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岛日报社(集团)数字报纸
06:喜迎二十大
重点聚焦“国际化”和“创新型”两个维度,深度对接全球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构建起更高质量的科技创新供给体系,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
重点聚焦“国际化”和“创新型”两个维度,深度对接全球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构建起更高质量的科技创新供给体系,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
实施“八大工程”,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位于青岛市高新区的蓝色生物医药产业园。
  ■软控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半钢成型机40秒就能生产一条轮胎。
  ■青岛市人工智能国际客厅。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耿婷婷

  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青岛市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城市五年规划(2022-2026年)》

  到2026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0%以上,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2%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万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到65%,人才总量突破300万人。

  努力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海洋科学城、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造创新城、国家重要的未来产业城和全国知名的湾区科创走廊。

  实施“七大计划”

  ●创新策源能力提升计划。建设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服务国家海洋战略;推进海洋科学考察船队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建设;加快高端创新平台建设。

  ●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培育世界一流企业,构建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梯次培育壮大科技企业队伍。

  ●产业创新能级提升计划。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在重点领域开展关键技术攻关;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培育未来产业。

  ●科技惠民提升计划。开展重大疾病发病机制及防治研究,加大节能、环保、公共安全领域技术攻关,强化乡村振兴科技支撑。

  ●国际科技合作提升计划。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发挥开放优势,拓宽国际科技合作渠道,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

  ●高端创新人才提升计划。打造世界重要人才中心战略支点,持续拓展全球引智渠道,形成梯次人才队伍。

  ●科技服务能力提升计划。推动离岸孵化基地建设,导入全球创新资源;建立市场导向的科研管理机制,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青岛市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城市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

  针对未来三年的关键期和攻坚期,坚持“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聚焦重点,强力推进,做到可操作、可执行、可落地,推动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尽快取得成效。

  实施八大科技创新工程

  ●战略科技力量起势工程。推进“透明海洋”“蓝色药库”等重大科技项目,培育海洋领域战略科技力量;开展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预研;争取国家重点实验室数量达全省50%以上。

  ●新兴产业创新工程。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支持“链主”企业开展关键技术攻关;“线下+云上”推进企业研发机构建设,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实现“全覆盖”。

  ●未来产业培育工程。支持基因技术、海洋物联网、类脑智能、深海开发等颠覆性创新;举办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支持建设面向未来产业的新型研发机构。

  ●科技园区提升工程。围绕重点产业链建设10个左右市级科技创新产业园,在中心城区布局建设都市科技创新园,打造10家左右不同特色模式的标杆孵化器。

  ●开放合作深耕工程。依托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上合示范区和中国-上合组织技术转移中心等促进国际技术交流和产能合作,搭建国际技术转移平台,优化外国人来华管理服务。

  ●成果转化促进工程。实施“硕果计划”,引导研发机构定向服务企业;争取输出和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200亿元以上、高校院所本地转化科技成果超过2000项。

  ●人才强青蓄能工程。围绕“人才强青”计划,提升人才服务的广度深度,构建梯次发展科技创新人才队伍。

  ●创新生态优化工程。推行科技项目“揭榜挂帅”,开展经费使用“包干制”改革试点,探索科技创新容错机制;促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

  以创新为名,青岛在全球城市发展坐标系中的位置越来越清晰。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确立了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总目标,重点在“六个城市”上集中发力、全面推进。其中突出“创新型”发展导向,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是“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要支撑。立足青岛创新优势和开放优势,积极对接国际前沿创新资源,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的新使命、新内涵、新路径。

  9月21日,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走在前 开新局·喜迎二十大”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会上,市委常委、副市长耿涛介绍了青岛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整体情况,市科技局局长朱铁一介绍了青岛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基础条件、具体考虑和推进措施。按照《青岛市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城市五年规划(2022-2026年)》和《青岛市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城市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青岛将重点聚焦“国际化”和“创新型”两个维度,通过实施“七大计划”、推进“八大工程”,形成长短期搭配、相互衔接的规划体系,勾画和诠释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架构和内涵,深度对接全球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

  未来,青岛将继续围绕“在全省勇当龙头、在全国争先进位、在全球彰显特色”,努力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海洋科学城、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造创新城、国家重要的未来产业城和全国知名的湾区科创走廊,奋力谱写青岛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新篇章。

  锚定“国际化”,在全球坐标系中重新定位

  创新是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近年来,青岛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深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把创新摆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城市创新能级稳步攀升,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城市科技创新实力持续提高,成功迈入全国科创城市“第一方队”。

  从位次排名来看,青岛乘势而上、持续进位。在前不久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2022》排名中,青岛在“科技集群”排名中升至全国第9位、全球第34位,成为中国位次上升最快的城市之一;在科技部发布的《2021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指数》排名中,青岛连续两年位列全国78个创新型城市第10位;在科技部发布的“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排名中,青岛已十年十次入选十强榜单……这些榜单,充分为青岛的“创新型”和“国际化”书写了注脚。

  从主要数据来看,过去十年里,青岛科技创新各项指标大幅增长。高企数量由2012年的538家增长至2021年的5554家,增长了9.3倍;技术合同成交额由25.4亿元增长至320.1亿元,增长了11.6倍;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由39.7%增长至60.5%,提升了20.8个百分点;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由2011年的164.3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300.9亿元……科技创新供给能力正在逐步由量变走向质变。

  但从竞争形势来看,青岛对标部分先进科创城市仍存在一些不足:与南京、武汉等相比,高校、科研院所数量还不够多、质量还不够高;与苏州、杭州等相比,科技型企业队伍规模还不够大、创新能力还不够强;与深圳等相比,科技创新生态还不够完善,政产学研金服用等各类创新要素资源融合不足。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改革创新是城市发展永恒的主题。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扑面而来、科技创新资源战略布局深度重构的当下,锚定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青岛,势必要在全球坐标系中审视自己,要在世界舞台上有新作为。

