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岛日报社(集团)数字报纸
A05:核心价值观·感动每一天
“国字号”摩崖石刻的守护者马龙腾——~~~
真情巴士驾驶员于义睦再添新荣誉~~~
“国字号”摩崖石刻的守护者马龙腾——
20年如一日,走遍天柱山每个角落
马龙腾认真记录巡查情况。
马龙腾站在陡峭山体上清理垃圾。

  本报3月25日讯 “上午到山上巡视,发现这几天野草长得很快,用了一个小时拔除野草。山顶石刻安全……”这是平度市天柱山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马龙腾巡山后写下的一段巡山日志,简单几句话,背后却体现了他对文物的敬畏和繁杂的工作内容。而像这样的巡山日记,从业20年来,他已经记录了厚厚的一摞。

  天柱山位于平度市大泽山镇,山上遍布汉魏以来各类摩崖石刻,是蜚声海内外的书刻艺术瑰宝。1988年,天柱山摩崖石刻被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青岛首个“国字号”文物保护单位。入职天柱山文管所后,马龙腾成了天柱山摩崖石刻的忠诚守护者。那条上山的路,他一走就走了20年,脚步也踏遍了天柱山的每个角落。

  刚到天柱山文管所没多久,为了防止有些人半夜在山体上涂写标语,那段时间,马龙腾经常穿着军大衣,在山上一蹲就是一整夜。有一年秋天,他发烧到39.3℃,浑身酸痛无力,但一想到还未巡查文物,便又从床上挣扎着爬起来,摇摇晃晃地走一会儿歇一会儿,等巡查完已是满身大汗。天柱山位置偏远,交通不便。以前没有私家车时,马龙腾每次上班都需要先坐公共汽车到镇上,再步行1.5公里到天柱山。有一年冬天连降大雪,公共汽车停发,他只能骑摩托车上班,一路上不知摔了多少跤,连骑带推,整整走了5个小时。

  天柱山文管所的房屋建于上世纪90年代初,条件简陋。到了冬天,屋内只生一个煤炉取暖,外面刮大风,屋内刮小风,洗脸盆、水桶里的水常常结成冰疙瘩,用水时只能将冰放进水壶里,用炉子烧开。最困难的时候,水管冻了没有水,十余天只能喝一缸水,水缸结冰就用斧子小心砸开取水。马龙腾曾在微信朋友圈里写道:山中值守,砸冰化水,忽然想到了饮冰室主人梁启超和他的《饮冰室合集》。我也体验一回“饮冰室”,知足常乐,岂不妙哉?配图是水桶里一个大大的冰圈。逢上雨雪天,山中常常从早到晚空无一人,那种孤独感没有经历过的人是无法想象的。

  天柱山文管所人员缺口较大,马龙腾常常是身兼数职,同时负担着讲解、票务、安保、保洁、接待的工作。他说:“管理和保护国保单位的任务既然传到了我们身上,用心用力去做好就是我们唯一的选择。”

  为了更好地保护文物,通过马龙腾的积极争取,2020年,国家文物局投入资金实施了天柱山摩崖石刻危岩体加固工程,对核心区域郑文公碑周边危险程度最高、急需防护的27处危岩采取加固、支护、清理等防护措施,经过修缮减少了安全隐患,更好地保护了文物本体安全和来往游客的人身安全。2021年至2022年,平度市投入资金,实施了两期天柱山摩崖石刻保护性设施建设工程、天柱山文管所维修工程,天柱山摩崖石刻的保护设施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2022年,马龙腾荣获“全省最美基层文物工作者”称号。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曾经的“小马”如今已成为两鬓斑白的“老马”,但马龙腾依然是那个披星戴月的“看山人”,始终不渝地守护着摩崖石刻这些历史瑰宝,在平凡中坚守,在坚守中不凡。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掌上青岛 记者 张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青岛日报社
Copyright © right 青岛日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稳扎稳打有干头
   第A03版:城事
   第A04版:民生新闻
   第A05版:核心价值观·感动每一天
   第A06版:活力海洋之都 精彩宜人之城
   第A07版:城事
   第A08版:新观察
   第A09版:作文课
   第A10版:新企点
   第A11版:新企点
   第A12版:博览
20年如一日,走遍天柱山每个角落
获评全国“十大最美公交司机” 山东唯一
青岛晚报核心价值观·感动每一天A0520年如一日,走遍天柱山每个角落 2024-03-26 2 2024年03月26日 星期二