平台,汇聚2000余部优质科普片源,供全市200万有线用户免费点播,科普服务有效辐射持续扩大。
聚力精品打造,活动体系日臻完善。大型科普活动组织力、动员力、保障力更加充分,全国科普日、大学生科技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社会影响力持续提升。其中,全国科普日共推出4000余场主题活动,参与者达300余万人次;市科协连续7年被中国科协评为全国科普日优秀组织单位。常态化科普活动供给更加丰富,科普大讲堂、科技节进校园等活动扎实开展,全市90家社区科普大学开展科普讲座3000余场次,“海洋科普大篷车山东行”入选中国科协2017年度“百千万行动”优秀典型案例。农村科普触角不断延伸,“送科技下乡”“美丽乡村 智慧少年”“科普之春”等特色惠农科普活动成效显著。青岛市反邪教宣传日(周、月)活动扎实开展,推出反邪教主题原创微电影《咕咚》,市民防范邪教意识和能力显著提升。
聚力全域协同,科普动员更加充分。科普工作社会化进程不断提速,市科协牵头成立青岛市科技志愿者协会,组建374支科技志愿服务队,吸引3万余名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普事业。深入实施“银龄科普行动”“蒲公英科普行动”“农民科普行动”,科普均衡化、协同化发展水平显著提升。着力构建快速响应、联动有力、平战结合的应急科普宣传机制,持续组织“抗疫有我·科普在行动”系列活动,引领全市科技工作者投身抗疫志愿服务,结合疫情防控、洪涝灾害、台风预警等关切热点,开展科普知识精准推送,线上线下惠及公众248.6万人次。搭建科普协同创作平台,推出《魏世杰科普丛书》《海洋科学家手记》《海洋探秘》等精品科普图书,与央视科教频道联合策划原创科普节目,播放量超过6400万次,优质科普内容传播更加广泛。
服务科学决策,加强和改善高端智库产品供给
新型智库是科协事业长效发展的战略支撑。十年来,市科协坚持以研为用,团结引领科技工作者围绕全市发展战略积极建言献策,提升了高端智库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效率。
优化智库队伍,规范科技智库建设。市科协广泛吸纳专业能力突出、学术水平精湛、具备战略思维的专家400余人,建立科技创新智库专家队伍,推荐35人成为山东省高端智库专家;举办决策咨询工作培训班4期,邀请中国科协专家集中授课,系统提升科技工作者决策服务能力;先后制定关于推进科技思想库建设、科技工作者建议征集等文件,完善智库项目征集、申报、资助、激励等工作流程,提升智库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因成果突出,市科协被中国科协、山东省科协列为科技思想库试点单位。
积极建言献策,形成高水平智库成果。聚焦创新驱动发展、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等发展大局,市科协持续投入专项经费,用于支持战略性、前瞻性课题研究。同时,推动科技工作者建议工作品牌化发展,编辑《科技工作者建议》167期,呈报市委市政府151期、省委省政府16期,其中37期建议获得中国科协和省市领导批示,多期建议进入政府决策,先后获中国科协优秀建议奖、优秀决策咨询成果二等奖。此外,《青岛科技思想库》也获评全市机关优秀工作成果。
汇聚高端资源,服务青岛发展。市科协密切联系中国科协、全国学会的高水平智力资源,为我市形成了一批依托高端智库的产业成果。不久前,市科协组织召开党政领导与院士专家座谈会,13位两院院士为青岛高校发展、学科建设、人才政策等,提出了前瞻性意见建议,为我市发力新旧动能转换、经略海洋、战略科技力量布局贡献“院士之智”和决策参考。
深化改革创新,全面激发科协事业发展活力
十年来,市科协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群团改革的重大部署,探索新时代“三型”科技群团发展的新机制新模式,不断提升科协的组织力、引领力和凝聚力。
推动科协治理能力全面提升。按照强“三性”去“四化”要求,系统推进各项改革措施,推进“三型”组织建设。制定《青岛市科协系统改革实施方案》,优化科协组织机构设置和人员设置,提升基层一线科技工作者在常委会、全委会委员中的比例,深化科协所属事业单位改革,服务能力和发展活力显著增强。加强学会治理,出台市级学会组织通则、学术会议管理办法,成立海洋科学学会联合体,实施学会能力提升行动,激励扶持20个优秀学会、11个特色学会,38家学会在青岛市社会组织等级评估中达到3A以上等级,学会组织活力持续激发。
推动基层科协建设全面加强。提升各级科协工作保障能力,我市制定《青岛市全面提升基层科协组织力“N+1”工作实施方案》,在全市10区市136个镇街成立科协组织,目前,我市10区市科协已全部实现独立建制。此外,高校科协和企业科协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现已建设高校科协20家,在全省各地市中率先实现全覆盖,累计建设园区、企业科协256家,有效接长“服务手臂”,形成工作链条。
推动建功立业活力全面迸发。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市科协完善选人用人机制,深入开展“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大力倡树“严真细实快”的工作作风,引领科协干部以“事争一流、唯旗是夺”的精神状态,夯实 “四服务”能力建设,提高政治判断力、工作执行力、任务落实力和群众服务力,锻造了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科协干部队伍。
