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岛日报社(集团)数字报纸
A07:文史
周恩来对“跃进号”沉船事件的调查

  1963年5月1日,我国第一艘国产万吨货轮“跃进号”首航日本途中,在苏岩礁海域不幸沉没。一时间,疑云重重,国内外议论纷纷。周恩来在得悉这起灾难后,审慎应对,多方调查,冷静处理,终于妥善地化解这场危机。这一事件,是周恩来万千躬身调查研究的典型案例之一。

  冷静谨慎辨“真相”

  “跃进号”沉没后,引起国内外舆论种种猜测。最初,在获悉这一事件时,周恩来仅仅知道,“跃进号”在沉没前曾发出信号,说自己受到鱼雷袭击云云。他并未轻信,沉着致信毛泽东、彭真:为慎重起见,“待情况弄清后,再发表正式声明”。同时,决定成立专门小组,进一步仔细勘查。

  5月2日晚,“跃进号”船员在经历死里逃生后,终于回到国内。为了解真实情况,周恩来总理召集部分船员来京,举办一次小型座谈会,亲自了解情况。在会上,船员们众说纷纭。有的船员坚持认为,船只发生巨响后,附近并没有可疑的船只,“跃进号”一定是遭到鱼雷攻击而沉没的。周恩来坚持要通过详细调查,找到可靠证据,才能对外宣布。

  实事求是抓“证据”

  为尽快查明真相,周恩来总理就“跃进号”沉没一事,四次约谈相关负责人,亲自部署相关事宜。在这期间,留在上海的船员,也在浦江饭店总结这次沉船教训。这时,大家逐渐冷静下来,许多人分析认为,“跃进号”在航行的过程中,缘于种种技术因素,偏离既定的新航线,才会误行到苏岩礁海域。船员们在乘救生艇逃离时,远远看到的那个模模糊糊的庞然大物,恰恰是海上的苏岩礁。“‘跃进号’的沉没极大可能为触礁”。

  这个说法仅仅是船员们根据现场观察得出的推断,要作出最后判断,仍需要“进一步贯彻实事求是的精神,须到现场进行海中调查”。

  1963年5月12日,浓雾弥漫。周恩来不顾恶劣天气,坚决飞抵上海。在汇报会中,周恩来再次强调:“一定要实事求是,要有科学态度。”为了确保随后的实地勘查万无一失,他不顾疲惫,详细询问进入加压舱的试验情况,走遍舰艇的各个岗位,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调查编队临行前,周总理亲自作动员报告,特别强调:“一定要有充分的证据。”

  调查编队在5月20日最终确定“跃进号”的沉没位置。再对取回的岩石及红丹漆皮残片进行深入分析,确证“跃进号”系因触礁而沉没。

  6月2日,新华社奉命发表声明:“经过周密的调查,已经证实‘跃进号’是因触礁而沉没的。”关于“跃进号”的种种猜测与谣传不攻自破,中国政府实事求是的态度与调查研究精神,也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赞扬。

  以案为鉴祛“顽疾”

  周恩来以身作则,亲力亲为,调查研究,最终查明“跃进号”沉没的真相。同时,通过该事件,周恩来更加重视官僚主义问题。

  从革命战争年代起,中国共产党人一直在反对官僚主义。进入20世纪60年代,对于党内外出现的官僚主义现象,依然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恰在此时,“跃进号”沉没事件再次敲响警钟。

  1963年5月24日,在王首道的报告上,周恩来批示指出:“一句话,就是有领导地走群众路线。首长带头,大家动手,同心协力,保证安全。去掉官架子,建立新风气。”五天后,在给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直属机关负责干部作报告时,周恩来以“跃进号”沉没事件为例子,进一步深刻分析官僚主义问题。他全面概括官僚主义的20种主要表现形式,深刻总结其危害,并重申:“绝对不能容许官僚主义再继续发展下去”!韩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青岛日报社
Copyright © right 青岛日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乐龄快报
   第A03版:博览
   第A06版:健康问诊
   第A07版:文史
   第A08版:说法
周恩来对“跃进号”沉船事件的调查
大禹开拓华夏格局
冯玉祥爱植树
广告
老年生活报文史A07周恩来对“跃进号”沉船事件的调查 2024-04-01 2 2024年04月0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