  对标国内外科技创新先进城市,青岛要努力扬长补短,更加注重面向全球开放、整合创新资源的国际化创新。这是青岛城市规模和等级演进到更高级阶段的必然选择,是青岛立足国内、国际创新全新态势和未来趋势做出的科学决策。

  突出引领力,重点实施“七大计划”

  《青岛市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城市五年规划(2022-2026年)》提出,到2026年,青岛战略科技力量更加强化,科技支撑产业发展更加强劲,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国际科技合作更为广泛,人才创新活力有效释放,创新创业生态持续优化。

  建设海洋科学城,重点推动国内外海洋科技创新资源加快汇聚,海洋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培育形成一批海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

  建设智造创新城,重点突破产业领域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争取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达到两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达到55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万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到65%。

  建设未来产业城,重点让未来产业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量,场景开放与示范应用取得明显成效,争取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0%以上,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2%以上,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0件以上。

  建设湾区科创走廊,重点促进各类科技创新资源向鳌山湾、胶州湾、灵山湾等湾区集聚,争取全市私募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规模超过2600亿元、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550亿元、人才总量超过300万人,加快高新区(一区多园)提质扩容,推动青岛高新区综合排名进入全国前十位。

  突出赋能实体经济的需求导向和科技创新策源转化能力,青岛依据《青岛市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城市五年规划(2022-2026年)》,着眼系统推进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重点实施七大计划。

  实施创新策源能力提升计划。立足建设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服务国家海洋战略;推进海洋科学考察船队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建设;加快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山东能源研究院等高端创新平台建设。

  实施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培育世界一流企业,构建以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创新创业共同体、企业研发机构相衔接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梯次培育壮大科技企业队伍。

  实施产业创新能级提升计划。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在重点领域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加强科创资源集聚,建设一流科技园区;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培育未来产业。

  实施科技惠民提升计划。开展重大疾病发病机制及防治研究,加大节能、环保、公共安全领域技术攻关,强化乡村振兴科技支撑。

  实施国际科技合作提升计划。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发挥开放优势,拓宽国际科技合作渠道,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

  实施高端创新人才提升计划。打造世界重要人才中心战略支点,持续拓展全球引智渠道,形成梯次人才队伍。

  实施科技服务能力提升计划。推动孵化器提质增效和离岸孵化基地建设,导入全球创新资源;建立市场导向的科研管理机制,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促进科技与金融紧密结合,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绘就“施工图”,实施八大科技创新工程

  如果说《青岛市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城市五年规划(2022-2026年)》是顶层设计和“四梁八柱”,那么《青岛市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城市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就是落地落实的具体“施工图”。

  青岛以“沃土计划”“硕果计划”“海创计划”为抓手,学习借鉴了深圳、苏州、杭州等先进地区工作经验,针对未来三年的关键期和攻坚期实施八大科技创新工程,推动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尽快取得成效。

  实施战略科技力量起势工程。推进“透明海洋”“蓝色药库”等重大科技项目,培育海洋领域战略科技力量;开展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预研;争取国家重点实验室数量达到全省50%以上;加快建设山东能源研究院等高能级创新平台。

  实施新兴产业创新工程。围绕24条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支持“链主”企业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梯次培育体系科技型企业,以“线下+云上”多元化方式推进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实现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实现“全覆盖”。

  实施未来产业培育工程。支持基因技术、海洋物联网、类脑智能、深海开发等前沿领域探索颠覆性创新;举办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支持建设面向未来产业的新型研发机构;布局创新应用实验室和场景应用实验室,打造未来技术应用场景,促进更多颠覆性技术成果落地转化。

  实施科技园区提升工程。谋划建设10个左右市级科技创新产业园,打造以科技创新为特色的创新创业微生态专业化园区,在中心城区布局建设都市科技创新园,打造10家左右不同特色模式的标杆孵化器。

  实施开放合作深耕工程。依托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上合示范区和中国-上合组织技术转移中心等促进国际间技术交流和产能合作;搭建国际技术转移平台,推动国际先进技术成果在青转化;深入开展外国人来青管理工作试点,持续优化外国人来华管理服务。

  实施成果转化促进工程。引导研发机构定向服务企业,支持科技成果示范应用场景建设;争取输出和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200亿元以上、高校院所本地转化科技成果超过2000项。

  实施人才强青蓄能工程。围绕“人才强青”计划,持续拓展全球引才引智渠道,打造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的战略支点。

  实施创新生态优化工程。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行科技项目“揭榜挂帅”,开展经费使用“包干制”改革试点,探索科技创新容错机制;促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营造尊重知识、崇尚创新的良好创新创业环境。

  据悉,围绕“八大工程”,青岛对方案中的逐项任务进行了责任分工,明确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下一步将强化调度,跟踪进展,抓好落实。同时,还谋划储备了一批重要创新平台和重点科技项目,确保有抓手可落地。

  青岛有信心也有决心,用三到五年时间,构建起更高质量的科技创新供给体系,切实做到在全省勇当龙头、在全国争先进位、在全球彰显特色,加速实现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把我们目前的创新优势、科技优势转变为产业发展优势,最后形成经济优势,加快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青岛日报社
Copyright © right 青岛日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01版:封面
   第02版:封二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喜迎二十大
   第06版:喜迎二十大
   第07版:国内
   第08版:专版
   第10版:关注
   第11版:要闻
   第12版:新财富
   第13版:幸福市北
   第14版:幸福市北
   第15版:公告
   第16版:公告
实施“八大工程”,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青岛日报喜迎二十大06实施“八大工程”,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2022-09-22 2 2022年09月2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