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岛日报社(集团)数字报纸
A11:作文课
家乡的饺子

  青岛太平路小学 姜隽

  古往今来,上到王公贵族,下至普通百姓,似乎都喜欢吃饺子,我也一样,我特别偏爱奶奶包的饺子。

  奶奶是包饺子高手,她和的面团白如雪花,韧如筋带。她喜欢调由韭菜、鸡蛋和猪肉组成的馅料。韭菜色如翡翠,绿得发亮,在我眼中甚至可以和呼伦贝尔大草原的绿相媲美,发出的独特香味,勾引着我的味蕾。鸡蛋色泽金黄,十分诱人。猪肉红里透白,肥瘦相间,为本就完美的饺子馅锦上添花。

  奶奶把面团从盆里拿出来,放到桌子上,再撒一些面粉揉了揉,将面团揉成长条形。之后,奶奶拿出菜刀,将面团切成一个一个的小圆面球,俗称“剂子”。然后,她掏出擀面杖,把这一个个剂子擀成一张张又圆又薄的饺子皮。奶奶把饺子皮放到左手手心上,右手拿起勺子,从馅料盆中舀出半勺多的馅料,将馅料铺在面皮上,再将右手的勺子放下,用双手的拇指、食指将饺子的边捏紧,就形成一个类似于耳朵的形状。这样,饺子馅就完美地被封在了饺子皮之中。

  一看到饺子的耳朵形状,我就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古时候人们对饺子的叫法——“娇耳”。这个名字还要从东汉时期说起。那时,有一位医生名叫张仲景,一个冬天,张仲景来到了一个小村庄里,他发现这里的百姓不仅没有暖和的衣服穿,耳朵还都冻烂了。于是他架起医棚,盘上大锅,在面皮中放入羊肉、辣椒等驱寒的食物,包起来放到锅中煮,他给每个村民盛饺子和汤,村民吃后耳朵也不冻了,身子也暖和了。张仲景发明的食物是治耳朵冻伤的,食物的外形也为耳形,所以人们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娇耳”。之后,慢慢有了过年吃饺子的习俗,还留下了一句俗语: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包完饺子,就要开始煮啦。只见奶奶把清水倒入锅中,点燃煤气灶。不久,水面就冒起了好多小气泡,在“咕噜咕噜”的声音中,奶奶端起放着饺子的盖垫,“哗”一下把饺子下入锅中,饺子在锅中蹦着、跳着,仿佛也在迎接团聚的时刻。

  终于,饺子出锅了!我咬了一口饺子,鲜美的汁水顺着食道流进胃里,真是“饕餮世间味,最是此物鲜”啊,奶奶的饺子总能让我尝到快乐与温暖!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青岛日报社
Copyright © right 青岛日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活力海洋之都 精彩宜人之城
   第A03版:民生新闻
   第A04版:城事更新建设 让生活更美好
   第A05版:新观察
   第A06版:新观察
   第A07版:活力区市
   第A08版:城事
   第A09版:城事
   第A10版:教育周刊
   第A11版:作文课
   第A12版:教育
值日的烦恼
“超级大厨”
家乡的饺子
放风筝
雨后晴天
人生
青岛晚报作文课A11家乡的饺子 2024-03-28 2 2024年03月2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