踔厉奋发,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凝聚磅礴之力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乘着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东风,市科协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扎实履行“四服务”职责,踔厉奋发、守正创新,进一步为青岛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凝聚磅礴科技力量。
把稳政治方向,在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上展现新作为。市科协将深入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用党的创新理论塑魂铸形,在科技界开展“自立自强、科技报国”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办好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最美科技工作者”选树宣传活动,创新基层宣讲、图文巡展、事迹发布等形式载体,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激励科技工作者争做重大科研成果的创造者、建设科技强国的奉献者、崇高思想品格的践行者、良好社会风尚的引领者。扎实开展青岛市青年科技奖评选、拔尖人才遴选工作,完善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的长效机制,增强科技工作者的政治认同感、组织归属感和发展获得感。
服务发展大局,在助力创新驱动发展上取得新成效。市科协将主动融入大局、服务大局,加强学术引领,繁荣国内外学术交流。通过持续办好青岛市学术年会、开展“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行动”、深化“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等方式,推动跨地区、跨行业高效配置创新要素,打造科技经济融合的“青岛样板”;通过开展“国际科技交流合作行动”,持续扩大世界海洋科技大会、青岛国际水大会、海外人才创新创业大赛的国际影响力,助推青岛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广范围内扩大科技人文交流与合作;通过常态化开展院士专家青岛行活动,提升和改进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院士之家、院士工作站建设工作,开展“聚才引才行动”,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加速转化。
厚植创新沃土,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上实现新提升。市科协将建立健全高质量现代科普服务体系,提高科普工作一体化协同化整体化发展水平,夯实支撑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基础。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为主线,开展“公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强化社会动员,提高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水平;强化阵地建设,推动青岛科技馆新馆建设,推进社会化科技馆建设,完善科普设施体系;强化精品培育,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科普活动,满足重点人群科普需求,丰富科普活动供给;强化手段创新,打造广播、电视、报刊、移动传媒、网络新媒体等“五位一体”的科普宣传新模式。
打造新型智库,在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上作出新贡献。市科协将集成专家资源,以服务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为导向,组织智库专家开展课题选题研究,强化科技发展重大问题的前瞻研判能力;加速学术交流成果和调研成果的提炼转化,持续打造《科技工作者建议》建言献策平台,常态化组织院士专家座谈会、恳谈会,为我市创新发展提供高端智库支撑。
改革创新,在建设朝气蓬勃的群团组织上迈出新步伐。市科协将用改革的思路、创新的办法、科学的机制,努力打造让党放心、科技工作者满意、人民群众认可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群团组织。
新时代赋予科协组织新的历史使命。市科协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中国科协、省科协的有力指导下,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勇当新阶段的领航者、新理念的实践者、新格局的开创者、新时代的逐梦者,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凝聚磅礴之力,为青岛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耿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