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文质相从——毛公强书法艺术展”在青岛市美术馆盛大启幕,展览将持续至12月8日。在展览现场,记者采访了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毛公强,聆听了他对于书法艺术的独到见解。
以笔墨传承先秦文化
“此次展览涵盖了甲骨文、商周金文、战国至汉初简帛书、小篆、汉篆、隶书、行书等多种书体。”毛公强介绍。
展览共展出了毛公强近期精心创作的百余幅书法作品,内容主要围绕先秦诸子语录精华和古代先贤智慧名言,其中不乏耳熟能详的经典名篇。“由于我长期专注于先秦历史研究,因此更倾向于书写先秦时期的文字,以期还原那个时代的文化和思想风貌。”
本次展览形式多样,不仅包含了中堂、条幅、条屏、楹联、横幅、斗方、圆形扇面等传统形式,还呈现了不少巨幅作品。毛公强告诉记者,他在宣纸的款式和颜色选择上力求丰富多变,旨在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同时,在墨色运用和落款设计方面也进行了大胆创新,使得传统的书法展览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这是我数十年书法艺术学习与研究的结晶,我将学问与书法紧密相连,力求创作出既儒雅又充满书卷气的作品。”毛公强感慨道。
兴趣与工作的完美融合
今年60岁的毛公强出生于青岛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家中便藏书丰富,六七岁时便在父亲的引导下开始练习书法。”小学期间,他便承担起了学校的黑板报和蜡版刻写工作。对历史和书法的热爱驱使他在大学时选择了山东师范大学的历史学专业。在济南求学期间,他有幸拜著名语言文字学家、书法篆刻大师蒋维崧先生为师,“自20世纪80年代起,我便跟随老师学习书法及古文字,尤其专注于篆书和古文字书法的研究,逐渐形成了自己宁静、优雅的艺术风格。”
为了更深入地研究书法,2001年,毛公强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成为首届美术学硕士研究生班的一员。在工作岗位上,他始终将兴趣与工作紧密结合,“我曾在青岛的日报社、文化局、美术馆等单位工作过,这些文化氛围浓厚的环境一直激励着我不断成长。”毛公强回忆道。
毛公强的作品无论是甲骨文、金文、小篆还是简帛书,都线条流畅、赏心悦目。他所书写的先秦经典和先贤金句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显得尤为珍贵。“例如我创作的《篆书论语》,便是从《论语》中摘录的孔子语录,为此我查阅了大量参考书籍,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鱼游纸端,凸显青岛特色
走进青岛市美术馆罗马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8幅大尺幅的“鱼”字作品。“青岛是一座海洋城市,因此我从甲骨文、金文中选取了具有特色的‘鱼’字造型进行创作,以此表达我对家乡青岛的深厚情感以及对海洋文化的热爱。”毛公强解释道。
毛公强告诉记者,今年是他退休的第一年,“退休后的时间更加充裕了,除了参与一些社会公益活动外,我每天都会读书、写字、画画、交友,还会外出写生。前不久我去了长沙游览橘子洲头,归来后便创作了《沁园春·长沙》,沉浸于诗词之美中。”除了书法外,毛公强还酷爱水彩画,“去年我的水彩画作品成功入围了全国水彩画展,这让我倍感欣喜。总的来说,我的每一天都过得充实而有意义。”
记者 臧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